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1.(2024·东阳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措施不符合建设美丽东阳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避免环境污染,选项正确;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能够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残留的化肥、农药会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4·东阳模拟)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洗涤试管 B.取少液体
C.将橡胶塞塞进试管 D.加热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熟记常见实验操作要领是解题关键。
【解答】 A、洗涤试管要用试管刷,A错误;
B、取少液体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标签向着手心,B正确;
C、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胶塞,防止试管破损,故选项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要用外焰加热,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东阳模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甲流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容易感染甲流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C.佩戴口罩是预防甲流的一种途径
D.健康人群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 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容易感染甲流的人属于易感人群,B正确。
C. 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佩戴口罩是预防甲流的一种途径,C正确。
D.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4·东阳模拟)陈萍教授利用氢化镧(化学式LaH)等材料研发出室温环境下“氢负离子导体”,将带来环保电池的颠覆性变革.有关氢化镧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氢化镧中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氢化镧属于酸
D.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镧是一种金属元素,A错误;
B. 氢负离子导体,氢为-1价,所以氢化镧中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正确;
C.氢化镧不属于酸,因为没有H+,C错误;
D.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H-),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4·东阳模拟)主要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断层山
B.敦煌风蚀城堡
C.金华双龙洞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流水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
【解答】A.断层山是地壳变动导致,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符合题意;
B. 敦煌风蚀城堡,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由流水的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C. 金华双龙洞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6.(2024·东阳模拟)能作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证据的是( )
A.测得反应后溶液pH为7 B.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
C.加入碳酸钙粉末,无气泡生成 D.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解答】A.测得反应后溶液pH为,溶液为中性,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B.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 ,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不合题意;
C.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钙粉末,无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合题意;
D.加入硝酸银溶液,不管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有沉淀产生,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7.(2024·东阳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汽车配备智能眼镜——HUD抬头显示技术.它将行车各项信息以投影方式显示在视野前方,司机不需要低头看屏幕,提升了行车安全(如图甲),如图乙是成像原理简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甲 乙
A.司机看到的像是实像
B.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是折射角
D.若看到的像过低,可以将“行车信息”竖直向上提高一点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由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可知,行车信息的像与行车信息分别到挡风玻璃的距离相等。
【解答】AB.挡风玻璃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1是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因此不是折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
D.若看到的像过低,可以将“行车信息”竖直向下降低一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东阳模拟)“见著知微”是重要的科学思维策略.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属很难被压缩 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
B 两块光滑铅块压紧后会黏在一起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被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棠下粉溶液变色 同种分子具有的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 原子间有间隔,有相互吸引力,相互排斥力,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金属的原子间隔小很难被压缩,故该选项解释错误:
B、 两块光滑铅块压紧后会黏在一起,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该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
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色 , 同种分子具有的化学性质相同 ,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9.(2024·东阳模拟)我国医生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再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膀胱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
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
【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A错误。
B.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当尿液达到一定的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产生尿意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一定的结构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而产生尿意的感觉,B错误。
C.观察图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神经中枢位于①,C正确。
D.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东阳模拟)2024年3月25日,东阳出现了狂风暴雨甚至有冰雹来袭的极端天气.下图是某校当天的一些场景.对相关场景的科学解释合理的是( )
A.铁皮被掀起,是因为铁皮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树木被折断,是因为风对树的力大于树对风的力
C.车辆被砸坏,是因为冰雹的质量和速度较大,动能大的缘故
D.我们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的影响因素;风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A.铁皮被掀起,是因为铁皮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A错误;
B.树木被折断,风对树的力等于树对风的力,B错误;
C.车辆被砸坏,是因为冰雹的质量和速度较大,动能大的缘故,C正确;
D.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但不可完全 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 ,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4·东阳模拟)刘小浩教授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其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能在温和条件下以和为原料制备乙醇()同时生成水,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和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乙醇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乙醇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为24:6=4:1,A正确;
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
C. 由题意可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C正确;
D.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D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24·东阳模拟)图为我市某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窗户是朝“南”开的
B.①太阳光线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
C.②太阳光线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
D.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昼变短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根据冬至夏至太阳高度进行分析。
【解答】A.太阳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阳光在正午时的照射方向总是自南向北,结合图中太阳光线照射方向可知,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朝南的。A正确;
B.①太阳光线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B错误;
C.②太阳光线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C错误;
D. 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昼变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东阳模拟)如图所示,当同一物体(m)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所用的力分别是和,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和.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与、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结合功率公式分析。
【解答】 AD.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 ; 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 ,故 ,AD错误 ;
BC.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 , ,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4·东阳模拟)人工肺又名气体交换器,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如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人工肺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通过的成分是( )
A.水 B.尿素、尿酸等
C.红细胞 D.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由题干表述和图示可知,人工肺代替“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因此,人工肺的主体部分中空纤维膜,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4·东阳模拟)学校安装了自动贩卖机(如图),师生可以用校园卡刷卡或通过手机扫码,使贩卖机自动开门.如果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贩卖机会亮起红灯警告.小东设计了以下电路图,符合该贩卖机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可以将各个电路图依次分析,看是否符合题意,逐个排除,直到获得正确选项。
【解答】师生可以用校园卡刷卡或通过手机扫码,对应两个开关闭合都可以使电路连通, 如果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贩卖机会亮起红灯警,对应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会使红灯开关闭合,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4·东阳模拟)金星、木星和月球“近距离欢聚”,会形成“双星伴月”的景观.
(1)以下描述不符合科学事实的一项是____
A.双星发出的耀眼强光照亮了月球
B.双星是行星,月球是卫星,双星绕着太阳公转
C.景观形成与行星和月球的运行轨道和速度的不同有关
(2)金星自转的方向自东向西,由此推测:金星上看太阳是 (填“西升东落”或“东升西落”).
【答案】(1)A
(2)西升东落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金星、木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太阳是恒星,可以发光。
【解答】(1)A.金星、木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不能自行发光,A符合题意;
B.双星是行星,月球是卫星,双星绕着太阳公转,B正确
C.景观形成与行星和月球的运行轨道和速度的不同有关,行星和卫星轨道以及速度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A。
(2) 金星自转的方向自东向西,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17.(2024·东阳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是初中科学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镜镜头由M转换成N,目的是____.
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
B.为了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C.为了观察更大的范围
(2)如图乙箭头所示是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则实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____.
A.逆时针流动 B.左右上下互相流动 C.顺时针流动
(3)请推测观察到如图丙所示4幅图片的先后顺序① ④.
【答案】(1)B
(2)A
(3)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我们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N的放大倍数大于M,当转换成N时,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小,观察的细胞体积会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细微的结构;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即旋转180度后的物像。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旋转180度后观察,细胞质仍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细胞质实际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错误。
故答案为:A。
(3)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方即①,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即③,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即②,此时再转动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即④。
18.(2024·东阳模拟)取等质量的A和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丙、丁烧杯中析出固体A的质量大于固体B(忽略水的损失)
(1)溶液静置前后,用激光沿任一方向照射甲、乙烧杯中的溶液,发现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线传播,这说明溶液具有的特点是 :
(2)推测1:时丙烧杯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丁烧杯中B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3)推测2:时A、B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A大”或“B大”或“无法确定”).
【答案】(1)均一的稳定的
(2)<
(3)无法确定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光在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1) 光在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 发现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线传播,这说明溶液具有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
(2)取等质量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A大于B,则40C时,A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3)根据实验结果, 甲乙烧杯中物质都溶解,所以不无法确定80℃间AB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19.(2024·东阳模拟)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
(1)图中生殖细胞b是 ;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有成 ;
(3)有观点认为“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均没有经历过程①,都属于无性生殖”.该观点有误,请改正 .
【答案】(1)卵细胞
(2)胚
(3)克隆技术没有经历过程①,属于无性生殖;但试管婴儿由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经历过程①,属于有性生殖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题图中:①是受精过程,②是个体发育过程;生殖细胞a是精子,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
【解答】(1)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通常,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结合题图可知,图中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
(2)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可见,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有成胚。
(3)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技术没有经历过程①受精过程,属于无性生殖;但试管婴儿由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经历过程①受精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20.(2024·东阳模拟)让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小球速度为.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并且轻弹簧在全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2)小球的重力为 N;
(3)若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你的操作建议是 ;
【答案】(1)变小
(2)1
(3)可以增大小球下落的高度或者增大小球质量从同一高度落下。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弹性势能,重力等于弹力,速度最大。
【解答】(1) 由图丁可知,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高度一直减小,所以势能一直在减小。
(2) 由图可知,当△x=0. 1m时,小球运动的速度最大,由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0.1N,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0.01m可知,当△x=0. 1m时,弹簧所受压力为1N,所以弹簧对它施加的弹力大小为IN。小球的重力为1 N。
(3)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即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更大,则可以增大小球
下落的高度,增大小球的重力势能。
21.(2024·东阳模拟)研习小组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对电流的磁现象进行了再探究.
(1)实验一:如图甲,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垂直放置,闭合开关,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预测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填“偏转”或“不偏转”).
(2)实验二:如图乙,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平行放置,闭合开关,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实验中观察发现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始终较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建议是 .
(3)实验三:如图丙,通电直导线正下方的小磁针的S极向纸外偏转.现用“电子枪”发射大量电子,沿着水平方向由左到右平行飞过小磁针正上方,如图丁.则小磁针的S极将向纸 (选填“外”或“内”)偏转.
【答案】(1)不偏转
(2)增大电源电压或者时小磁针更靠近导线。
(3)内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电流磁效应是指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电流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1) 如图甲,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垂直放置 ,小磁针指向和电流磁场方向一致,所以 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只是改变小磁针受力大小,受力方向依然不变,预测小磁针的偏转情况不偏转;
(2) 实验中观察发现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始终较小 ,说明小磁针受力较小,所以可以增大电源电压或者时小磁针更靠近导线。
(3)电流流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小磁针受力方向也会相反,所以小磁针的S极将向纸内偏转。
22.(2024·东阳模拟)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侯氏制碱法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①
②
(1)操作1的名称为 ;
(2)生产工艺中循环利用物质节约成本,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如何判断碳酸氢钠固体是否完全受热分解?你的方法是 .
【答案】(1)过滤
(2)二氧化碳和氨气
(3)加热后测量固体质量,若质量不变,则完全受热分解。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中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
【解答】(1) 操作1 可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相当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2)X为氯化铵,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产生氨气。所以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氨气;
(3)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以加热后测量固体质量,若质量不变,则完全受热分解。
23.(2024·东阳模拟)为更好的理解呼吸运动,项目学习小组制作了“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程,并制定了评价量表,如表所示.
“呼吸运动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合理的模拟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 结构较完整,能粗略模拟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且两者协同进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但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原理分析】
(1)图甲中呼吸运动是指 过程(选填数字①②③④).
(2)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会引起肺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情况为____.
A.先减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减小
(3)【模型制作】
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若要用该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可进行的操作是 .
(4)【改进与评价】
分析发现图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换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图丙所示.改进后,依据评价量表,评价模型丙指标一为“优秀”,指标二仍只能为“合格”.请分析:利用模型丙模拟吸气时“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
【答案】(1)①②
(2)B
(3)橡皮膜上移
(4)橡皮膜下移时,即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肋骨不能向上向外移动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下降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1)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图甲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
(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情况为:先变大后减小,B正确。
故答案为:B。
(3)图甲中②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图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正确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4)利用模型丙模拟吸气时,橡皮膜下移时,即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肋骨不能向上向外移动,因此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
24.(2024·东阳模拟)通过证明反应物的减少、生成物的产生或观察反应发生的特殊现象都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酸与碱反应会生成水,并会放出热量.应该怎样利用水的生成或反应放热的现象来证明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查阅资料:I.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研习小组选用了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醋酸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如图甲乙丙所示.
交流反思:
(1)设计甲乙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2)用双手紧紧捂住广口瓶外壁,若气密性良好,则U型管中液面出现的现象是 ;
(3)结合方案设计,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4)进行丙所示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小东认为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反应放热.小东的观点不合理,理由是 .
【答案】(1)形成对照,排除反应物中存在水对实验造成干扰
(2)液面左低右高并保持不变(液面出现高度差并保持不变)
(3)甲乙装置中硅胶不变色,丙装置中硅胶变红色
(4)因为反应有水生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对实验造成干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
【解答】(1)设计甲乙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反应物中存在水对实验造成干扰
(2)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有水生成,变色硅胶可以吸水,由蓝色变为红色。即甲乙装置中硅胶不变色,丙装置中硅胶变红色.
(3)因为反应有水生成,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也会放热,造成内部温度升高。
25.(2024·东阳模拟)如图1所示为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器材规格:电源电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图1 图2 图3 图4
(1)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指针处于图2所示位置,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是 ;
(2)故障排除后,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图像,如图3所示.据图推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表示的含义____;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
A. B. C.
(3)图4是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关系图像.请判断:曲线1、2、3中哪条符合滑动变阻器实际关系 (选填:“1”或“2”或“3”).
【答案】(1)小灯泡断路
(2)C
(3)1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根据电流或者电阻的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
【解答】(1) 如图2所示,电压表满偏,示数为3V,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而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压表所在的电路是通的,只能是小灯泡断路。
(2)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乘积,所以表示的含义是电压为0.5v时,电功率为0.05W,此时滑动变阻器电压为2.5v,电阻为25欧,结合图像可知最大电流超过0.2A,所以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 1A。
故答案为:C。
(3)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两用电器电压之和要等于总电压,总电压为3V,电流相等时,只有1图像电压和小灯泡电压之和为3v。
26.(2024·东阳模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生锈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存在时间跨度长问题.某研习小组利用如图甲实验装置,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方案设计】
实验序号 方案设计
第一组 5支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第二组 5支铁钉浸没在蒸馏水中,并油封
第三组 5支铁钉半接触____?____,半接触空气
第四组 5支铁钉半接触食盐水,半接触空气
【数据分析】收集以上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图像.
【交流讨论】
(1)实验中用 的变化快慢反映铁钉生锈的快慢;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分、空气应同时接触;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据此推测,方案设计中“?”处的内容是 ;
(3)查阅资料:市售暖宝宝是利用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的原理制成,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结合实验数据,解释打开暖宝宝包装袋后,暖宝宝能快速放热的原因 .
(4)温度对铁生锈的速率有影响吗?研习小组取若干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继续探究,请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
【答案】(1)氧气含量
(2)蒸馏水
(3)铁粉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铁生锈并放热;铁粉较之于铁钉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产热加快;氯化钠能加速铁的生锈,产热加快。所以暖宝宝能够快速放热。
(4)步骤1:取5套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编号分别为ABCDE组),接入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中;步骤2:将5套装置分别置于10℃、20℃、 30℃、40C、50℃的恒温环境中,采集5分钟内各组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步骤3:比较温度变化与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粉状物体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相互之间形成对照。
【解答】(1) 实验中用氧气含量的变化快慢反映铁钉生锈的快慢,氧气减少的越快,说明生锈越快;
(2) 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分、空气应同时接触;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 ,所以方案设计中“?”处的内容是蒸馏水,这样第三组和第四组可以形成对照,说明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
(3)铁粉较之于铁钉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产热加快;氯化钠能加速铁的生锈,产热加快。所以暖宝宝能够快速放热。
(4)根据控制变量法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
步骤1:取5套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编号分别为ABCDE组),接入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中;
步骤2:将5套装置分别置于10℃、20℃、 30℃、40C、50℃的恒温环境中,采集5分钟内各组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步骤3:比较温度变化与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27.(2024·东阳模拟)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并制作了1.0版潜水艇,如图甲所示.
【产品1测试】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①潜水艇在水中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无法前进和后退;
②潜水艇外部连接软管,上下运动范围受到软管长度限制.
【产品2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制作了2.0版潜水艇,实现迭代升级,如图乙所示.
【原理研究】
①通过改变电动机1的转动方向,实现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完成注射器的进水和排水;
②通过改变电动机2的转动方向,带动螺旋桨顺、逆时针转动,实现潜水艇前进和后退.
(1)启动电动机2,调节螺旋浆转动方向,使潜水艇向前或向后运动.使潜水艇前进或后退,涉及到哪些力学原理? (写出一点即可);
(2)1.0版潜水艇和2.0版潜水艇都能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实现上浮和下沉,若要使漂浮在水面的潜水艇下沉,应 (填“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活塞;
(3)【产品2测试与改进】
启动电动机1使活塞运动,潜水艇却始终无法完全下沉.检查模型各零件均完好无损,请利用所学知识为2.0版潜水艇提出改进措施: ;
(4)【产品应用】
改进后,成功模拟了潜水艇的各种运动.前30秒,潜水艇从漂浮状态缓缓下降,直至恰好完全浸没;30秒~60秒,潜水艇下沉至某一深度;60秒~150秒,潜水艇缓缓上升直至浮出水面到某一位置;150秒后,潜水艇漂浮在水面静置不动.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运动时的浮力变化情况.
【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向右拉
(3)换用更大的注射器(或增加金属配重)
(4)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变大,浮力变大,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
【解答】(1) 启动电动机2,调节螺旋浆转动方向,使潜水艇向前或向后运动.使潜水艇前进或后退,与课本介绍的火箭原理类似,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2)若要使漂浮在水面的潜水艇下沉,应向右拉注射器活塞,减小潜艇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水进入潜艇,时潜艇下沉;
(3)换用更大的注射器(或增加金属配重),使潜艇重力变得更大,更容易下沉;
(4) 前30秒,潜水艇从漂浮状态缓缓下降,直至恰好完全浸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30秒~60秒,潜水艇下沉至某一深度 ,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不变, 60秒~150秒,潜水艇缓缓上升直至浮出水面到某一位置 ,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据此画图。
28.(2024·东阳模拟)“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型复合型农业种养模式.研习小组分别对“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鱼富含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这体现了酶的 性;
(2)请写一条体现稻田养鱼能降低螟虫株危害率的食物链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关于“稻田养鱼”种养模式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高,有利于鱼本身的生长
B.养鱼能降低水稻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
C.鱼排出粪肥,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D.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专一
(2)水稻→螟虫→鱼;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A;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可见,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能体现稻田养鱼能降低螟虫株危害率的食物链是:水稻→螟虫→鱼。
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的效率是一定的,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A.分析题图可知,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鱼本身的生长,A正确。
B.对比“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中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可知,养鱼能降低水稻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B正确。
C.农作物属于植物,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鱼排出粪肥,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没有流向农作物,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ABD。
29.(2024·东阳模拟)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售全球占比已超过.国产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部分信息如下:
制造年月:2022年02月 驱动电机型号:××7005BEV1 电池容量: 车身尺寸:长宽高:4840/1950/1560(mm) 续航版本:300公里四驱性能版 交流充电桩功率:7千瓦 车身质量: 轴距:
(1)若该汽车停在水平地面时,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该车某次行驶时平均车速为,用时10分钟,则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3)若该汽车的电量显示为,假设交流充电桩充电功率为7千瓦不变,则该车充满电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1) F=G=mg=2400kg X 10N/kg=24000N,S=4x0.05m2=0.2m2
P=F/S=24000N /0. 2m2= 120000Pa
(2)s=vt=36km/hx 1/6h=6km
(3)(3) t=W/P=36kW·hX 70%/7kw=3.6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求出受力面积和压力,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2)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 该汽车的电量显示为 ,则需充电70%,电能除以电功率等于时间。
30.(2024·东阳模拟)我省实施“清凉工程”.某校共36个班级,现每个班级各安装一台空调,空调制冷额定功率为3000瓦.
(1)为了让空调能正常使用,需对线路进行改造.请解释:线路改造时换用更粗电线或为空调电路设置独立的线路的原因.
(2)若36个班级同时使用空调,以制冷额定功率工作1小时计,空调共消耗多少电能?
(3)为使教室内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研习小组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是阻值为30欧的定值电阻;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电流大于等于时,衔铁下吸;当电流小于时,衔铁自动弹回.当温度达到时,空调会自动开始工作.
求:该套装置设定教室的温度范围.
【答案】(1) 使用大功率空调会使线路电流增大,细电线,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相同时间产热多,能耗大且容易导致导线烧毁,甚至造成火灾;电线粗,电阻小,产热小,能耗少保证电路安全,不易烧毁。
(2)W=Pt=3kwx 36x1h=108kW·h
(3)R1=U/I=3V/0.2A=15 Ω ,由图乙可知,此时温度为34℃, I0=U/R0=3V/30 Ω=0.1A,I1=0.2A-0.1A=0. 1A,R1' =U/I1=3V/0.1A=30Ω,由图乙可 知,此时温度为26℃,综上所述,温度范围为26℃ ~3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电磁铁的连接以及乙图,结合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1)使用大功率空调会使线路电流增大,细电线,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相同时间产热多,能耗大且容易导致导线烧毁,甚至造成火灾;电线粗,电阻小,产热小,能耗少保证电路安全,不易烧毁。
(2)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3) 电磁继电器电流大于等于时,衔铁下吸,左图为并联电路,电流等于两部分电流之和,只有左边电阻电流不小于0.1A,电磁铁一直吸引。
31.(2024·东阳模拟)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5克食用碱样品和40克稀硫酸(通过分液漏斗均分为四次加入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后均往装置中缓慢通入足量氨气,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资料:1.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实验顺序 实验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反应后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0(通氮气) 10 10 10 10 0(通氨气)
C装置的总质量 120 121.2 123.4 124.5 124.5 125.5
(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计算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结合资料,分析第一次反应C装置质量增加比第二次少的原因是 .
【答案】(1)吸收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对二氧化碳质量测量的影响
(2)m (CO2) =125. 5g -120g=5. 5g
设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03+2HCl=2NaC1+H20+CO2↑
106 44
x 5.5g
106/x =44/5. 5g
x=13.25g
Na2C03%=13. 25g/15g =88.3%
(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2,同温同压下,CO2的密度比N2大,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减少。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碳酸钠 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装置减少的质量。
【解答】(1) 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吸收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对二氧化碳质量测量的影响;
(2)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算出碳酸钠质量,碳酸钠质量除以总质量等于质量分数;
(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2,同温同压下,CO2的密度比N2大,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减少。
32.(2024·东阳模拟)研习小组为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移栽大质量苗木效率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1)配置生根液.适宜浓度的生根液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现依据“××生根液说明书”稀释一包生根液,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生根液说明书
规格 使用方法
1.发量:0.25千克/包 2.生成液含有物质的浓度为 1.稀释后使用,部 2稀释要求:加适量水使生成液的物质浓度为
(2)移栽大质量苗木.大质量苗木移栽困难,往往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三人共抬法,杠杆模型如图乙所示.假设杠杆AB和CD的质量不计,AB的中点为P,PC为轻绳,在杠杆CD上的Q点用轻绳悬挂重物,物重,三人分别在A、B、D处用竖直向上的力抬杠杆.两根杠杆均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轻绳均竖直,,.求:A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是多少牛?
(3)原理探究.移栽苗木时,常采用以下保障措施: ;
①起苗时,带上一个大土球(如图丙).带土移栽可以保护植物根部的 和土壤微生物环境,并可减少移栽后的缓苗期;
②剪去大部分枝叶.此措施可以减弱树的 作用,减少水分散失;留下少部分枝叶使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③种植时,大树根部会插入几根PVC管(如图丁).请解释该措施能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原因.
【答案】(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0.25kg×1.2%=(0.25kg+x)×0.012%
解得:x=24.75kg;
(2) 对杠杆CD,以D为支点则有:
FC×LCD=G×LDQ
即FC×(2m+1m)=2100N×2m
解方程得FC=1400N;
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A×LAB=FC×LBP
即FA×(2m+2m)=1400N×2m
解得FA=700N
(3)根毛;蒸腾;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稀释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A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移栽植物时,植物根部需要带大块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
【解答】(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0.25kg×1.2%=(0.25kg+x)×0.012%解得:x=24.75kg;
(2) 对杠杆CD,以D为支点则有:
FC×LCD=G×LDQ
即FC×(2m+1m)=2100N×2m
解方程得FC=1400N;
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A×LAB=FC×LBP
即FA×(2m+2m)=1400N×2m
解得FA=700N
(3)①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因此,移栽植物时,植物根部需要带大块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②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剪去大部分枝叶、盖上防晒网,能大大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成活率;
③移栽时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让根部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年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1.(2024·东阳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措施不符合建设美丽东阳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2.(2024·东阳模拟)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洗涤试管 B.取少液体
C.将橡胶塞塞进试管 D.加热溶液
3.(2024·东阳模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甲流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容易感染甲流的人属于易感人群
C.佩戴口罩是预防甲流的一种途径
D.健康人群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4.(2024·东阳模拟)陈萍教授利用氢化镧(化学式LaH)等材料研发出室温环境下“氢负离子导体”,将带来环保电池的颠覆性变革.有关氢化镧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氢化镧中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氢化镧属于酸
D.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
5.(2024·东阳模拟)主要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断层山
B.敦煌风蚀城堡
C.金华双龙洞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6.(2024·东阳模拟)能作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证据的是( )
A.测得反应后溶液pH为7 B.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
C.加入碳酸钙粉末,无气泡生成 D.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7.(2024·东阳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汽车配备智能眼镜——HUD抬头显示技术.它将行车各项信息以投影方式显示在视野前方,司机不需要低头看屏幕,提升了行车安全(如图甲),如图乙是成像原理简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甲 乙
A.司机看到的像是实像
B.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是折射角
D.若看到的像过低,可以将“行车信息”竖直向上提高一点
8.(2024·东阳模拟)“见著知微”是重要的科学思维策略.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属很难被压缩 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
B 两块光滑铅块压紧后会黏在一起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被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棠下粉溶液变色 同种分子具有的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9.(2024·东阳模拟)我国医生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再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膀胱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
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10.(2024·东阳模拟)2024年3月25日,东阳出现了狂风暴雨甚至有冰雹来袭的极端天气.下图是某校当天的一些场景.对相关场景的科学解释合理的是( )
A.铁皮被掀起,是因为铁皮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树木被折断,是因为风对树的力大于树对风的力
C.车辆被砸坏,是因为冰雹的质量和速度较大,动能大的缘故
D.我们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
11.(2024·东阳模拟)刘小浩教授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其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能在温和条件下以和为原料制备乙醇()同时生成水,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和分子个数比为
12.(2024·东阳模拟)图为我市某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窗户是朝“南”开的
B.①太阳光线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
C.②太阳光线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
D.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昼变短
13.(2024·东阳模拟)如图所示,当同一物体(m)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所用的力分别是和,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和.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与、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4.(2024·东阳模拟)人工肺又名气体交换器,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如图为人工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人工肺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通过的成分是( )
A.水 B.尿素、尿酸等
C.红细胞 D.氧气、二氧化碳
15.(2024·东阳模拟)学校安装了自动贩卖机(如图),师生可以用校园卡刷卡或通过手机扫码,使贩卖机自动开门.如果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贩卖机会亮起红灯警告.小东设计了以下电路图,符合该贩卖机要求的是( )
A. B.
C. D.
16.(2024·东阳模拟)金星、木星和月球“近距离欢聚”,会形成“双星伴月”的景观.
(1)以下描述不符合科学事实的一项是____
A.双星发出的耀眼强光照亮了月球
B.双星是行星,月球是卫星,双星绕着太阳公转
C.景观形成与行星和月球的运行轨道和速度的不同有关
(2)金星自转的方向自东向西,由此推测:金星上看太阳是 (填“西升东落”或“东升西落”).
17.(2024·东阳模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是初中科学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镜镜头由M转换成N,目的是____.
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
B.为了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C.为了观察更大的范围
(2)如图乙箭头所示是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则实际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____.
A.逆时针流动 B.左右上下互相流动 C.顺时针流动
(3)请推测观察到如图丙所示4幅图片的先后顺序① ④.
18.(2024·东阳模拟)取等质量的A和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丙、丁烧杯中析出固体A的质量大于固体B(忽略水的损失)
(1)溶液静置前后,用激光沿任一方向照射甲、乙烧杯中的溶液,发现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线传播,这说明溶液具有的特点是 :
(2)推测1:时丙烧杯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丁烧杯中B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3)推测2:时A、B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A大”或“B大”或“无法确定”).
19.(2024·东阳模拟)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
(1)图中生殖细胞b是 ;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有成 ;
(3)有观点认为“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均没有经历过程①,都属于无性生殖”.该观点有误,请改正 .
20.(2024·东阳模拟)让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小球速度为.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和弹簧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并且轻弹簧在全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2)小球的重力为 N;
(3)若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你的操作建议是 ;
21.(2024·东阳模拟)研习小组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对电流的磁现象进行了再探究.
(1)实验一:如图甲,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垂直放置,闭合开关,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预测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填“偏转”或“不偏转”).
(2)实验二:如图乙,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平行放置,闭合开关,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实验中观察发现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始终较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建议是 .
(3)实验三:如图丙,通电直导线正下方的小磁针的S极向纸外偏转.现用“电子枪”发射大量电子,沿着水平方向由左到右平行飞过小磁针正上方,如图丁.则小磁针的S极将向纸 (选填“外”或“内”)偏转.
22.(2024·东阳模拟)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侯氏制碱法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①
②
(1)操作1的名称为 ;
(2)生产工艺中循环利用物质节约成本,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如何判断碳酸氢钠固体是否完全受热分解?你的方法是 .
23.(2024·东阳模拟)为更好的理解呼吸运动,项目学习小组制作了“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程,并制定了评价量表,如表所示.
“呼吸运动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合理的模拟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 结构较完整,能粗略模拟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且两者协同进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但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原理分析】
(1)图甲中呼吸运动是指 过程(选填数字①②③④).
(2)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会引起肺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情况为____.
A.先减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减小
(3)【模型制作】
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若要用该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可进行的操作是 .
(4)【改进与评价】
分析发现图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将直玻璃管换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图丙所示.改进后,依据评价量表,评价模型丙指标一为“优秀”,指标二仍只能为“合格”.请分析:利用模型丙模拟吸气时“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
24.(2024·东阳模拟)通过证明反应物的减少、生成物的产生或观察反应发生的特殊现象都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酸与碱反应会生成水,并会放出热量.应该怎样利用水的生成或反应放热的现象来证明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查阅资料:I.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研习小组选用了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醋酸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如图甲乙丙所示.
交流反思:
(1)设计甲乙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2)用双手紧紧捂住广口瓶外壁,若气密性良好,则U型管中液面出现的现象是 ;
(3)结合方案设计,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4)进行丙所示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液面出现左低右高,小东认为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反应放热.小东的观点不合理,理由是 .
25.(2024·东阳模拟)如图1所示为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器材规格:电源电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图1 图2 图3 图4
(1)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指针处于图2所示位置,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是 ;
(2)故障排除后,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图像,如图3所示.据图推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表示的含义____;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____.
A. B. C.
(3)图4是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关系图像.请判断:曲线1、2、3中哪条符合滑动变阻器实际关系 (选填:“1”或“2”或“3”).
26.(2024·东阳模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生锈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存在时间跨度长问题.某研习小组利用如图甲实验装置,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方案设计】
实验序号 方案设计
第一组 5支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第二组 5支铁钉浸没在蒸馏水中,并油封
第三组 5支铁钉半接触____?____,半接触空气
第四组 5支铁钉半接触食盐水,半接触空气
【数据分析】收集以上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图像.
【交流讨论】
(1)实验中用 的变化快慢反映铁钉生锈的快慢;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分、空气应同时接触;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据此推测,方案设计中“?”处的内容是 ;
(3)查阅资料:市售暖宝宝是利用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的原理制成,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结合实验数据,解释打开暖宝宝包装袋后,暖宝宝能快速放热的原因 .
(4)温度对铁生锈的速率有影响吗?研习小组取若干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继续探究,请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
27.(2024·东阳模拟)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并制作了1.0版潜水艇,如图甲所示.
【产品1测试】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①潜水艇在水中能实现上浮和下沉,但无法前进和后退;
②潜水艇外部连接软管,上下运动范围受到软管长度限制.
【产品2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并制作了2.0版潜水艇,实现迭代升级,如图乙所示.
【原理研究】
①通过改变电动机1的转动方向,实现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完成注射器的进水和排水;
②通过改变电动机2的转动方向,带动螺旋桨顺、逆时针转动,实现潜水艇前进和后退.
(1)启动电动机2,调节螺旋浆转动方向,使潜水艇向前或向后运动.使潜水艇前进或后退,涉及到哪些力学原理? (写出一点即可);
(2)1.0版潜水艇和2.0版潜水艇都能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实现上浮和下沉,若要使漂浮在水面的潜水艇下沉,应 (填“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活塞;
(3)【产品2测试与改进】
启动电动机1使活塞运动,潜水艇却始终无法完全下沉.检查模型各零件均完好无损,请利用所学知识为2.0版潜水艇提出改进措施: ;
(4)【产品应用】
改进后,成功模拟了潜水艇的各种运动.前30秒,潜水艇从漂浮状态缓缓下降,直至恰好完全浸没;30秒~60秒,潜水艇下沉至某一深度;60秒~150秒,潜水艇缓缓上升直至浮出水面到某一位置;150秒后,潜水艇漂浮在水面静置不动.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运动时的浮力变化情况.
28.(2024·东阳模拟)“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型复合型农业种养模式.研习小组分别对“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鱼富含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这体现了酶的 性;
(2)请写一条体现稻田养鱼能降低螟虫株危害率的食物链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关于“稻田养鱼”种养模式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
A.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高,有利于鱼本身的生长
B.养鱼能降低水稻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
C.鱼排出粪肥,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D.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29.(2024·东阳模拟)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售全球占比已超过.国产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部分信息如下:
制造年月:2022年02月 驱动电机型号:××7005BEV1 电池容量: 车身尺寸:长宽高:4840/1950/1560(mm) 续航版本:300公里四驱性能版 交流充电桩功率:7千瓦 车身质量: 轴距:
(1)若该汽车停在水平地面时,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该车某次行驶时平均车速为,用时10分钟,则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3)若该汽车的电量显示为,假设交流充电桩充电功率为7千瓦不变,则该车充满电需要多少时间?
30.(2024·东阳模拟)我省实施“清凉工程”.某校共36个班级,现每个班级各安装一台空调,空调制冷额定功率为3000瓦.
(1)为了让空调能正常使用,需对线路进行改造.请解释:线路改造时换用更粗电线或为空调电路设置独立的线路的原因.
(2)若36个班级同时使用空调,以制冷额定功率工作1小时计,空调共消耗多少电能?
(3)为使教室内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研习小组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为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是阻值为30欧的定值电阻;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电流大于等于时,衔铁下吸;当电流小于时,衔铁自动弹回.当温度达到时,空调会自动开始工作.
求:该套装置设定教室的温度范围.
31.(2024·东阳模拟)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5克食用碱样品和40克稀硫酸(通过分液漏斗均分为四次加入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后均往装置中缓慢通入足量氨气,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资料:1.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实验顺序 实验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反应后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0(通氮气) 10 10 10 10 0(通氨气)
C装置的总质量 120 121.2 123.4 124.5 124.5 125.5
(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计算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结合资料,分析第一次反应C装置质量增加比第二次少的原因是 .
32.(2024·东阳模拟)研习小组为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移栽大质量苗木效率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1)配置生根液.适宜浓度的生根液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现依据“××生根液说明书”稀释一包生根液,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生根液说明书
规格 使用方法
1.发量:0.25千克/包 2.生成液含有物质的浓度为 1.稀释后使用,部 2稀释要求:加适量水使生成液的物质浓度为
(2)移栽大质量苗木.大质量苗木移栽困难,往往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三人共抬法,杠杆模型如图乙所示.假设杠杆AB和CD的质量不计,AB的中点为P,PC为轻绳,在杠杆CD上的Q点用轻绳悬挂重物,物重,三人分别在A、B、D处用竖直向上的力抬杠杆.两根杠杆均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轻绳均竖直,,.求:A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是多少牛?
(3)原理探究.移栽苗木时,常采用以下保障措施: ;
①起苗时,带上一个大土球(如图丙).带土移栽可以保护植物根部的 和土壤微生物环境,并可减少移栽后的缓苗期;
②剪去大部分枝叶.此措施可以减弱树的 作用,减少水分散失;留下少部分枝叶使树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③种植时,大树根部会插入几根PVC管(如图丁).请解释该措施能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避免环境污染,选项正确;
B、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大力开展五水共治,能够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残留的化肥、农药会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熟记常见实验操作要领是解题关键。
【解答】 A、洗涤试管要用试管刷,A错误;
B、取少液体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标签向着手心,B正确;
C、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胶塞,防止试管破损,故选项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要用外焰加热,故选项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 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容易感染甲流的人属于易感人群,B正确。
C. 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佩戴口罩是预防甲流的一种途径,C正确。
D.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
【解答】A.镧是一种金属元素,A错误;
B. 氢负离子导体,氢为-1价,所以氢化镧中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正确;
C.氢化镧不属于酸,因为没有H+,C错误;
D.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H-),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流水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
【解答】A.断层山是地壳变动导致,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符合题意;
B. 敦煌风蚀城堡,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由流水的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C. 金华双龙洞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6.【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解答】A.测得反应后溶液pH为,溶液为中性,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B.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 ,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不合题意;
C.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钙粉末,无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合题意;
D.加入硝酸银溶液,不管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有沉淀产生,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由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可知,行车信息的像与行车信息分别到挡风玻璃的距离相等。
【解答】AB.挡风玻璃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1是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因此不是折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
D.若看到的像过低,可以将“行车信息”竖直向下降低一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 原子间有间隔,有相互吸引力,相互排斥力,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金属的原子间隔小很难被压缩,故该选项解释错误:
B、 两块光滑铅块压紧后会黏在一起,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该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解释正确:
D、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色 , 同种分子具有的化学性质相同 ,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
【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A错误。
B.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当尿液达到一定的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产生尿意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一定的结构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而产生尿意的感觉,B错误。
C.观察图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神经中枢位于①,C正确。
D.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的影响因素;风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A.铁皮被掀起,是因为铁皮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A错误;
B.树木被折断,风对树的力等于树对风的力,B错误;
C.车辆被砸坏,是因为冰雹的质量和速度较大,动能大的缘故,C正确;
D.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完全可以降低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但不可完全 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 ,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乙醇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乙醇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为24:6=4:1,A正确;
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
C. 由题意可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都发生变化 ,C正确;
D.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根据冬至夏至太阳高度进行分析。
【解答】A.太阳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阳光在正午时的照射方向总是自南向北,结合图中太阳光线照射方向可知,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朝南的。A正确;
B.①太阳光线表示冬至日正午日照,B错误;
C.②太阳光线表示夏至日正午日照,C错误;
D. 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白昼变长,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结合功率公式分析。
【解答】 AD.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 ; 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 ,故 ,AD错误 ;
BC.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 , ,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由题干表述和图示可知,人工肺代替“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因此,人工肺的主体部分中空纤维膜,所用膜材料应该只允许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可以将各个电路图依次分析,看是否符合题意,逐个排除,直到获得正确选项。
【解答】师生可以用校园卡刷卡或通过手机扫码,对应两个开关闭合都可以使电路连通, 如果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贩卖机会亮起红灯警,对应没有刷卡或者扫码直接开门会使红灯开关闭合,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1)A
(2)西升东落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金星、木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太阳是恒星,可以发光。
【解答】(1)A.金星、木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不能自行发光,A符合题意;
B.双星是行星,月球是卫星,双星绕着太阳公转,B正确
C.景观形成与行星和月球的运行轨道和速度的不同有关,行星和卫星轨道以及速度不同,C正确;
故答案为:A。
(2) 金星自转的方向自东向西,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17.【答案】(1)B
(2)A
(3)③②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我们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N的放大倍数大于M,当转换成N时,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小,观察的细胞体积会增大,能更清楚的观察细微的结构;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像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AC错误。
故答案为:B。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即旋转180度后的物像。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旋转180度后观察,细胞质仍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细胞质实际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错误。
故答案为:A。
(3)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方即①,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即③,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即②,此时再转动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即④。
18.【答案】(1)均一的稳定的
(2)<
(3)无法确定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光在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1) 光在均匀介质中均沿直线传播, 发现光在溶液中均沿直线传播,这说明溶液具有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
(2)取等质量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A大于B,则40C时,A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3)根据实验结果, 甲乙烧杯中物质都溶解,所以不无法确定80℃间AB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
19.【答案】(1)卵细胞
(2)胚
(3)克隆技术没有经历过程①,属于无性生殖;但试管婴儿由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经历过程①,属于有性生殖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题图中:①是受精过程,②是个体发育过程;生殖细胞a是精子,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
【解答】(1)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通常,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结合题图可知,图中生殖细胞b是卵细胞。
(2)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可见,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有成胚。
(3)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技术没有经历过程①受精过程,属于无性生殖;但试管婴儿由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经历过程①受精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20.【答案】(1)变小
(2)1
(3)可以增大小球下落的高度或者增大小球质量从同一高度落下。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弹性势能,重力等于弹力,速度最大。
【解答】(1) 由图丁可知,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高度一直减小,所以势能一直在减小。
(2) 由图可知,当△x=0. 1m时,小球运动的速度最大,由该轻弹簧所受压力每增加0.1N,弹簧的形变量就增加0.01m可知,当△x=0. 1m时,弹簧所受压力为1N,所以弹簧对它施加的弹力大小为IN。小球的重力为1 N。
(3)要让小球下落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即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更大,则可以增大小球
下落的高度,增大小球的重力势能。
21.【答案】(1)不偏转
(2)增大电源电压或者时小磁针更靠近导线。
(3)内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电流磁效应是指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电流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1) 如图甲,小磁针静止后,使导线与小磁针互相垂直放置 ,小磁针指向和电流磁场方向一致,所以 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只是改变小磁针受力大小,受力方向依然不变,预测小磁针的偏转情况不偏转;
(2) 实验中观察发现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始终较小 ,说明小磁针受力较小,所以可以增大电源电压或者时小磁针更靠近导线。
(3)电流流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小磁针受力方向也会相反,所以小磁针的S极将向纸内偏转。
22.【答案】(1)过滤
(2)二氧化碳和氨气
(3)加热后测量固体质量,若质量不变,则完全受热分解。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中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
【解答】(1) 操作1 可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相当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2)X为氯化铵,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产生氨气。所以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氨气;
(3)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可以加热后测量固体质量,若质量不变,则完全受热分解。
23.【答案】(1)①②
(2)B
(3)橡皮膜上移
(4)橡皮膜下移时,即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肋骨不能向上向外移动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下降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1)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图甲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
(2)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情况为:先变大后减小,B正确。
故答案为:B。
(3)图甲中②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图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正确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4)利用模型丙模拟吸气时,橡皮膜下移时,即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肋骨不能向上向外移动,因此两者不能协同进行,不具有一致性。
24.【答案】(1)形成对照,排除反应物中存在水对实验造成干扰
(2)液面左低右高并保持不变(液面出现高度差并保持不变)
(3)甲乙装置中硅胶不变色,丙装置中硅胶变红色
(4)因为反应有水生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对实验造成干扰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
【解答】(1)设计甲乙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反应物中存在水对实验造成干扰
(2)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有水生成,变色硅胶可以吸水,由蓝色变为红色。即甲乙装置中硅胶不变色,丙装置中硅胶变红色.
(3)因为反应有水生成,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也会放热,造成内部温度升高。
25.【答案】(1)小灯泡断路
(2)C
(3)1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根据电流或者电阻的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
【解答】(1) 如图2所示,电压表满偏,示数为3V,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而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压表所在的电路是通的,只能是小灯泡断路。
(2)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乘积,所以表示的含义是电压为0.5v时,电功率为0.05W,此时滑动变阻器电压为2.5v,电阻为25欧,结合图像可知最大电流超过0.2A,所以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 1A。
故答案为:C。
(3)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两用电器电压之和要等于总电压,总电压为3V,电流相等时,只有1图像电压和小灯泡电压之和为3v。
26.【答案】(1)氧气含量
(2)蒸馏水
(3)铁粉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铁生锈并放热;铁粉较之于铁钉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产热加快;氯化钠能加速铁的生锈,产热加快。所以暖宝宝能够快速放热。
(4)步骤1:取5套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编号分别为ABCDE组),接入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中;步骤2:将5套装置分别置于10℃、20℃、 30℃、40C、50℃的恒温环境中,采集5分钟内各组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步骤3:比较温度变化与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粉状物体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相互之间形成对照。
【解答】(1) 实验中用氧气含量的变化快慢反映铁钉生锈的快慢,氧气减少的越快,说明生锈越快;
(2) 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分、空气应同时接触;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 ,所以方案设计中“?”处的内容是蒸馏水,这样第三组和第四组可以形成对照,说明食盐水能够加快铁钉的生锈;
(3)铁粉较之于铁钉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产热加快;氯化钠能加速铁的生锈,产热加快。所以暖宝宝能够快速放热。
(4)根据控制变量法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
步骤1:取5套与第三组设置相同的装置(编号分别为ABCDE组),接入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中;
步骤2:将5套装置分别置于10℃、20℃、 30℃、40C、50℃的恒温环境中,采集5分钟内各组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步骤3:比较温度变化与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27.【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向右拉
(3)换用更大的注射器(或增加金属配重)
(4)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变大,浮力变大,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
【解答】(1) 启动电动机2,调节螺旋浆转动方向,使潜水艇向前或向后运动.使潜水艇前进或后退,与课本介绍的火箭原理类似,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2)若要使漂浮在水面的潜水艇下沉,应向右拉注射器活塞,减小潜艇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水进入潜艇,时潜艇下沉;
(3)换用更大的注射器(或增加金属配重),使潜艇重力变得更大,更容易下沉;
(4) 前30秒,潜水艇从漂浮状态缓缓下降,直至恰好完全浸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30秒~60秒,潜水艇下沉至某一深度 ,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不变, 60秒~150秒,潜水艇缓缓上升直至浮出水面到某一位置 ,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据此画图。
28.【答案】(1)专一
(2)水稻→螟虫→鱼;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A;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可见,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能体现稻田养鱼能降低螟虫株危害率的食物链是:水稻→螟虫→鱼。
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的效率是一定的,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A.分析题图可知,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鱼本身的生长,A正确。
B.对比“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中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可知,养鱼能降低水稻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B正确。
C.农作物属于植物,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鱼排出粪肥,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没有流向农作物,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ABD。
29.【答案】(1)(1) F=G=mg=2400kg X 10N/kg=24000N,S=4x0.05m2=0.2m2
P=F/S=24000N /0. 2m2= 120000Pa
(2)s=vt=36km/hx 1/6h=6km
(3)(3) t=W/P=36kW·hX 70%/7kw=3.6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求出受力面积和压力,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2)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 该汽车的电量显示为 ,则需充电70%,电能除以电功率等于时间。
30.【答案】(1) 使用大功率空调会使线路电流增大,细电线,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相同时间产热多,能耗大且容易导致导线烧毁,甚至造成火灾;电线粗,电阻小,产热小,能耗少保证电路安全,不易烧毁。
(2)W=Pt=3kwx 36x1h=108kW·h
(3)R1=U/I=3V/0.2A=15 Ω ,由图乙可知,此时温度为34℃, I0=U/R0=3V/30 Ω=0.1A,I1=0.2A-0.1A=0. 1A,R1' =U/I1=3V/0.1A=30Ω,由图乙可 知,此时温度为26℃,综上所述,温度范围为26℃ ~3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电磁铁的连接以及乙图,结合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1)使用大功率空调会使线路电流增大,细电线,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相同时间产热多,能耗大且容易导致导线烧毁,甚至造成火灾;电线粗,电阻小,产热小,能耗少保证电路安全,不易烧毁。
(2)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3) 电磁继电器电流大于等于时,衔铁下吸,左图为并联电路,电流等于两部分电流之和,只有左边电阻电流不小于0.1A,电磁铁一直吸引。
31.【答案】(1)吸收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对二氧化碳质量测量的影响
(2)m (CO2) =125. 5g -120g=5. 5g
设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03+2HCl=2NaC1+H20+CO2↑
106 44
x 5.5g
106/x =44/5. 5g
x=13.25g
Na2C03%=13. 25g/15g =88.3%
(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2,同温同压下,CO2的密度比N2大,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减少。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碳酸钠 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装置减少的质量。
【解答】(1) 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吸收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对二氧化碳质量测量的影响;
(2)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算出碳酸钠质量,碳酸钠质量除以总质量等于质量分数;
(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2,同温同压下,CO2的密度比N2大,第一次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高,被C装置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C装置增重减少。
32.【答案】(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0.25kg×1.2%=(0.25kg+x)×0.012%
解得:x=24.75kg;
(2) 对杠杆CD,以D为支点则有:
FC×LCD=G×LDQ
即FC×(2m+1m)=2100N×2m
解方程得FC=1400N;
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A×LAB=FC×LBP
即FA×(2m+2m)=1400N×2m
解得FA=700N
(3)根毛;蒸腾;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稀释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A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移栽植物时,植物根部需要带大块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
【解答】(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0.25kg×1.2%=(0.25kg+x)×0.012%解得:x=24.75kg;
(2) 对杠杆CD,以D为支点则有:
FC×LCD=G×LDQ
即FC×(2m+1m)=2100N×2m
解方程得FC=1400N;
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A×LAB=FC×LBP
即FA×(2m+2m)=1400N×2m
解得FA=700N
(3)①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因此,移栽植物时,植物根部需要带大块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②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剪去大部分枝叶、盖上防晒网,能大大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成活率;
③移栽时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让根部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