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历史
新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唯物史观)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平民百姓
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 简介: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 内容:
(1)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3)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教材研读】“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农业生产与天时、土壤关系密切。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想法、违背客观规律,则劳而无获。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 影响:
(1)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2)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3)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
有关《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材料: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教养。
二、科学家祖冲之
【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课本知识,归纳祖冲之的成就。
数学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①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测算的结果相比,相差不到50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有何特点?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农学 水利 机械 兵器 化学 轻工
项数 22 25 25 25 7 7 8 9 8
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领域。
2.古代科技的特点:
(1)实用性:与农业生产相关;
(2)经验性:生产经验的总结;
(3)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家祖冲之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甲骨文
金文
【问题思考】结合下图,回顾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的过程。
大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锺氏小巧
胡氏豪放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被誉为:“书圣”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魏碑是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即“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三、灿烂的文化
2. 绘画艺术: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女史箴图》(摹本 局部)
《洛神赋图》(摹本 局部)
三、灿烂的文化
3. 石窟艺术:
(1)背景:
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
材料:到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国内战乱连年,人民备受灾难困顿,生活痛苦,且感人生兴败忧乐变幻无常,精神上也缺乏寄托。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三、灿烂的文化
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人们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
3. 石窟艺术:
(2)概况:
三、灿烂的文化
石窟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云冈石窟第20窟的造像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造像
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
3. 石窟艺术:
(3)特点:
【相关史事】佛教的盛行并没有减轻人们生活的苦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不断有人指出崇佛对国家社会的危害,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思想家范缜。他撰写的《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就像“锋利”和“快刃”一样,快刃没有了,锋利也随着消失了。人的肉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范缜的《神灭论》遭到很多达官贵人的围攻和反对,有人劝他放弃观点以取得高官,但范缜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三、灿烂的文化
佛教盛行的影响及民间的反佛思想
三、灿烂的文化
4. 文学:
建安文学
田园诗
南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反映社会现实,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的文学风格。
【合作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1)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加以改革创新;
(5)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
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三、灿烂的文化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作用
农学
数学 历法 机械
书法
绘画 石窟
文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北朝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
《大明历》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东晋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天下第一行书”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山水画兴起
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课堂小结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A
中考真题
2.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D
中考真题
3.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如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B
中考真题
4.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C
中考真题
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书画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B
中考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