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把秋天 的色彩、气味和动植物过冬的情景巧妙又自然得串起来,展示了一幅美丽、丰收、 欢乐的秋景图。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 括总结。前四个自然段每段的第一句,也是该段的总起句。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以及“学习写日记 ”, 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学习要素,把握文中重难点词语,除了文中泡泡出示的“五彩 缤纷 ”外,还有“钥匙 ”“你挤我碰 ”“频频 ”“勾住 ”等词。指导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理解,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中结合课后习题“想象一下,秋天的 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的要求,留心观察秋天景物,仿照课文 相关句子学习表达,感受秋天的美好。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充满诗意和童真的散文是有阅读兴趣的,但找出难懂的、关 键的词语并用多种方法理解,是重难点。第一单元学习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 句子,对品味词语有一定的体会,再经过第二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 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到本课时再巩固所学,进一步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 ”等 10 个生字,会写“盒、颜 ”等 13 个字,会写“清 凉、留意 ”等 14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3. 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 趣的部分。
4.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1. 能找出相关句子,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并学习用这种方法 理解文章段落大意,初步认识文章“总起分述 ”的写法。
2.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仿写句子,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和同学分享感兴趣的语句。
2. 能迁移运用,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表达有特点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有感情朗读。
2. 结合实际,联系旧知,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秋天的雨》。让我们重温一下上课准备小儿歌吧!
1.上课准备。
上课前,心安静。 用品齐,书桌净。 坐端正,认真听。
2. 语言训练点。
我们来玩个连图成句游戏吧:用一句话把两幅图连起来。
例:出示银杏图和扇子图,黄黄的银杏叶像小扇子。 听听下面同学怎样说吧!
(示枫叶和鸭掌图)生 7 :红红的枫叶像小鸭子的脚掌。 (示田野和海洋图)生 8 :金黄的田野像海洋。
(示柿子和灯笼图)生 9 :橙红色的柿子像小灯笼。
板块二: 目标导学
本节课我们将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 和同学分享感兴趣的部分。
2. 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板块三:知识点讲解
1. 品味比喻写法
导语:上节课我们找到了几个自然段的相关句子,知道了课文是从色彩、气 味和声音写秋天的雨的。
(1 )课文中有哪些部分是你最感兴趣的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老师很喜欢“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感觉写得很美,很舒服。
点拨指导:比较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 夏天的炎热。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同学们是不是都感觉第一句比较好?好在哪里呢?
首先,“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很有意思,是谁把黄色给银杏树呢?是秋 天的雨,好像人一样。
第一句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
扇哪扇哪,我们仿佛感受到秋风习习,看到黄叶飞舞的景象。 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做批注,这是一种阅读方法。
大家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吧!
同学们发现了第二自然段是不是还有句子的结构跟这个很像的?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 凉爽。 ”
有没有发现这两句有什么地方写得一样?
先说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再写它的形状像什么东西,接着写它怎么样。 试试用这种句式说说田野,行吗?
(示“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田野图)秋雨把(金黄色 )给了(田野 ) (示“什么样的什么像什么 ”)(金黄的田野 )像(一片海洋 )
(示“什么啊什么,什么了什么 ”)(摇啊摇),(摇)来了(秋天的丰收)。 连起来读一读。原来我们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句子呢!再仿照句式说说柿
子橘子和菊花吧!(示柿子图和菊花图)
( )像( ),( )啊( ),( )了( )。
生 10:秋雨把(橙红色)给了(柿子、橘子),(红红的)柿子、橘子像 (一个个小灯笼),(闪)啊(闪),(闪)出了(人们的笑脸)。
生 11:秋雨把(彩色)给了菊花,(五彩)的菊花像(一个个仙子),(摇) 啊(摇)啊,(摇)来了(天边的大雁)。
同学们都成小作家了!只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句 子的。
2. 品味拟人手法
课文写柿子、橘子用了另一种写法,是怎样写的呢?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柿子、橘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
点拨指导:“你挤我碰 ”是什么意思?(配图)人很多很拥挤。(配图)橘 子、柿子你挤我碰,那么多挂在枝头,好一派丰收的景象!把你们的感受和体会 写上批注吧!这里把橘子柿子当人来写了,作者还把什么当人来写了?
还把菊花当人来写。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 的…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这里写了菊花的美丽,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的颜色。
点拨指导:菊花的颜色真多啊!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五彩缤纷 ”的意思。 3.继续分享感兴趣的句子
导语:除了色彩五彩缤纷,秋天的雨还带来什么?
(出示句子)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 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你喜欢这个句子中哪些词句呢?
生 12:我喜欢“香香的 ”“甜甜的 ”“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我口水都 快流出来了。
生 13:我喜欢“躲在雨滴里 ”“被那香味勾住 ”这种写法,很有趣,这些 香味好像调皮的孩子,跟我们捉迷藏呢!
(师)正因为这些语句有新鲜感,所以我们感兴趣啊!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1.读第二自然段,做练习
(1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黄色 枫树 像一枚枚邮票
红色 银杏 像一把把小扇子
金黄色 橘子、柿子 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 田野 你挤我碰
(2 )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把植物当人来写)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 秋雨里频频点头。
这两个句子都把景物当人来写,很生动。 仿照着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
1.读读峻青的《迷人的秋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秋色的?
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丝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大海 比以前更加蓝了些,天比以前更加高了些。回头向岭上望去,啊,秋色更浓了。
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光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古今多少诗人 画家称赞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 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
葡萄呢,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 ”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 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玫瑰红 ”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提示:用找相关句子的方法。
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丝凉意。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 葡萄呢,更加绚丽多彩。
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我们还可以抓关键词,更准确地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写迷人秋色的。
这样,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作者是从增加凉意、柿树红得像火、苹果红艳、葡 萄绚丽多彩来描写迷人的秋色的。
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着秋天的迷人。深情动人、活泼形象的语句中,有一 些让我们觉得有新鲜感或者难懂的词,你会用上合适的方法理解吗?
生 14:逊色,我看到它在这个句子里“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 色多少呢 ”,把枫叶和柿树对比,说枫叶比不上柿树。逊色就是比不上的意思。
生 15:驰名中外,我知道是闻名中外的意思,但我不懂为什么是“驰 ”, 驰不是跑的意思吗?我查了字典,原来“驰 ”在这里指传播,名声传播到国内外。
师:这位会用换词法理解很好,还会提问题查字典,太棒了!
峻青笔下的秋天是迷人、多彩、丰收的,文章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语 句,你喜欢哪些语句呢?
(1)那种叫“水晶 ”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 雕刻出来的。
生 16:“ 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水晶和玉石在阳光 下会闪闪发光,我好像看到一串串像水晶一样的葡萄,很迷人。
(2)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
几个“那么那么那么 ”很有节奏感,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一个个红彤彤 的苹果挂在枝头的喜悦。
这种句式很常用,能试试仿写吗?
(示西瓜图)生 17:( 西瓜)那么(大),那么( 圆),那么(香甜 多汁)。
(示大海图)生 18:(大海)那么(蓝),那么(清),那么(无边无际)。 师:真不错,语言就是这样日积月累丰富了。
2.布置作业。
(1)秋天的雨这么美,多读几次,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一下广州的秋天有什么特点?试着写一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