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单元内的课文相 互联系,从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中可以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如:听(雨声)、 看(鸟的颜色)(鸟捕鱼的动作)、想(为什么……?)等,在第二篇课文《金 色的草地》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本单元 围绕“观察 ”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和习作活动,让学生体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积累素材。选编《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明白只要留心观察周 边事物,就会有意外的发现;二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要细致,通过细致观察可以 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事物。课文以儿童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 找原因的过程。课文刚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特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 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述了“我 ”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 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 ”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并通过细 致入微的观察,解释了变化的原因;结尾抒发了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因为“我 ”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并仔细观察,所以从平凡大自然中,看到了有 趣的变化,发现变化的秘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同时,本篇文章浅显易懂,学生们对草地 的变化过程易明白,且在本单元第一课《搭船的鸟》学习中,了解了不同的观察 方法,对观察的乐趣有了初步的感受。但在真正懂得细致观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在文本和学生能力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学生想象画面,鼓励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体会细致观察 的好处,为习作活动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 ”等6个生字,会写 “蒲 ”等12个生字,会写“蒲公英、哈 欠、合拢 ”等词语。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描写草地变化的语句,了解作者对草地的变化和蒲公英张开、合拢 的关系所进行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学生音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说出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描写草地变化的语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过程】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今天的温馨提示,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做好课前准备。1.课件出示题目。2.课件出示课前准备温馨提示:上课前,书桌净。书展开,笔在手。 坐端正,认真听。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 3.语言训练点,重温单元要素。小游戏:找不同(1)教师出示两幅海绵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异同。上课前咱们做个大脑运动操,游戏名字叫“找不同 ”,请看要求:留心观察 下面的两幅图,找出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观察异同。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一来看,第一个不同,请看,第二个不同,还有哪儿呢?这是第三个不同、第四个、最后一个,你们都找到了吗 这两 幅图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却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上一篇课文《搭船的鸟》,由于作者的留心观察,所以他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动物朋友:会搭船的翠鸟。通过读写翠鸟的语句,我们了解到作者留心观察了翠鸟的外貌、捕鱼时的动作,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也体会了留心观察的好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金色的草地》,看看作者是怎么细致(观察的。)(出示课题)板块二 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这是今天的学习目标:能说出草地变化 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讲解要点:能说出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1.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1,初步感受“细致观察 ”。((出示课文截图))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读完后完成学习任务单1。(师范读)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单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出示任务单))正确,对打“ √ ”, 错打“ × ”, 说说理由,开始吧。学习任务单 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打“ √ ”, 错打“ × ”, 说说理由。 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有同学是这样做的,请看:出示1: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 )这位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他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当 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判断出来的,所以他认为是对 的。(出示全文截图,红线画出第一自然段相关句子。)出示2: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 )有同学是这样做的,请看,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是根据课文 第3 自然段中这些句子判断出来的:“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 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 草地又变绿了。”这位同学根据这一段话的内容判断出草地有时候是金色的,有时候不是金色的。所以他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出示全文截图,红线画出第三自然段相关句子。)同学们,你更认同哪种说法?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2.探索秘密,感知草地的变化(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关键语句,完成学习单2。学习任务单 2 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草地有什么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 ) ( ) (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根据学习任务单情况圈画出关键词语,完成学习任务单2 。(出示学习任务单2)(2)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3)交流:同学们,你们画了哪些关键词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上 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你画对了吗?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颜色变 化的词语。学习任务单 2 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草地有什么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4)师小结:根据刚才圈画出来的这些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单2 。你做对了吗?早上和傍晚,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出示学习单2答案)同学们,你看,开始的时候,小作者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可是后来偶然的机 会发现草地在早上或傍晚时会变绿色,原来留心观察,草地是有变化的。(ppt 出示:留心观察)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课件)今天这节课和《搭船的鸟》一样都有留心观察,但它有它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课件出示箭头)那就是变化,作者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他不仅发现了变化,而且还思考了变化的原因,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因,作者进一步进行了细(致观察。)(课件出示课文截图并注明变化)3.细致观察,感受草地变化的原因(1)跟作者一起去细致观察,看看蒲公英是怎样变化的,请再读课文第三 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语句。下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细致观察,看看蒲公英的花朵和花瓣分别是怎样变 化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语句。(2)出示课文截图,交流圈画的关键语句:同学们,你们完成了吗?画了哪些关键语句?(出示课文截图,并把关键语 句用红线画出来)老师画了这些: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3)根据关键语句,完成学习任务单3。你能根据刚才圈画出来的关键语句,完成学习任务单3 吗?赶紧试一试吧。学习任务单 3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蒲公英的变化。 早上 —> 中午 傍晚 草地(绿色)—>(金色) —>( 绿色 ) 花朵( )—>( )—> ( ) 花瓣( )—>( )—> ( )(4)出示完成好的学习任务单3。学习任务单 3 读课文三自然段,填一填:蒲公英的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变化 草地(绿色)—>(金色) (绿色 ) 原因 花朵(合拢)(张开) (合拢) 花瓣(被包住)(金色) (被包住)大家都做完了吗?下面分享一下这位同学的思考:生: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花瓣被包住了,所以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花瓣是金色的,所以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傍晚,蒲公英的花朵又合拢了,花瓣又被包住了,所以草地又变成绿色的了。(5)总结: 你看,作者不仅观察到了草地颜色是变化的,同时,还思考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观察,原来是这样的。因为细致观察,所以发现了这么有趣、这么奇妙的现象。(课件出示:细致观察) (6)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细致观察,进一步感受蒲公英是怎么变化的。(课 件)请看:张开、合拢;张开、合拢。真有趣!当蒲公英的花朵像手掌一样张开 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当花朵像手掌一样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因为细致观察,所以发现了这么奇妙的现象。可见细致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课件)(7)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下面让我们边读边思考,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第 67页,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8)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9)师总结。师:同学们,你们都完成了吗?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很容易就完成了这 道题,请看,(出示答案)我相信同学们肯定都完成得非常好。早上,草地是 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 金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 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合拢的。4.总结, 强化语文要素师:你看,细致观察会带来无穷的乐趣,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趣,就像我们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所写的那样,因为有趣的发现,所以让作者感觉到“多么可爱的 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就 是细致观察的乐趣。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善于思考, 就能发现更多的乐趣。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练习: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36页中的阅读理解《发现是一种快乐》练习。同学们,学到这,你们一定对细致观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打 开《阳光学业评价》第36页,我们一起来完成阅读理解《发现是一种快乐》的练(习。)发现是一种快乐金 波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 发现而高兴。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片,水 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面 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 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 ” 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 但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 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我如实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 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 那是什么花 ”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啊,发现是一种快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阅读》) 1.“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谢 ”的意思是( )。A.表示感谢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2.“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下面和这句话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A.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B.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就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C.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D.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算是真正的发现吗3.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 )。A.水浮莲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比睡莲大得多 B.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是黄色的 C.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大得多,花不是黄色D.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不是黄色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理解中所有作业。评价: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具体看看每一道题是怎么做的。1.“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谢 ”的意思是( D )。A.表示感谢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第一题:“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的“谢 ”是什么意思?有以下4个选项:A.表示感谢;B.道歉或认错;C.辞去,拒绝;D.凋落,衰退。哪个正确呢?我们先 来看看文中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猜出花朵谢了是指花朵凋谢的意思, D 的凋落和凋谢意思最接近,所以选D 。你做对了吗?在短文中画出词句,课件 出示方法:结合课文内容。2.“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下面和这句话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A )。A.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B.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就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C.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D.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算是真正的发现吗第二题:选A,这道题要求选出和题目中意思相近的句子,请看,“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这是个反问句,仔细读这 个句子“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能算得上真正的发现吗?显然,连名字都不知道,就不能算作真正的发现。这样一读句子,我们就知道下面4个句子中A和它的意思最相近,你找到了吗?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像这道题一样用反问句,也可以用A这样的陈述句来表达,但它们意思都相近。3.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 B )。A.水浮莲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比睡莲大得多 B.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是黄色的 C.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大得多,花不是黄色 D.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不是黄色第三题: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哪呢?这道题就看同 学们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做这种题时,我们可以先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在短文中圈出关键语句,课件出示方法:圈出关键语句)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课文,从“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这个关键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叶子、二是花,不同之处在哪呢?原文中说“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 ”,反过来就是说“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 小得多 ”;原文中说“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反过来就是说“花是黄色的 ”,下 面4个选项哪一个最合适呢?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这题应该选B。同学们,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像现在这样,多关注文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做起题目来就方便多了。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第四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大家只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享受发现快 乐 ”等方面去回答就可以了。做对了的同学请给自己画朵小红花,没有做对的同学要及时订正哦。板块五 课后作业生活中你是一个热爱观察的孩子吗?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吧。(选一种水 果写一写)这是今天的课后作业:生活中你是一个热爱观察的孩子吗?把你的观察所得 写下来吧。(选一种水果写一写)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答疑1.出示学生的质疑:如何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同学们,下面是答疑时间。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金色的草 地》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如何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这个问题提的真好,很多同学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 师答疑。感知描写的两个场景(1)请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草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 趣、可爱)师:认真读课文,我们发现草地很有趣,因为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张开、合拢。 我们还发现了草地是那么可爱,因为它会变来变去。(2)课件出示课文原文,生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场景让你觉得草地有趣、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通过再次读课文,我们发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 变成金色的啦!第二自然段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吹蒲公英的绒毛时真开心!(3)小结:大家看,课文中描写的这两个场景是不是很有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蒲公英盛开的场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第一个场景的。(1)师出示词语“盛开 ”,并出示蒲公英盛开和合拢的两幅图。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让生把“盛开 ”放在相应的图片下。请看下面这两幅图,我们应该把“盛开”这个词放在哪幅图的下面?你是从课 文中哪句话知道的?(2)出示课文句子:“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3)师小结:认真读课文我们知道应该把“盛开 ”放在左边这幅图,因为 课文中说“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你们和小作者一 样,是个留心观察的孩子。(4)课件出示:“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ppt 出示:留心观察。作者通过留心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金色,真有趣啊!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5)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边听边想想老师在朗读时特别注重了哪些 词。(教师朗读的时候,把“乡下、窗前、一大片、长满、盛开 ”等词语读重一 点,生答后课件红色显示读重的词语。)下面请听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想老师在朗读时特别注重了哪些词。师范读: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大家都发现了吗?老师把这些词读重了:乡下、窗前、一大片、长满、盛开 (边说边出示课件)。(6)师小结:由于小作者的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乡下窗前常见的草地变 金色的了,留心观察就发现了蒲公英盛开的这一有趣场景。 (课件出示:留心观 察)兄弟俩玩耍的场景(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有 趣的场景,你能找到一个关键词吗?(玩耍)老师找到了“玩耍 ”,你找到了吗? 请大家自由、轻声地再次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玩耍的快乐。(生自由读课文)(2)ppt出示最后一单元习作内容师:处处留心皆学问,请大家留心看,发现了什么?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单元 的习作,名字叫做“那次玩得真高兴 ”,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师小结:今天快乐玩耍的情景为下次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 ”提供了帮助,下次写起 作文就不难了。同学们,作者通过留心观察,抓住兄弟俩玩耍的动作,将一次普 通的玩耍场景描写得如此有趣、快乐。3.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兄弟俩玩耍的场景,感受到了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难怪作 者会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