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 ”,单元内的课文相 互联系,从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中可以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如:听(雨声)、 看(鸟的颜色)(鸟捕鱼的动作)、想(为什么……?)等,在第二篇课文《金 色的草地》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本单元 围绕“观察 ”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和习作活动,让学生体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积累素材。
选编《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明白只要留心观察周 边事物,就会有意外的发现;二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要细致,通过细致观察可以 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事物。
课文以儿童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 找原因的过程。课文刚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特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 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述了“我 ”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 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 ”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并通过细 致入微的观察,解释了变化的原因;结尾抒发了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因为“我 ”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并仔细观察,所以从平凡大自然中,看到了有 趣的变化,发现变化的秘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同时,本篇文章浅显易懂,学生们对草地 的变化过程易明白,且在本单元第一课《搭船的鸟》学习中,了解了不同的观察 方法,对观察的乐趣有了初步的感受。但在真正懂得细致观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在文本和学生能力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学
生想象画面,鼓励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体会细致观察 的好处,为习作活动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 ”等6个生字,会写 “蒲 ”等12个生字,会写“蒲公英、哈 欠、合拢 ”等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描写草地变化的语句,了解作者对草地的变化和蒲公英张开、合拢 的关系所进行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学生音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说出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描写草地变化的语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今天的温馨提示,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做好课前准备。
1.课件出示题目。
2.课件出示课前准备温馨提示:
上课前,书桌净。
书展开,笔在手。 坐端正,认真听。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 3.语言训练点,重温单元要素。
小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两幅海绵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异同。
上课前咱们做个大脑运动操,游戏名字叫“找不同 ”,请看要求:留心观察 下面的两幅图,找出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观察异同。
师: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一来看,第一个不同,请看,第二个不
同,还有哪儿呢?这是第三个不同、第四个、最后一个,你们都找到了吗 这两 幅图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却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
上一篇课文《搭船的鸟》,由于作者的留心观察,所以他认识了一位可爱的
动物朋友:会搭船的翠鸟。通过读写翠鸟的语句,我们了解到作者留心观察了翠
鸟的外貌、捕鱼时的动作,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也体会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金色的草地》,看看作者是怎么细致
(
观察的。
)(出示课题)
板块二 目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这是今天的学习目标:能说出草地变化 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
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
(讲解要点:能说出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原因,体会“我 ”观察的细致。)
1.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1,初步感受“细致观察 ”。
(
(出示课文截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读完后完成学习任务单1。
(师范读)
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单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
(
(出示任务单)
)正确,对打“ √ ”, 错打“ × ”, 说说理由,开始吧。
学习任务单 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打“ √ ”, 错打“ × ”, 说说理由。 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
(

)同学们都做完了吗?“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有同学是这样做的,请看:
出示1: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 )
这位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他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当 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判断出来的,所以他认为是对 的。(出示全文截图,红线画出第一自然段相关句子。)
出示2:蒲公英盛开的时候,窗前的那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 )
有同学是这样做的,请看,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是根据课文 第3 自然段中这些句子判断出来的:“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 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 草地又变绿了。”这位同学根据这一段话的内容判断出草地有时候是金色的,有
时候不是金色的。所以他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出示全文截图,红线画出
第三自然段相关句子。)
同学们,你更认同哪种说法?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
(
3自然段。
)
2.探索秘密,感知草地的变化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关键语句,完成学习单2。
学习任务单 2 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草地有什么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 ) ( ) ( )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根据学习任务单情况圈画出
关键词语,完成学习任务单2 。
(出示学习任务单2)
(2)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
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
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
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交流:同学们,你们画了哪些关键词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上 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你画对了吗?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颜色变 化的词语。
学习任务单 2 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草地有什么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4)师小结:
根据刚才圈画出来的这些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单2 。你做
对了吗?早上和傍晚,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
(出示学习单2答
案)
同学们,你看,开始的时候,小作者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可是后来偶然的机 会发现草地在早上或傍晚时会变绿色,原来留心观察,草地是有变化的。(ppt 出示:留心观察)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课件)
今天这节课和《搭船的鸟》一样都有留心观察,但它有它的特点,你们发现
(
了吗?
)(课件出示箭头)那就是变化,作者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他不仅发现
了变化,而且还思考了变化的原因,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因,作者进一步进行了细
(
致观察。
)(课件出示课文截图并注明变化)
3.细致观察,感受草地变化的原因
(1)跟作者一起去细致观察,看看蒲公英是怎样变化的,请再读课文第三 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语句。
下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细致观察,看看蒲公英的花朵和花瓣分别是怎样变 化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2)出示课文截图,交流圈画的关键语句:
同学们,你们完成了吗?画了哪些关键语句?(出示课文截图,并把关键语 句用红线画出来)老师画了这些: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根据关键语句,完成学习任务单3。
你能根据刚才圈画出来的关键语句,完成学习任务单3 吗?赶紧试一试吧。
学习任务单 3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填一填:蒲公英的变化。 早上 —> 中午 傍晚 草地(绿色)—>(金色) —>( 绿色 ) 花朵( )—>( )—> ( ) 花瓣( )—>( )—> ( )
(4)出示完成好的学习任务单3。
学习任务单 3 读课文三自然段,填一填:蒲公英的变化。 早上 中午 傍晚 变化 草地(绿色)—>(金色) (绿色 ) 原因 花朵(合拢)(张开) (合拢) 花瓣(被包住)(金色) (被包住)
大家都做完了吗?下面分享一下这位同学的思考:
生: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花瓣被包住了,所以草地是绿色的;中
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花瓣是金色的,所以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傍晚,
蒲公英的花朵又合拢了,花瓣又被包住了,所以草地又变成绿色的了。
(5)总结: 你看,作者不仅观察到了草地颜色是变化的,同时,还思考了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观察,原来是这样的。因为细致观察,所以发现了这
么有趣、这么奇妙的现象。(课件出示:细致观察) (6)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细致观察,进一步感受蒲公英是怎么变化的。(课 件)
请看:张开、合拢;张开、合拢。真有趣!当蒲公英的花朵像手掌一样张开 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当花朵像手掌一样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
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因为细致观察,所以发现了这么奇妙的现象。可见细致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
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课件)
(7)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下面让我们边读边思考,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第 67页,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
(8)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
(9)师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都完成了吗?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很容易就完成了这 道题,请看,(出示答案)我相信同学们肯定都完成得非常好。
早上,草地是 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 金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 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 的花朵是合拢的。
4.总结, 强化语文要素
师:
你看,细致观察会带来无穷的乐趣,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趣,就像我们课
文最后一自然段所写的那样,因为有趣的发现,所以让作者感觉到“多么可爱的 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就 是细致观察的乐趣。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善于思考, 就能发现更多的乐趣。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练习:
完成《阳光学业评价》第36页中的阅读理解《发现是一种快乐》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你们一定对细致观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打 开《阳光学业评价》第36页,我们一起来完成阅读理解《发现是一种快乐》的练
(
习。
)
发现是一种快乐
金 波
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 发现而高兴。
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片,水 下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
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面 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 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 ” 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我猜想:是不是浮萍呢 但浮萍是没有根的,叶子也小得多啊!
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 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我如实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 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湖边。有位老爷爷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 那是什么花 ”
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
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啊,发现是一种快乐。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阅读》) 1.“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谢 ”的意思是( )。
A.表示感谢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2.“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下面和这句话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
A.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B.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就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C.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D.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算是真正的发现吗
3.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 )。
A.水浮莲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比睡莲大得多 B.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是黄色的 C.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大得多,花不是黄色
D.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不是黄色
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
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理解中所有作业。
评价:
大家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具体看看每一道题是怎么做的。
1.“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谢 ”的意思是( D )。
A.表示感谢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第一题:“花朵谢了 ”这句话中的“谢 ”是什么意思?有以下4个选项:A.
表示感谢;B.道歉或认错;C.辞去,拒绝;D.凋落,衰退。哪个正确呢?我们先 来看看文中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猜出花朵谢了是指花朵凋谢的意思, D 的凋落和凋谢意思最接近,所以选D 。你做对了吗?在短文中画出词句,课件 出示方法:结合课文内容。
2.“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下面和这句话意思 相近的句子是( A )。
A.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B.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就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C.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D.连这花的名字都知道,我算是真正的发现吗
第二题:选A,这道题要求选出和题目中意思相近的句子,请看,“如果我连
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这是个反问句,仔细读这 个句子“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 ”能算得
上真正的发现吗?显然,连名字都不知道,就不能算作真正的发现。这样一读句
子,我们就知道下面4个句子中A和它的意思最相近,你找到了吗?从这道题我们
可以知道,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像这道题一样用反问
句,也可以用A这样的陈述句来表达,但它们意思都相近。
3.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 B )。
A.水浮莲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比睡莲大得多 B.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是黄色的 C.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大得多,花不是黄色 D.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不是黄色
第三题:读了文章后,你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哪呢?这道题就看同 学们在阅读过程当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做这种题时,我们可以先画出文章
中的关键语句,
(在短文中圈出关键语句,课件出示方法:圈出关键语句)我们
再来细细地读读课文,从“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啊,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这个关键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叶子、二是花,不同之处在哪
呢?原文中说“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 ”,反过来就是说“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 小得多 ”;原文中说“而且花也不是黄色的 ”,反过来就是说“花是黄色的 ”,下 面4个选项哪一个最合适呢?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这题应该选B。同学们,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像现在这样,多关注文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做起题目来
就方便多了。
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
第四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请写下来。”这是一道开放
型的题目,大家只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享受发现快 乐 ”等方面去回答就可以了。
做对了的同学请给自己画朵小红花,没有做对的同学要及时订正哦。
板块五 课后作业
生活中你是一个热爱观察的孩子吗?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吧。(选一种水 果写一写)
这是今天的课后作业:生活中你是一个热爱观察的孩子吗?把你的观察所得 写下来吧。(选一种水果写一写)
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答疑
1.出示学生的质疑:如何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同学们,下面是答疑时间。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金色的草 地》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如何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很多同学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 师答疑。
感知描写的两个场景
(1)请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草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 趣、可爱)
师:认真读课文,我们发现草地很有趣,因为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张开、合拢。 我们还发现了草地是那么可爱,因为它会变来变去。
(2)课件出示课文原文,生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场景让你觉得草地有趣、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通过再次读课文,我们发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 变成金色的啦!第二自然段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吹蒲公英的绒毛时真开心!
(3)小结:
大家看,课文中描写的这两个场景是不是很有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蒲公英盛开
兄弟俩玩耍
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第一个场景的。
(1)师出示词语“盛开 ”,并出示蒲公英盛开和合拢的两幅图。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让生把“盛开 ”放在相应的图片下。
请看下面这两幅图,我们应该把“盛开”这个词放在哪幅图的下面?你是从课 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2)出示课文句子:“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
(3)师小结:认真读课文我们知道应该把“盛开 ”放在左边这幅图,因为 课文中说“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你们和小作者一 样,是个留心观察的孩子。
(4)课件出示:“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ppt 出示:留心观察。
作者通过留心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金色,真有趣啊!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5)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边听边想想老师在朗读时特别注重了哪些 词。(教师朗读的时候,把“乡下、窗前、一大片、长满、盛开 ”等词语读重一 点,生答后课件红色显示读重的词语。)
下面请听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想老师在朗读时特别注重了哪些
词。
师范读: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
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大家都发现了吗?老师把这些词读重了:乡下、窗前、一大片、长满、盛开 (边说边出示课件)。
(6)师小结:由于小作者的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乡下窗前常见的草地变 金色的了,留心观察就发现了蒲公英盛开的这一有趣场景。 (课件出示:留心观 察)
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有 趣的场景,你能找到一个关键词吗?(玩耍)老师找到了“玩耍 ”,你找到了吗? 请大家自由、轻声地再次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玩耍的快乐。
(生自由读课文)
(2)ppt出示最后一单元习作内容
师:处处留心皆学问,请大家留心看,发现了什么?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单元 的习作,名字叫做“那次玩得真高兴 ”,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师小结:
今天快乐玩耍的情景为下次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 ”提供了帮助,下次写起 作文就不难了。同学们,作者通过留心观察,抓住兄弟俩玩耍的动作,将一次普 通的玩耍场景描写得如此有趣、快乐。
3.师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两个场景: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兄弟俩玩耍的场景,感受到了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难怪作 者会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