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预测”单元,是本套教材中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 组织单元内容。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将这种无 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 进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本文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 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每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然后小猫、老母鸡、 小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它们陈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无一 例外地答应了它们的请求,最后是小猫、老母鸡、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帮助, 满足了各自的心愿。本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 “老屋”之间形成了想象的空间,为学生 提供了预测的可能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究竟会发生什么?文中 各部分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接下来的发 展是和前面的一样?还是有变化?文中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 的描写也具有相似性,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凭借。比如, 老屋反复说“我到了倒 下的时候了”,接下来的情节里会不会依旧重复这句话呢?又如,一再有小动物 请求老屋帮助,会不会还有其他小动物也有类似的请求呢?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 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课文的 7 处旁批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 方、依据什么来预测, 并互相交流。同时, 课后的习题也是对预测这一教学重点 展开,提示学生这些预测是怎么来的,也引导学生大胆预测,不必过于计较预测 结果正确与否。【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阅读经验,对在阅读过程中“预测”内容并不陌 生,且该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喜欢探索未知,对“预测”有浓厚的兴趣,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和已有经验,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体会老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学重点】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教学难点】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1. 上课准备上课前,心安静。 书桌净,用品齐。 坐端正,认真听。师:大家都做得很棒!下面我们先来猜个小谜语。2. 语言训练点 小游戏:3. 猜谜语白娃娃 爬黑墙越爬个儿越变小 再也没法往上长。 (打一文具)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对,就是粉笔。看来难不倒大家, 那咱们再来玩 一个“看图猜猜猜”。4. 看图预测结局(父与子漫画)同学们,你们猜,最后一幅图上画的可能是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各有各的猜 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这篇课文。板块二 目标导学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能体会老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一、回顾预测方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预测是什么,了解了预测的方法,通过学习文中小伙伴的 预测,知道了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经验、插图、生活经验、故事内容等方面, 做出 自己的预测与猜想。二、细读故事,体会形象(1)观察插图,体会形象师:我们在边读边预测中,对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 这个故事里谁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呢?有的同学认为小猫、老母鸡或小蜘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信更多同学 会说老屋最吸引我们的注意。是呀,老屋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给你留 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老屋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特别老。你看书上的图,满脸皱纹,黑乎乎的, 又老又破又旧。)哎,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你发现了吗?他是通过观察插图来体会故事人物形 象的,那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虽然老屋看上去是很老很破,但给人感觉很慈祥,就像我家爷爷,笑起来 也是这样满脸皱纹。)(2)品味语言,体会形象是呀,看着这个图,一个老破旧但慈祥温柔的老屋就出现在我们面前。除了 插图,文中也有对应的句子,你能找到吗?(文中第一段说“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门板 也破了洞。”还有后面老屋看小猫时是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这些 都可以看出老屋真的很老,很旧,随时都要倒塌。)刚刚这位同学分享的句子你找到了吗,我们再来品味品味。先读第一句“老 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 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 人住了。”同学们,什么样的窗户才能是“黑窟窿”呀?首先,窗得没玻璃;然 后室内光线幽暗。只有这样,从外面看去,窗户才有“黑窟窿”的感觉。果然像 是活了一百多岁,很久没人住的屋子。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句, 真是太破败 了!我们再读第二句,“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这像不像自 家爷爷奶奶看东西的样子?为了看清楚,撑着这么老的身体往前凑,真是一个和 蔼慈祥的老者样子。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写出老屋的句子,你能找到吗?是的,这 句“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墙壁都那样摇晃了,可不是又老又旧 了,随时都要倒塌。看,通过品味句子,我们对老屋破旧慈祥的形象更加具体了。(3)梳理情节,体会形象可是,这样的老屋,却总也倒不了,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让我们来用 这个情节绳,把故事梳理一遍吧。一开始老屋说要倒了,然后小猫来求老屋过一 晚上,老屋同意了,小猫走后,老屋又说,要倒了。这是第一个小故事的情节线, 你发现老师是怎么梳理这条线的吗?你能学着这种方式把后面的故事也连起来 吗?(小猫走后,老母鸡来了,请求能在老屋这里孵小鸡,过了 21 天,小鸡出 来了,和老母鸡走后,老屋又说要倒了。)(老母鸡走后,小蜘蛛来了,希望能在老屋这里织网抓虫,还给老屋讲故事, 老屋就一直听故事,现在还没有倒下了。)在和大家的合作下,我们完成了这个故事的情节绳,哎,同学们,我们仔细 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眼尖的你很快就发现,这三个小故事的前后都是以 “老屋要倒了”开头,除了第三个,其他两个都是“老屋要倒了”为结尾。(而且我还发现,这三个故事很有规律,第二列是老屋遇见的小动物,第三列是小动物寻求的帮助,第四列是老屋答应后帮助的时间。)同学们,你们也发现了“老屋总也倒不了”这个故事是由三个差不多结构的 小故事组合而成。都是老屋遇见小动物, 来寻求帮助,过了一段时间,小动物走 了,老屋要倒了。不仅故事结构差不多, 其实里面还有反复出现的句子。你能找 到吗?相信你们很快能找到,一个是老屋总是说的“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很神奇的是,这句话既是故事的开头,又是每个小故事 的结尾。而每当老屋这样说的时候,都有一个小小的声音说:“等等,老屋”。 我们以前读的童话故事也是有这样反复的情节。那从这种反复的故事中, 你对老 屋又有什么新的看法?(老屋给我的印象是特别慈祥,有耐心。你看他一直帮助小动物,谁来都没 有拒绝,哪怕是要孵 21 天小鸡的老母鸡。)(看着这个故事图,我很心疼老屋。前面我们知道了老屋真的非常老, 连低 个头,都像要倒塌散架的样子,而老屋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答应小动物们的请求, 还那么慈祥和蔼,没有半点不耐烦,老屋真是乐于助人!)(4)品味不同,体会形象同学们,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屋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么 破旧的老屋,能帮别人一次就不错了,可他却从不拒绝小动物们的请求。同学们, 我们再仔细阅读故事,虽然每次小动物来寻求帮助的故事结构是一样的,但你能 找出不一样的地方吗?比如,每一次遇见的小动物,老屋第一次“准备倒下去”时,暴风雨前夜, 来了一只找不到地方睡觉的小猫;第二次,来了一位“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 方”的老母鸡,第三次,来了一位“肚子好饿好饿”“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 的地方”的小蜘蛛,而且它们说话,总是“小小的声音”,最后一位,还是“小 极了的声音”。你读出了什么?这除了包含说话者声音不大的事实, 同时也暗含 说话者弱小,更暗示说话者当时的“可怜”与“无助”,而且一次比一次的要弱 小可怜。为了帮助身陷困境,甚至绝境的弱者,老屋一直“撑着”,你感受到什 么?是呀,相信很多同学会跟老师一样,被这伟大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和震撼。同学们,你还发现什么不同?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我还发现了老屋帮助的时间越来越长,你看,从一开始坚持 1 个晚上,到 坚持 21 天,原文中帮助小熊是坚持了一个冬天,最后为了帮助小蜘蛛,听小蜘 蛛讲故事,一直站着呢。我越来越佩服老屋了。其实, 老屋直接倒下,可能还舒 服些,但一直帮助这些小动物,就要硬撑着这样的身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乐于 助人,更是舍已为人,令人敬佩!)是呀,这么多天的坚持,多么不容易。我们来想象下,为小动物撑着的老屋, 可能经历了什么?(我猜老屋给小猫躲雨的时候一定很难受,因为老屋 100 多岁了,随时都要 倒了,却承受了一整夜的暴风雨呀,老屋一定是咬紧牙关,拼命和暴风暴雨对抗, 想想都觉得老屋太伟大了!)(还有,老屋等老母鸡孵了 21 天小鸡,这么多天呀,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 别说暴风雨了,还要忍受烈日暴晒。而且森林里还有危险的动物, 老屋还要保护 老母鸡,不被坏人或者其他动物袭击,多么不容易呀。)是呀,我们越仔细品读,从反复中品出不同来,越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 老屋的博爱和伟大。(5)细品对话,体会形象让我们再次走近老屋,看看老屋和小动物们每一次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说 不定你还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看老屋每次说的话: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 了!”一共三次,一模一样的话。每次读起来都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第 一次,是老屋自言自语地说,老屋是真的决定要倒下了。“好了, 我到了倒下的 时候了!”小猫、老母鸡走后,都是这句,依然是感叹号,但比第一句多了一种 什么情绪呢?对呀,帮助完小猫和老母鸡后,任务完成的轻松感,“好了,我到 了倒下的时候了!”三个动物和老屋的对话,我们发现小猫和老母鸡的对话,都 差不多,只是内容的不同。而到了小蜘蛛这里, 就有些不同了。我们一起来细细 品味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蜘蛛的“等等,老屋!”跟前面不一样呢,眼尖 的同学会发现小蜘蛛的声音不仅“小”,还是小极了,不注意根本听不到。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读轻,读柔,“等等,老屋!”。这么小的声音,老屋居然听到了,还“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是 为什么?哦,小蜘蛛实在太小了,老屋能又年龄太大,眼神不太好,要眯成一条 缝才看得到,这让你想起了谁?我们自家的爷爷奶奶对吧。也许老屋看小蜘蛛就 是爷爷看小孙子的样子呢,所以老屋很慈爱地说,“哦,是小蜘蛛啊。好吧, 我 就再站一会儿。”注意哦,这里老屋说是“再站一会儿”,没说具体多久。小蜘 蛛进了屋,织了网,吃了虫后,好像没有要走的意思。老屋可能忍不住了,问: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看,小蜘蛛怎么回答的。按照前面故事情节, 小蜘蛛 应该吃饱了然后走了呀,可小蜘蛛却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没有,没有。” 你能读出什么感觉?是不是好像小孩子淘气,故意说没吃饱。不仅如此, 小蜘蛛 还直接转移了话题,“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连续两个“老屋”,叫 得多欢快急切,好像生怕老屋会赶他走似的,小蜘蛛这个话题转得真突然!细心 的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是在有意转移话题呢。为了什么?是呀, 为了不让老屋继 续倒下呀!读了这些对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细细品味老屋和小动物们的对话,我发现老屋之所以一直这么耐心有爱, 也许是因为老屋是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待来寻求帮助的小动物。就像我们的长辈 对待我们一样,无论我们提出多么高的要求,只要他们能做到,都是毫无怨言地 为我们实现,这种爱是无私的,没有奢求任何回报,让人深受感动。)(我还体会到了,其实老屋的无私奉献并不是没有回报,你看小蜘蛛的举动, 它抢着要给老屋讲故事,爱是相互的。老屋的爱也换来了小蜘蛛的爱。这个结尾 好温馨呀!)同学们,我们通过品味对话,再次丰富了老屋的形象,是呀,老屋就像一位 慈爱的老爷爷,愿意一直呵护着弱小的生命,这份长者之爱,伟大无私。现在,你们知道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吧?那是因为,世界充满爱。“小 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也许是爱一直在延续。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插图、品味句子、梳理情节、品味不同、品味 对话的方式,不断体会老屋的形象,老屋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已经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我们也越来越敬佩和喜爱老屋。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 也能学会如 何体会人物形象。这个故事后面还可能发生什么,请你继续编故事,和家人分享你的故事吧。相信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对课文内容和预测的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 解,下面我们来挑战下自己,完成以下的题目吧。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请认真读题,然后选择对应的选项: 1.老屋为什么倒不了?( )A.因为有人帮忙修理老屋,所以倒不了。B.因为不断有小动物向老屋求助,老屋一一都帮了忙,所以一直倒不了。C.因为老屋不想倒下。2.下面内容跟课文不相符的是( )A.小猫因为担心晚上有暴风雨,所以躲进老屋里,请求老屋收留。B.老屋因为孵小鸡要 21 天,所以不耐烦了。C.最后老屋想听小蜘蛛讲故事,所以一直没有倒下。订正评讲:都完成了吗?我们来对对答案。第一题,选 B,因为不断有小动物向老屋求 助,老屋一一都帮了忙,所以一直倒不了。第二题选 B,老屋因为孵小鸡要 21 天,所以不耐烦了。这句跟课文不相符,老屋耐心地帮助了老母鸡。给答对的你 一个大拇指!继续完成下面的题目吧。3.本文讲述了老屋与 、 和 之间的故事。( )A.小猫、老母鸡、小蜘蛛 B.小猫、小鸡、小蜘蛛C.小鸡、小狗、小松鼠4.课文其中一处预测:“ 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的根据是什么( ) A.联系前文内容 B.联系生活实际C.观察插图 订正评讲:好,我们来对答案。第三题选 A,本文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 之间的故事。第四题选 C,课文其中一处预测:“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 它应该会答应吧!”根据是观察插图。你们答对了吗?继续完成下面的题目吧。5.课文其中一处预测:“一读到这句话,就知道后面又会有谁来请老屋帮忙 了。 ”的根据是什么( )A.联系前文内容 B.联系生活实际 C.观察插图6.下面对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就是随便怎么猜都可以。B.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情节等方面进行猜想。C.预测的内容如果跟实际的不一样,那这个预测就没用了。好,我们来对答案。第五题选 A 课文其中一处预测:“一读到这句话,就知 道后面又会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的根据是联席前文。第六题选 B,可以根据 题目、插图、情节等方面进行猜想。你一共答对多少题呢?如果全部答对了,那 恭喜你!板块五 拓展阅读或练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学以致用是巩固所学知识的 不二法门。下面请你打开《阳光学业评价》第 26 页,再次阅读《小猪变形记(节 选)》,说说小猪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提示你,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体会 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句子,梳理情节,品味对话,小猪怎么变形的,为此做了 什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这些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 小猪?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