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九上 第一单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第 课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意象,体会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对生命浓浓的爱意,体悟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温暖和希望。 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结构美,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悟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温暖和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女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坚毅而又温柔的女性,她是 中国第一位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现代诗派新月派的核心 成员,被胡适称为“中华一代才女”,哲学家金岳霖为她题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 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民国才女林徽因,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文章,感受 她的诗意与温柔。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一)作者简介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 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 十九度中》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歌作品,首次发表于1934年4月5日的《学文》 第一卷第一期。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流行的说法:一种认为它是为了纪念徐志摩 而作,另一种则认为它是为了庆祝儿子梁从诫的出生。不过,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林徽 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表达了她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以及儿子降生给她带来的无比喜悦。 (二)文体知识 新月派源于新月社,1923年,新月社以聚餐会形式形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 林徽因、闻一多等。后来,新月社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新月派。新月派提倡新 格律诗,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为新格律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 基础。 音乐美:强调诗歌有平仄,有韵脚,音韵和谐。 绘画美:强调辞藻要秾丽、鲜明,富有色彩感,诗歌要富有画面感。 建筑美:强调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三)读读写写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轻灵(líng):轻快灵巧 娉婷(pī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nán):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诵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一)在朗读中感受音乐美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并且找出本文的韵脚并圈画出来,再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划分节 奏。 明确:韵脚有“天”“变”“烟”“前”“妍”“圆”“鲜”“莲”“燕”“暖”。 2听读课文,指导修改 教师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同学们边听边跟读感受自己与名家的不同,并及时修改,教师在此 过程中及时给予知道点播。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舒缓的语调,读出诗情画意)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语速要慢,要读出柔和恬静之感)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语速中等,读出鲜妍、天真庄严之感)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读出赞美与期待之情)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树一树”重读。“你是爱,是暖”与“是希望”连读,声音逐步提高。“你是/人 间的/四月天”句内停顿略长,“四月天”语速要慢,声音要响,读出赞美、欢快、陶醉之 情。) 3全班齐读,带节奏,融入感情,感受四月天的温柔。 (二)在品析中感悟音乐美 1除了从韵律节奏上可以感受到音乐美,那结构上能不能发现音乐美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明确: 1.“轻灵”“星子在”“鲜妍”等断句灵活,既使句子匀称,也造成了诗歌的韵律美、 节奏感,灵动而富有跳跃性。 2.多处使用“你是……”句式,兼有“……,你是”“……,你像”的变化,使得诗 的节奏在整齐中又富有变化,与春天生命的律动及诗人在春意中情感的变化形成映衬。 3. 整首诗歌结构整齐,首句点题,末句又有照应,整首诗圆润流转,产生了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的音乐美。 四细读课文,欣赏绘画美 1阅读课文并圈画出文中的意象,说一说这些意象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一节:四月天、笑响、风、光艳 感受:温暖、明媚、欢快、轻灵、变化多姿 第二节:云烟、风、星子、细雨、花 感受:朦胧、清新、软和、娇艳 第三节:百花、月圆 感受:鲜艳、高贵、圆满 第四节:雪、绿芽、白莲 感受:清新、纯洁、充满生机 第五节:花、燕 感受:繁盛、生机盎然、温馨 小结:作者借助“四月天”这个主体意象,和软风、云烟、艳光、细雨、百花等具体意象, 营造出了一个美好、清新、活泼、温馨、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意境。 2现实生活中色彩广泛的运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人们产生印象,本首诗歌的色彩运用也极富 特色,找出文中的色彩词 (PPT展示相应的色彩图片),并分析其作用 “鹅黄”:让人感到温暖、柔和。 “绿”:寓意着青春与希望,生机盎然,使人有新生之感。 “白”:寓意着光明、生命、纯洁。 这些词语的使用,给人明亮温暖、温馨柔美的心理感受,令人赏心悦目。 3概括诗中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每一节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说说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答案示例: 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第二节:爱云烟星雨图。 第三节:月夜花开图 第四节:雪后新绿图 第五节:花开燕语图。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柔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 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 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这些景和 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五当堂总结,归纳巩固 诗人借“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生机勃勃的意象,抒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心 中的爱、温暖和希望。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了这首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下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首诗歌的其他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