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庄子》二则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1《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课时计划】
北冥有鱼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北冥有鱼》,第二课时完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 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 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二、文学常识
1.作者链接。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 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作品简介。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 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 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 遥游》、《齐物论》等。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 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北冥(míng) 迁 徙(xī) I正色邪(yé) 鱼鲲(kun) 齐谐(xié) 抟扶摇(tuán)
2.视频良读
3.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kūn)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望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望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旋于南实。南实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 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望,持 (tuán) 扶摇而上者/九万望,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坐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 若是/则已矣。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一)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课文。
(1)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就是南方的大海。
②鲲 (kun ) : 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北方的大海望有一亲查,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望;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 就叫鹂。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⑤垂:悬挂。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徙:迁移。
鹂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望;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鹂鸟呀, 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3)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志怪者也⑨。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⑨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4)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⑩水击:击水,拍打水面。(1D抟 (tuán) : 盘旋飞翔。扶摇:旋风,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 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望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望高空,离开北方的 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5)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0130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0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0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气息,这里指风。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望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望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 所致。
(6)天之苍苍,其(15)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 其(17)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
(15)其,表选择(6极:尽。(17)其,代大鹏 (18)已矣,罢了。
天空是那么湛蓝港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鹂鸟在 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二)齐读译文
北方的大海望有一亲查,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望;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 就叫鹏。鹂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望: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 呀,随着海上函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 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望的波涛,海面上意骤的 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望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 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望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望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 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鹂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 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五、内容解读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文章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 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
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府瞰敢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2.开头作者写鲲、鹏运用哪两种修辞手法 表达上有何作用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明确:夸张、比喻。先夸张鲲鹏极大,后又用比喻说大鹏奋起而飞,翅膀像悬天之云。种奇壮美,充 满液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明确:鸟是由查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望,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望。说明庄子想像 力丰富。
4.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明确: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种的自由。
与出发地“北冥”形成对比,表现鲲明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到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远大。
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
明确: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根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望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 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持”等字传种、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 想。
6.大鹏的形象是怎样的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种养奠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 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局磷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鹂,“不知其几千望也”言其形,“若盛天之 云”言其翼,“北实”“南实”“九万望”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鹭时气势 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7. 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明确:“海运则将徙于南实”“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 确:它们运动必须依靠气息,这望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凭借”“依靠”,万物无论大小,都受 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野马”“尘埃”,状似遮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 道遥。
六、深入探究
1.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 色吗 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 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 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亲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结合《庄子 ·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 ·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 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命灯,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 义的艺术风格。
七、自由交流
你喜欢鱼鲲鹏吗 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喜欢昆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 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鱼昆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 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八,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 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能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九 、文言知识积羁
1、重点词汇
①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③志怪者也:记载。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⑤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⑥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3、词类活用
①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②南冥者,天池也(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4、一词多义
①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②为 其名为鲲(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
③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其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⑤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5、文中成语
①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②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
唐朝诗人李白在《上李邕【yong】》 中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句的意思是: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 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③庄生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感到十分愉快和惬意!突然间梦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 还是庄子。于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呢。
后常以“庄生梦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十、作业布置
1、识记重点词语,背诵课文并正确翻译课文。
2、预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 —— (庄子和惠子)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展开辩论的,让我们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板书 课题)。
二 、吟读,整体感知
1、濠梁 (自由朗)(há (读)o,) 读准字音鱼 (tiáo) 循(xún)
2、视频良读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
庄子与慧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悫子曰:“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悫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查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查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三、译读,读懂内容
(一)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翻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 ”
①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安徽凤阳。
②修[ tiao]鱼:古同“鲧”。白鲧鱼。
③从容:悠闲自得。
④是:这。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痿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悫子说:“你又不是鱼,想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
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
①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③全:完全,确定是。
④安:怎么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望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悫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查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3.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犹寻。其,话题。本:最初。
②云者:如此如此。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③既:既 然 已:已经
④安:哪里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 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读读译文
庄子与悫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繁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虑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枣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 来就不是查,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望知道鱼是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 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四、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②子固非鱼也
(2)之:①庄子往见之;②是鱼之乐也;③子之不知鱼之乐
(3)全: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②全石以为底 2.文言句式
(1)判断句: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五、美读,读通心境
1.你认为我们读人物的对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 请揣摩人物的心境。
①“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愉快,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巧辩,机智,从容)
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⑤“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2.再读全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六、演读,读出意境
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 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找同学分角色演读。
七、辩读,读出感悟
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
1.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 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明确: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
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明确: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望知道”或"息知道”。而悫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3.你认为在这濠粱之上,到底谁赢了
明确:【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事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 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悸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2】从形或上看,庄子是性者。因为庄子说了后,悫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庄子是诡辩,巧辩。惠子是力辩,理辩。
4.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 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
枣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查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绝属说辩,但这种说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定 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已的快乐移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 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5.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 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做分析。
明确:悫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悫子的思考像作数 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悫子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状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 的作用。
如果说悫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敞屣,他 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责,追求快乐自由。
6.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明确: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7.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①追求快乐自由。②诗意地生活。……
8.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明确:【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 善辩。
【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3】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
八,写作特色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 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 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九 、课堂小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 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 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 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 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 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发出感叹——條鱼出游从容,是鱼 之乐
惠子:首先发难——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唇相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
惠子:逻辑推理——我不知子,子不知鱼, 全矣
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
机智巧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