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部分 课文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第1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本课由三个话题组成,分别是“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但学生还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因此,这节课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还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究和反思的精神,引导学生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将鸦片倾销到中国,鸦片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危害,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条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探究,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三、教学目标1.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邓世昌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四、课时安排本课一共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个话题“虎门销烟”,带领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进而引发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斗争的开始;第二课时通过学习“圆明园的诉说”,利用圆明园复原图,帮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对比如今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引发学生思考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被谁毁灭等问题,认识到圆明园遗址警示着人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甲午风云”中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认识到它给我国带来的灾难,再次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通过讲一讲战斗中的英雄故事,从中感受到英烈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教学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等影片或阅读相关的书籍,自主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以及新版和旧版的港币1元硬币实物图。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1.出示新版和旧版的港币1元硬币,学生观察两种版本的港币不同之处。2.学生交流发现,旧版的港币上有英国女王的头像,1997年以后发行的港币上是美丽的紫荆花图案。3.不仅新旧港币上的图案有所不同,飘扬在香港上空的旗帜也图案也是不同的。很久以前,香港使用的旗帜是这样的——【出示旧英属香港旗】。上面有英国米字和女皇皇冠;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上空才高高飘扬起鲜红的,带有紫荆花和红五星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看到这一切,你们心中有什么疑惑吗?4.是的,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香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神圣领土吗?为什么会有一段时间要升起英国米字旗,使用女王头像货币呢?这就要从我们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开始说起。【板书课题:屈辱】【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比新版和旧版的港币、旧英属港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学生心中自然会产生疑问:香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神圣领土,为什么会有一段时间要升起英国米字旗,使用女王头像货币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顺势揭示课题。】认识鸦片,了解危害100年前,中国和英国分别是两个怎样国家呢?结合表格,教师对比介绍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英国的基本情况【板书:中国 英国】。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两国基本情况对比中国 英国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完善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 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升,并积极开辟殖民地,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外交 闭关锁国 积极发展海路,建立各种外交关系学生交流: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当时的中国存在着哪些问题?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可是腐朽的执政者却一无所知,盲目自大,教师补充资料供学生学习。从十八世纪60年代起,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迫切想寻找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锁定了遥远的东方——大清帝国,把它视为理想的大市场。1793年,当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英国马戛尔尼勋爵率领庞大的使团,带着各种新式礼物,来给乾隆皇帝祝寿,借此想缔结两国贸易。但是,乾隆皇帝以“天朝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为由拒绝了贸易要求。马戛尔尼的访问以失败告终。英国商人们发现纺织品,火器等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因此,他们想到一样邪恶的东西——鸦片,把它们走私贩卖到中国。学生交流感受后进一步了解鸦片对中国人的危害。教师介绍:那么什么是鸦片呢?它和这种美丽的花儿有关【出示罂粟花图片】,这种植物叫罂粟,它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麻醉药,但是它的果实却可以制成一种罪恶的毒品——鸦片。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含有大量麻醉人的毒素,人吸了鸦片后容易上瘾,不易戒除。慢慢地,人就变得精神萎靡,没有一点儿力气。但是它在当时价格昂贵,因此英国人在印度大面积的种植罂粟,制成鸦片,走私到中国进行贩卖换取白银。【罪恶的鸦片贸易】观看视频——罪恶的鸦片贸易。【出示课本P44插图】请同学结合视频和书本给出数据,小组讨论分析:鸦片长期在中国泛滥,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了什么?又给会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生交流:①从表格的数据分析,从1795年到1839年,每年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几乎成倍的增加。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②大量鸦片输入中国,给使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加重老百姓负担;到了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使清政府更加腐败;毒害人们身心健康,吸食鸦片不但摧毁人的身体,也麻木了人的精神,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面对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难道就任人宰割吗?当然不是!有识之士就主张禁烟,严惩烟贩和吸食者,抵制鸦片输入。其中,林则徐就是禁烟态度最坚决的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十幅雕塑,其中第一幅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板书:虎门销烟】,这也是林则徐为后世最为熟知的事迹。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45,阅读有关林则徐禁烟的相关材料。学生讨论:林则徐禁烟有怎样的决心和举措?虎门销烟事件又有什么意义?林则徐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从他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结合观看影视资料《虎门销烟》的片段,讨论交流:在场的民众为什么鼓掌欢呼?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销毁鸦片》和对吸食鸦片习以为常、麻木、羸弱的中国人图片进行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是呀,虎门海滩上燃起的浓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它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对罪恶鸦片贸易的愤怒,也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我们中国人不甘屈辱,我们要进行不屈的抗争。【板书补充完课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当时中国的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马戛尔尼访华的资料补充,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抱残守缺。通过补充资料,带领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以及鸦片贸易的罪恶,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禁烟运动的必要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虎门销烟的意义。】鸦片战争,丧权辱国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虎门销烟虽然坚定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却使英国商人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回到英国,游说议员,最终英国议会以微弱的优势,发动了侵略战争。1840年8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观看视频,了解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的战况。讨论:在这一分钟的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虽然英国人船坚炮利,武器大大优于清军,但是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我们的清军依然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抵抗,进行着不屈的抗争【板书:奋勇抗争】。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抵抗英军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学生自主学习教材“阅读角”,了解关天培的英雄事迹。鸦片战争中,还有许许多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课前分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一起来交流一下他们的感人事迹。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其他小组交流听后感受。小结: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军民不甘屈辱,进行着可歌可泣的抗争。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缅怀英烈。虽然侵略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因为力量对比悬殊,以清政府求和而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出示教材P47,出示《南京条约》主要条款,小组借助学习表格解读 :探究问题:为什么《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 对中国产生的影响①割让( )岛 中国领土的主权完整遭到了破坏②赔款( )银元 巨额的赔款,相当于当时整个中国一年 的总收入;这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这是一种强盗条款③开放( )为通商口岸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进行经济掠夺④需与( )协定进出口关税 无视中国的主权,强行干涉,清政府无法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8.小结:中国被英国侵略者欺凌,清政府妥协求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了破坏,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设计意图: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深度分析《南京条约》丧权辱国,所签订的各款各条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性,英方完全无视中国主权,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对比政府的腐败无能,我国军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涌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更加感人,更能激发学生对其敬佩之情。】祖国富强,香港回归一纸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政府从此割让了香港岛,从此米字旗就在香港的上空,飘扬了一百多年。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才宣告结束呢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0:00分,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板书:回归】这就是当时的交接仪式,让我们再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观看视频【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在这一刻,象征着英国主权的米字旗和港英旗落下了,象征着中国主权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徐徐上升,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从此,香港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有了属于他自己名字——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出示教材P47两幅插图,讨论: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学生交流感受:历史的昨天,《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岛的割让,那些丧权辱国的表现,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和腐败无能;历史的今天,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和鼓舞。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近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的同时,更应该明白,腐败、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华民族复兴,祖国强大,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在国际上得到尊重!鸦片战争,只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开始。我们下节课再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向学生再现香港回归时激动人心的一刻,通过对比签订《南京条约》百余年后香港回归祖国这两则历史事件,引发学生思考,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发自内心为祖国的强大、中华民族的复兴感到骄傲和自豪。】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