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效果评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效果评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效果评测试卷
1.(2024七上·鄞州月考)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A项。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败秦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排除B项。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排除C项。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打败商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官渡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2.(2024七上·鄞州月考)“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洛神赋》”,结合所学可知: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史记》,排除A项。
B:顾恺之,东晋画家,著《女史箴图》《洛宰赋图》,故选B项。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著《离骚》,排除C项。
D: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魏—吴—蜀 C.吴—魏—蜀 D.蜀—魏—吴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三国鼎立示意图”“老师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结合所学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晋代魏;280年,晋灭吴,所以老师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的是蜀—魏—吴,故选D项。
魏灭蜀,然后被晋取代,排除A项。
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排除B项。
蜀最灭亡,然后是魏,最后是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4.(2024七上·鄞州月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故选B项。
266年,曹魏被西晋取代,排除A项。
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排除C项。
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晋建立与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5.(2024七上·鄞州月考)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恢复分封制 D.三家归晋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后期,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加速灭亡,故选A项。
266年,西晋建立,定都洛阳,与“骤灭”无关,排除B项。
西晋建立,分封王室,但与“骤灭”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280年,三家归晋,表明西晋建立,而不是“骤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八王之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兴衰的相关史实。
6.(2024七上·鄞州月考)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建立,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建为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形成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衰亡,所以“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西晋时期,大地主、大贵族生活奢侈豪华,统治腐朽,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故A表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西晋时期,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西晋统治暴政,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晋衰亡,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晋衰亡的相关史实。
7.(2024七上·鄞州月考)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中败于东晋(  )
A.前秦、淝水之战 B.后秦、官渡之战
C.南燕、淝水之战 D.北燕、官渡之战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贵族苻坚建立的前奏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皇帝苻坚亲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消灭东晋 ,却在淝水之战被打败,逃亡北方,北方自此又陷入混战,故选A项。
建立后秦的是羌族人,官渡之战是200年,排除B项。
鲜卑族建立南燕,与淝水之战无关联,排除C项。
建立北燕政权的是汉人,与官渡之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淝水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十六国割据的相关史实。
8.(2024七上·鄞州月考)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南朝”,根据所学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先后是③宋、④齐、①梁、②陈,所以正确顺序了③④①②,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南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南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9.(2024七上·鄞州月考)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汉武帝 B.商鞅 C.孝文帝 D.班超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民族大融的均势不断加强,孝文帝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潮流,推行了汉化性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大融合,所以,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故选C项。
汉武帝是西汉皇帝,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排除A项。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在泰国推行变法运动,排除B项。
班超是东汉人,出使并经营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联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0.(2024七上·鄞州月考)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  )
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北魏”,结合所学可知: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北魏统一全国》为标题不正确,故选A项。
B:北魏时期,民族交流活跃,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现象普遍,故《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可选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千都洛阳,故《从平城到洛阳》可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由草原迁往内地,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故《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可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1.(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故选B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澄清吏治,排除A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发展经济,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2.(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所以取得了成功,故选B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推行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3.(2024七上·鄞州月考)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你知道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发现了圆周率 B.编写《九章算术》
C.推算圆周率 D.发明十进位法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祖冲之的数学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祖之运用刘徽的“极限”思想方法,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所以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推算圆周率,故选C项。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推算圆周率至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不是发现圆周率,排除A项。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祖冲之编写的数学专著是《缀术》,排除B项。
十进位制记数法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与祖冲之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祖冲之与圆周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相关史实。
14.(2024七上·鄞州月考)王建的数学老师严肃认真,对同学要求极其严格,同学们很害怕上数学课,音乐老师性格开朗,讲课风趣幽默,大家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位老师授课方式不同,他们都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我们应接受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尊重老师
③数学老师让人害怕,不是好老师,音乐老师才是好老师
④我们应走近老师,多去了解老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分析题干材料可知, 两位老师授课方式不同,他们都对工作认真负责 ,我们 应走近老师,多去了解老师 ,接受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尊重老师,所以B正确。
③错误,选项观点是没有接纳风格不同老师的表现,不利于自身的学习,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的认识,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承认老师的差别。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主动交往,试着主动和老师交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15.(2024七上·鄞州月考)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课上发现老师有一个字读错了音,他应该(  )
A.自己知道就行 B.发现后立即纠正老师的错误
C.偷偷告诉同桌让他去说 D.课下找到老师委婉地指出错误
【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所以 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课上发现老师有一个字读错了音, 可以课下找到老师委婉地指出错误,因此,D正确。
AC错误,这是没有主动参与教学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B做法不恰当,没有考虑老师的感受,不尊重老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16.(2024七上·鄞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
【答案】(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
(2)北人南迁。
(3)北方人口南迁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4)启示: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江南得到不断开发。
(2)据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迁往南方地区。
(3)据材料一可知,东亚、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不断开发,据材料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是南方开发的主要原因。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江南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江南开发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人南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人南迁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4七上·鄞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据材料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二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材料)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
(2)原因: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据此可以绘制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据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仰慕中原文化,积极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措施:据材料二“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学汉语。
(3)据材料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据材料三“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局面,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2024七上·鄞州月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材料
材料中的图是谁在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答案】领域:农学。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领域:据材料图一“《齐民要术》”,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农业著作。地位: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领域:农学。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齐民要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效果评测试卷
1.(2024七上·鄞州月考)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2024七上·鄞州月考)“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魏—吴—蜀 C.吴—魏—蜀 D.蜀—魏—吴
4.(2024七上·鄞州月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5.(2024七上·鄞州月考)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恢复分封制 D.三家归晋
6.(2024七上·鄞州月考)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7.(2024七上·鄞州月考)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中败于东晋(  )
A.前秦、淝水之战 B.后秦、官渡之战
C.南燕、淝水之战 D.北燕、官渡之战
8.(2024七上·鄞州月考)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9.(2024七上·鄞州月考)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汉武帝 B.商鞅 C.孝文帝 D.班超
10.(2024七上·鄞州月考)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  )
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
11.(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12.(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3.(2024七上·鄞州月考)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你知道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发现了圆周率 B.编写《九章算术》
C.推算圆周率 D.发明十进位法
14.(2024七上·鄞州月考)王建的数学老师严肃认真,对同学要求极其严格,同学们很害怕上数学课,音乐老师性格开朗,讲课风趣幽默,大家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位老师授课方式不同,他们都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我们应接受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尊重老师
③数学老师让人害怕,不是好老师,音乐老师才是好老师
④我们应走近老师,多去了解老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4七上·鄞州月考)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课上发现老师有一个字读错了音,他应该(  )
A.自己知道就行 B.发现后立即纠正老师的错误
C.偷偷告诉同桌让他去说 D.课下找到老师委婉地指出错误
16.(2024七上·鄞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
17.(2024七上·鄞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据材料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二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材料)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18.(2024七上·鄞州月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材料
材料中的图是谁在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选A项。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败秦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排除B项。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排除C项。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打败商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官渡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洛神赋》”,结合所学可知: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史记》,排除A项。
B:顾恺之,东晋画家,著《女史箴图》《洛宰赋图》,故选B项。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著《离骚》,排除C项。
D: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三国鼎立示意图”“老师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结合所学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晋代魏;280年,晋灭吴,所以老师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的是蜀—魏—吴,故选D项。
魏灭蜀,然后被晋取代,排除A项。
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排除B项。
蜀最灭亡,然后是魏,最后是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故选B项。
266年,曹魏被西晋取代,排除A项。
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排除C项。
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晋建立与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后期,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加速灭亡,故选A项。
266年,西晋建立,定都洛阳,与“骤灭”无关,排除B项。
西晋建立,分封王室,但与“骤灭”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280年,三家归晋,表明西晋建立,而不是“骤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八王之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兴衰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建立,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建为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形成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衰亡,所以“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西晋时期,大地主、大贵族生活奢侈豪华,统治腐朽,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故A表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西晋时期,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西晋统治暴政,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晋衰亡,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晋衰亡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贵族苻坚建立的前奏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皇帝苻坚亲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消灭东晋 ,却在淝水之战被打败,逃亡北方,北方自此又陷入混战,故选A项。
建立后秦的是羌族人,官渡之战是200年,排除B项。
鲜卑族建立南燕,与淝水之战无关联,排除C项。
建立北燕政权的是汉人,与官渡之战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淝水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十六国割据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南朝”,根据所学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先后是③宋、④齐、①梁、②陈,所以正确顺序了③④①②,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南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南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民族大融的均势不断加强,孝文帝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潮流,推行了汉化性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大融合,所以,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故选C项。
汉武帝是西汉皇帝,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排除A项。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在泰国推行变法运动,排除B项。
班超是东汉人,出使并经营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联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北魏”,结合所学可知: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全国,所以《北魏统一全国》为标题不正确,故选A项。
B:北魏时期,民族交流活跃,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现象普遍,故《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可选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千都洛阳,故《从平城到洛阳》可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由草原迁往内地,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故《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可为标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故选B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澄清吏治,排除A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发展经济,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汉化,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所以取得了成功,故选B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排除C项。
北魏孝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推行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祖冲之的数学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祖之运用刘徽的“极限”思想方法,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所以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推算圆周率,故选C项。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推算圆周率至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不是发现圆周率,排除A项。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祖冲之编写的数学专著是《缀术》,排除B项。
十进位制记数法在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与祖冲之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祖冲之与圆周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分析题干材料可知, 两位老师授课方式不同,他们都对工作认真负责 ,我们 应走近老师,多去了解老师 ,接受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尊重老师,所以B正确。
③错误,选项观点是没有接纳风格不同老师的表现,不利于自身的学习,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的认识,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承认老师的差别。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主动交往,试着主动和老师交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15.【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所以 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课上发现老师有一个字读错了音, 可以课下找到老师委婉地指出错误,因此,D正确。
AC错误,这是没有主动参与教学的表现,做法不可取。
B做法不恰当,没有考虑老师的感受,不尊重老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16.【答案】(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
(2)北人南迁。
(3)北方人口南迁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4)启示: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江南得到不断开发。
(2)据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迁往南方地区。
(3)据材料一可知,东亚、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不断开发,据材料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是南方开发的主要原因。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江南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江南开发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人南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人南迁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
(2)原因: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
(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据此可以绘制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据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仰慕中原文化,积极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措施:据材料二“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学汉语。
(3)据材料三“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据材料三“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局面,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8.【答案】领域:农学。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领域:据材料图一“《齐民要术》”,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农业著作。地位: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领域:农学。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齐民要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