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件(共23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件(共23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轮复习
01
考情分析
课标内容要求 必备知识考向 考查内容 考情展示
2.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2024年安徽卷
2024年湖南卷
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的确立 最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 2024年浙江卷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02
必备知识一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
原因
任务
过程
结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内因:中国近代基本国情决定
外因:帝国主义不允许走、封建势力不愿意走、民族资产阶级没实力走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过程
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 过程
意义
道路
胜利
性质
步骤
革命 理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阶级基础),人民大众的(革命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对象)的民主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趋势)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注意:五四运动的意义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结束过去
改变方向
世界影响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世界意义)
注意几个意义:本课涉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意义、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不同点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革命深度、 广度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 土地问题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
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革命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革命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3.新民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领导权新 革命前途新 革命范畴新
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因此,这个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02
必备知识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区别 社会背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根本任务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联系 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03
典题检测
(2024年湖南卷 1)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解析: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
(2024年安徽卷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03
典题检测
答案:D
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解析: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解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02
必备知识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最为广发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2
必备知识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
时段
总路线和 总任务
历史 必然性
结束
意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 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02
必备知识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
1.崭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的召开
最重要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召开依据
成就显著
实践结论
对社会主义改造计划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02
必备知识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
3.在艰辛探索中的重要意义
一个结论
一个飞跃
一系列思想
一个肯定
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02
必备知识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
4.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
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1949-1956)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党的八大(1956)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201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02
必备知识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
5.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土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03
典题检测
(2023年浙江卷)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03
典题检测
(2022年辽宁卷)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04
易错辨析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4.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5.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
6.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  )
提示:×。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提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提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提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提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04
易错辨析
7.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  )
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
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提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
提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05
知识框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探索过程→历史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1978)
中共八大: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曲折
正确评价
思想准备: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开端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革命道路、革命征程、三大法宝、革命性质、革命特点
中国革命两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
一个理论:毛泽东思想
一个肯定: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历史必然性
标志:三大改造胜利
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谢谢!
高考在即,你的努力终将美好!
2024年8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