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课件(共3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课件(共3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专题二十三
实现人生价值

高考考情分析

基础知识复习

重点难点复习

基本方法与技能复习
目录

典型例题复习






考情概览
四层:考什么
1.描述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科学的解释、判断和选择。






一、价值及人的价值
1.价值
(1)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强调客体功能、属性与主体(不一定是人)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
2.人的价值的内涵
3.区分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
比较 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
构成双方 都是人,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方是人,另一方是物
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  以个人创造出物的价值来满足主体的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 以自身因素或属性来直接满足主体需要,是被动的、无意识的
价值 关系 复杂,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满足他人的需要,又满足自身的需要 单一,是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
地位 高 低
4.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体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 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地位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处于从属地位
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联系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一不可。 (3)要承认人生价值的多层次性。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生价值也是多层次的。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又可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
考点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a.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b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a.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b.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正确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价值选择。二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颠倒顺序。二者的关系如图: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比较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比较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要求 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3.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标准 原因 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标准 原因 要求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五: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劳动与奉献的关系
2.实现人生价值
项目 内容 原因 如何做
根本途径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项目 内容 原因 如何做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千,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3.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主观因素
①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⑤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1.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比较
项目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
区别 涵义 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项目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
区别 涵盖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于客观范畴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联系 价值对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2.正确认识影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两大因素
客观因素 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客观条件 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主观因素 坚持的立场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个人素质 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备考重器】 哲学“小切口”主观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明确原理。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理清这一原理的具体内容。
(2)理清材料。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
(3)双向结合。把原理和相应材料有机结合,运用原理分析具体材料。
(4)书写答案。按照“原理十材料”的形式,紧扣设问方式组织答案。






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名贵古典家具常以黄花梨、紫檀等木材为原料,其结构源于建筑,线条取于书法,气韵近于雕塑,劲势法于武术,格调承于诗赋,历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经历史事件的洗礼,文化价值就更加凸显,受到收藏界的青睐。由此可见( )
①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须保留旧因素
②实践的目的是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③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2.(2024·全国·高考真题)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2024·安徽·高考真题)漫画《停止,就是谷底;继续,就是上坡》(改编自吕志华作品,《时事报告》2024年第2期)蕴含的哲理是( )
①实现价值目标需要不断砥砺前行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功取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
④在曲折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2024·湖北·高考真题)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5.(2023·全国·高考真题)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