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材料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2-2012.11)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核心考点 考情 命题特点
考点1:伟大的改革开放 2024·广东卷 2024·湖北卷2024·湖南卷2023·湖北卷 1.本课在高考命题中通常会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关系;
2.在非选择题方面,会以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情境素材考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4·山东卷2024·浙江卷2023·湖南卷2023·浙江卷 2022·辽宁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开始标志: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起步阶段:1978-1992
新阶段:1992-2012
全面深化阶段:2012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历史意义:四个面貌、三大飞跃
现实意义: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
伟大的改革
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
启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改革(对内改革):
(1)性质/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注意:不是根本性变革、改变)
(2)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名词点击:改革开放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主要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新时代)
【图示法】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起步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逐步深化阶段
1992
十四大和南方谈话
20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现在
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年)
改革 率先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78)
重点转移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放 关键步伐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之后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 ①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③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开放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逐步深化阶段(1992年——2013年)
(3)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改革 ①标志: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②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城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开放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②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③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轴法记忆改革开放进程的关节点
3.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①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三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实现了)
(2)现实意义
①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启示/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时政术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典例1(2023·全国·二模)高中生小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以“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内容适合放入研究成果展板的是( )
①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②特区先行,南下开窗口——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③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民心思变,邓公奋起开国门——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优秀文艺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下列讴歌时代的歌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歌 词 节 选 《春天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 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安徽小调》: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 众都想搞。只要搞上 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中国之梦》:一个梦想让我们冷暖守望,一个梦想让我们不可阻挡,祖国的梦 想鼓舞我们挽紧臂膀,人民的梦想激励 我们风雨前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024·广东卷)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4·浙江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2(2023·湖北卷)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加练2(2022·辽宁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是什么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标志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义 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七大
1945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十五大
1997
十六大
2002
十七大
2007
科学发展观
十九大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
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内容:
①转变工作中心: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⑤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3)历史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2)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3)内容:①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科学发展观 (1)主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2)内容:①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历史贡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主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2)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3)历史贡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特别提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此阶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作用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理论的主题及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01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
02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自信
03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04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注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地位:必由之路
(2)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核心】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的】
(3)意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2)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地位:行动指南
(2)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内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地位: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内涵:A.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其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3)作用:①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内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
【提醒】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表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
(2)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文化是强大精神力量。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要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
【小结】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越性。
5.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添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
6.遵循规律:遵循社会基本规律,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于“中国何以能”的答题要点(★★★)
(2024·湖南卷)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浙江卷)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2(2023·海南模拟预测)新时代,我们要在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发挥和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并在实践中把这些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理解正确的是
①道路优势——立足世界形势,展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璀璨景象
②理论优势——回答时代课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魅力
③制度优势——具有普遍共性,昭显当代中国发展本固根稳的巍峨气势
④文化优势——赓续民族血脉,彰显亿万人民聚力创造历史伟业的蓬勃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年天津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道路
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福建·二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为我们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无阻。关于对外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②1978年,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③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必然进步
④对外开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福建泉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为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②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③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④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群众福祉唯一正确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福建漳州·统考模拟预测)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近五年的成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五个必由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制度自信
②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展示中华文化风采——坚定文化自信
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坚定道路自信
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写入党章——坚定理论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浙江·模拟预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党作出的这个重大历史结论和重要政治论断,对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江苏·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完全有底气。我们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新时代的非凡十年,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某校高中生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从何而来”为议题开展研究学习,请围绕议题撰写发言要点。要求:①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③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具有制度优势”)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思想保证。(或答“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的非凡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或答“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