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件(共35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件(共35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840年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1956年底
1978
救国→立国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十八大
2017十九大
中特进入新时代
富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课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强国
2025届政治一轮专题复习
年份省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2024湖北 选择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2024东北三省 选择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山东 选择题、非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
2024安徽 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3新课标 选择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3湖南 选择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浙江6月 选择题(2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3浙江1月 选择题(2题)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3辽宁 选择题(2题) 新时代振兴,中国式现代化
2023北京 选择题(2题) 共青团员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赶考
2022海南 选择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实现中国梦、个人梦
2022天津 非选择题 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2022山东 非选择题 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
2022北京 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 历史性成就;青年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情分析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地位、内涵、意义)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内涵、变与不变、要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原因、要求)
产生背景
主要内容
时代价值(重要地位)
思维导图
理论层面:“十个明确”(内容、地位)
实践层面:“十四个坚持”(内容、地位)
成就及丰富:十三个方面成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本质、意义、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内容、要求———四个伟大)
分两步走建成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要求)
目 标
指导 思想
新方位、新矛盾、新战略、新思想
核心知识
核心概念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核心概念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是全书的落脚点。本课从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出发,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新时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核心考点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注意: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2.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区分新时期≠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科学内涵(5个是)P43-2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3个意味着)P43-3
⑴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⑶是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⑷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⑴对
中华民族:
⑵对科学社会主义:
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
迎来了从站—富—强的伟大飞跃…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21C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特社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奋斗目标
历史脉络
国际贡献
核心考点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之间的矛盾。
VS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一).是什么: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二).变化原因:
①人民需求方面:总体小康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社会生产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VS
不充分:
发展不足的问题
不平衡:协调性问题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
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原: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怎样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①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目标
②重要性: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P45易错)
(三).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
(1)是中特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变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即两个没有变:
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着力解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P44相关链接)
(2)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45
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
①国情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④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接续奋斗 。
(2)要求: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对中国人民而言:
(1)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需要新时代劳动者的持续奋斗。
(2)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3)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易错纠正】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
3.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好模式。(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
纠错: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纠错: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纠错: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纠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纠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1.中国梦的内涵:
2.中国梦的本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奋斗目标
---核心内容
--实现基础
基础和保障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梦的意义(作用)P48-2
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心考点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中国梦的特点 p49
人民的梦
中华儿女的梦
奉献世界的梦
①原因:
②要求:
①原因:
②要求:
①原因:
②要求: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深厚源泉、根本归宿在人民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
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P50
2.要 求:
区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P52
拓展:全面理解四个伟大及其关系
伟大
斗争(动力)
伟大
工程(保证)
伟大
事业(路径)
伟大
梦想(目标)
原因
要求
有效应对四个重大(挑战、风险、阻力、矛盾)的需要
①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P50-2
②还要做到5个更加自觉--P50相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②历史继续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P51-1
①党要做到3个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②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6个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③要结合伟大斗争、事业、梦想的实践,确保党做到3个始终:在世界形势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内外风险考验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P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四个自信,
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P50
【知识点拨】四个伟大的侧重点
伟大斗争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根本问题;
伟大工程回答了:提供什么样的领导力量,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
伟大事业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
伟大梦想回答了: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问题。
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
2035年
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
分两步走:
第一个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2.要求:五大原则+历史机遇+青年责任
五大原则
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特点: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要求: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 、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青年的责任
原因: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⑷6个坚持:党领导、中特道路、人民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斗争精神、底线思维 P53末
归纳总结:如何实现中国梦?
⑶国家战略安排:要坚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P54
⑹广大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的梦想之中,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P55
⑵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P50
⑴指导思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补)
⑸实现主体:人民。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P49
核心考点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产生背景(回答时代之问)
时代产物 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国际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国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科学 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新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 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党建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思想的主要内容)
1.十个明确(思想层面)
2.十四个坚持(实践层面)
3.十三个方面成就(成果层面)
地位:“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从理论内部看)
“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从理论与时代看)
1.十个明确——思想层面
地位:“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广泛性)
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指导性)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全局与重点的有机联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要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十四个坚持”——实践层面
3.“十三个方面成就”(成果层面)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1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2
在经济建设上
3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4
在政治建设上
5
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6
在文化建设上
7
在社会建设上
8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9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10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11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上
12
在外交工作上
13
二、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思想的主要内容)
核心考点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三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地位 联系
“十个明确”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1)三个方面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四个 坚持” 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十三个 方面成就” 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归纳提升:“习思想”三大主要内容的关系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 伟大贡献
历史地位
怎么做
①理论创新有广度(三个贯通)
②理论创新有高度(守正创新)
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
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①实质: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②要求: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核心考点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人民。
2.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梦想。
3.从2020年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一以贯之实现从“站起来”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
【解析】×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
【解析】× 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解析】×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析】× 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者应一以贯之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易错纠正】
5.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四个明确”和“十个坚持”。
7.“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解析】×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解析】×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四个坚持”和“十个明确”。
综合探究: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_______、最_________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_______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_______ 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_______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生产力与生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生产关系一定要_______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______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活跃
革命
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
适应
适应
2.※社会形态的更替
(1)判断是否进步的标准: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__________是否适应_________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多样性关系: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________反映出来的。
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1.理想、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__________ 的信仰,对__________ 的信念,对 __________ 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_______ 的强大精神力量。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强起来
高考试题透析
1.(2024山东,1,3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详解】①③: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话都强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涉及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不涉及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
高考试题透析
2.(2024安徽,2,3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详解】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不同,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①错误。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正确。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③正确。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基础,而非物质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C。
高考试题透析
3.(2023全国新教材 习思想)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
①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
④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4.(2023年6月 浙江 新时代)8. 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后提出,③④都不符合这一时间要求。
5.(2023·辽宁选择考·T1)习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这印证了 (  )
①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中国的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相关知识。本题的题眼是“这印证了”。“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懈奋斗中取得的,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①错误。材料中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由此判断②④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错误。
6.(2023·广东选择考·T2)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 (  )
①全面具体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
②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
③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修改党章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本题强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没有涉及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排除①。《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排除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