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1追求智慧的学问1.2哲学的基本问题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3、4、5、6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唯物的辩证法(3课)社会历史观(5课)人生观、价值观(6课)辩证的唯物论(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必修4《哲学与文化》本书基本框架哲学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精髓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认同 认同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精神 用真正哲学指导人生,用正确哲学指导具体科学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公共参与 坚持以哲学为指导,开启人的智慧,坚持实践的观点,与时俱进,提高自觉运用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议题一:哲学是什么?某中学高二(9)班学生在讨论什么是哲学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这几种说法:甲同学认为:“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智慧,是智慧之学。”乙同学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丙同学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丁同学认为:“哲学是各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子同学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配称哲学,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上述同学的观点对哲学的理解对吗?为什么?甲同学:哲学是“智慧之学”是合理的,但认为“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智慧”是错误的。因为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乙同学: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合理的,但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不科学的,因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丙同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合理的,但认为哲学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是错误的,他把哲学神秘化了,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丁同学:观点极其错误,因为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即认为哲学凌驾或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错误。子同学:观点有一定道理,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所以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除此之外,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马哲前的唯物主义流派也属于哲学。议题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关于世界的本质(本原)问题,自古以来,不同派别就争论不休,一直延续到现在。下面是一些典型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A派:整个世界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阴阳、形、气构成,他们是第一的,意识或思维是派生的,第二的。B派:整个世界都是由原子或元素构成,原子或元素是第一的,意识或思维是派生的,第二的。C派: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第一,意识或思维是派生的,是第二的。D派:整个世界都是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构成,它们是第一的,物质或存在是派生的,是第二的。E派:整个世界都由上帝、神灵、大道、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决定,它们是第一的,物质或存在是派生的,是第二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观点各属于哪些哲学派别的?2、上述各派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基本问题?3、上述各派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形成了哪两个基本派别和“两个对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原因:首先遇到,无法回避,必须回答;贯穿始终,决定性质和方向。根本分歧: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第一、谁第二。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别提醒: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正确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错误表述: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内容:两个方面:本原问题(思维和存在谁第一,谁第二,谁决定谁,谁先谁后:关键词:世界是……,没有……就没有……)和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关键词“佐证、证明、论证、认识、发现、发明……”)。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革命性在于: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革命斗争)4.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连线:将下列相关联的事件用线条联结起来:1.整个世界是一团火 唯心主义2.吾心即宇宙 唯物主义3.世界由原子构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4.在火星上发现了疑似高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级文明的活动痕迹。 辩证唯物主义5.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本原问题物质决定意识。 同一性问题堂上检测:1.(2019·江苏高考)“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2.(2019·海南高考)《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原因在于( )①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 ②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④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不变的事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旨: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即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2020·海南高考)哲学史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能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结成一对的是( )A.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B.天地之间,惟气而已C.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D.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4.(2020·浙江1月选考)历史学家在解读甲骨卜辞的过程中,发现商代的先民对天地神明充满敬畏,不管是能不能打胜仗等国家大事,还是能不能顺利分娩等个人小事,都需要灼烧龟甲兽骨,祈求神明指引。这表明( )①商代先民视神明为主宰 ②甲骨学的研究促进哲学发展 ③商代社会生活由生产方式决定 ④商代先民已在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观点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CB对子: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是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事物是静止不变的,是形而上学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本原)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课后巩固:1.(2020·海南高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9·天津高考)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①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③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具体的“钥匙”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DA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马哲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提供具体方法这是哲学的含义,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作用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区 别 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以世界观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形成 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零散的 由世界观决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阐释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样的” 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联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内容 具体表现 对此问题回答可划分本原问题 (第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同一性问题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或彻底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世界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注:凡涉及“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就属于本原问题;凡涉及“事物能否被反映、认识、发现、验证、揭示”等,就属于同一性问题。可知论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共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明显朴素和直观色彩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局限性 合理性 共性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理性等下当成本原的东西。 看到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等看作世界的本原。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立从属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世界的状态是怎样?联系、发展、全面孤立、静止、片面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本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③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④社会科学前提:社会科学的发展成就,尤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6.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科学性 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 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主题 主要思想 联系毛泽东思想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原则和经验总结 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 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内容 “十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例题1】 (2021·广东)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中唯物论、经验主义、柏拉图哲学属于世界观,用它们指导科学研究就成了方法论,因此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正确;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从哲学出发,建立了各自的科学理论,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导,④正确;只有正确、科学的哲学才能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的争论并不代表是正确的哲学,正确的哲学才能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②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并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③错误。故选B项。BD解析 技术伦理是在哲学层面对技术道德的理论总结,“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侧重哲学的作用,未体现哲学的产生,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而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项与题意不符。【例题2】 (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例题3】2020年11月19日将迎来第19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组织举办“世界哲学日”活动,其宗旨是促进哲学家与一般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直接沟通,增强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兴趣和理解,更好地发挥哲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通过引入哲学的深邃思考来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质量。这表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是哲学的产生,不合题意,排除。只有+“科学的、真正的”哲学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表述错误,排除。③④体现哲学的作用,符合题意,当选。D【例题4】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选项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观点根本对立的是( )①“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动便是物”(王阳明)②“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③“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张衡)④“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冲)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材料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是以人为中心去分析了解世界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认为“元者”是万物产生的根源,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④认为没有离开物质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神,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都不符合题意。D【提示】哲学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例题5】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存在即被感知”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哲学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①②都是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当选。③体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不合题意,排除。④体现辩证法和辩证法。不合题意,排除。A【例题6】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是观念的集合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④古今异俗,新故异——天不变,道亦不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哲学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①体现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合题意,排除。②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当选。③体现辩证法和辩证法。不合题意,排除。④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符合题意,当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