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25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录考情解读01体系构建0203典例精讲04易错易混0506核心考点必备总结小小政治01考情解读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伟大的改革开放 2024 选择题:湖南卷 主观题:湖北卷 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材料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023 选择题:湖北卷、浙江卷2022 辽宁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4 选择题:山东卷、浙江卷2023 选择题:浙江卷、湖南卷一、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怎么办)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要求,有利于推动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改革开放的历程(三个阶段)三个“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的意义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主题的提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02体系建构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97819841980198819901993199220012003201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起步阶段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新时代、新格局)1978年--1992年1992年--2012年2012年以后体系构建(1)主要内容:一个主义一个重点一个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b.实现了新中国成立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意义:1、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核心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即对内改革。(1)改革的性质:改革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根本变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2.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点拨拓展:改革开放注意:区分几个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动力(1)起步阶段(1978-1992年)改革 率先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78)重点转移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 关键步伐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改革开放的进程(2)新阶段(1992-2012年)改革 ①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出)②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建立)③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完善)开放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 ①标志: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②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城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新教材修改)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23年新教材修改)(3)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2、改革开放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19781984198019881990深珠汕厦设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93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1992开放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沿边城市南方谈话、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部署建立社主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加入世贸20012003十六届三中全会部署完善社主市场经济体制2012对内改革(6)对外开放(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开放时间轴历史 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大飞跃)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姿态)现实 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宝一路两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改革开放的意义(熟背)点拨拓展:区分伟大飞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点拨拓展: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代中国,解决两大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2)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从世界形势来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道路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点拨拓展:怎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怎么做?)(1)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四个自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综合国力: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6)对外开放: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结合国情:改革开放要与我国的实际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1. 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动力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4.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5.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开放必然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开放带来进步,不是必然易错易混: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7.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9.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招。易错易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2024·湖南·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链接高考选项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艰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选项②×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2023·湖北·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选项④× 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选项①×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C链接高考3.(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B×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 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链接高考2023年9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要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②开发浦东,打造改革开放新地标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C高考题变式训练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①: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②: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四个自信鲜明主题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构建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标志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一、创立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种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这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内容:做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战略等。(3)解决的问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4)历史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2)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3)解决的问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总结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4)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科学发展观 (1)背景:党的十六大以后。(2)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解决的问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4)历史贡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2)内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3)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4)历史贡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公有制经济(为什么、怎么办)1.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答题要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的作用【答题模板】①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根本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前提,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重要理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问题 重大作用、意义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完善(“四个自信”)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奋斗目标 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地位 ①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内涵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内涵 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③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其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作用 ①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点拨突破:四大自信关系道路自信是表征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根本文化自信是源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点拨突破: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中国生机活力历史必然必由之路才能才能(1)历史成就:从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来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点拨突破: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答案】D【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2024·甘肃·二模)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3.(2024·安徽淮北·二模)邓小平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深刻回答了新世纪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4.(2024·浙江湖州·二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的,不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易错易混:【答案】D【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024·山东·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真题回归选项④× 不涉及。A链接高考选项②× 材料强调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涉及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答案】D【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22·辽宁·高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选项②× 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选项④× 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链接高考【答案】D【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4·浙江·高考真题)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选项①×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选项③× 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强调的是制度优势的意义,而不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D链接高考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选项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跨越”不符合事实。选项④× 冷战结束后,世界仅利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上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得到了根本改变”说法错误。链接高考【答案】D【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024·江西·二模)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习近平在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这告诉我们( )①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成立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我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选项②× 材料没有涉及道路问题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系。选项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高考题变式训练必背总结1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1个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4大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4大理论成果。4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关系。谢谢观看2025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