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课件)-(2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课件)-(2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大单元教学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
大概念: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2015年2月,“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包括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反映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汉阳陵陶俑
秦兵马俑
试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
的表情有何不同?为什么呢?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03
02
01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22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立德树人
【2022课标】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西汉的建立,知道汉初的社会境况及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目 录
01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CONTENTS
03 “文景之治”·盛世初现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西汉之初是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能否再实行类似秦朝的统治策略?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1、什么是“文景之治”?
问题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02 整治弊端·休养生息
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结果
基础
规律探究·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01
一、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西汉之初是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能否再实行类似秦朝的统治策略?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满目疮痍,亟需振兴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失败
秦朝灭亡
项羽、刘邦
楚汉之争
刘邦取胜
西汉建立
西汉的建立
1.时间
公元前202年
汉初形势
2.人物
汉高祖刘邦
3.都城
长安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5厘米, 西汉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每行瓦的最末端,出土于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初年,制作和使用“汉并天下”瓦当,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萧条
人民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
国家贫困
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秦的暴政、秦末的战乱
Text
in here
百废
Text
in here
待兴
Text
in here
乱世
汉初社会境况
原因
面对的首要任务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是种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能否再实行类似秦朝的统治策略?
4.汉初社会状况
假如你是西汉初的一名大臣,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向汉高祖刘邦提什么建议呢?
第二部分
02
二、整治弊端·休养生息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
民不聊生
经济破坏
暴政失民心
出身下层
了解民间
社会状况
秦亡教训
出身经历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整治弊端·休养生息
1.休养生息的含义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原因
措施 士兵
奴婢
农民
影响
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问题探究2】阅读教材,结合视频,分析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汉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据《汉书》整理
1.兵皆罢归家
2.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免除徭役两年)
3.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皆免为庶人
5.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4.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还乡务农
鼓励生育
增加劳力
鼓励生产
减轻赋税
问题、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利于休养生息的措施?各取得怎样的成效?
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鼓励生产。
第三部分
03
三、“文景之治”·盛世初现
问题1、什么是“文景之治”?
问题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观看视频,了解“文景之治”的史实,并思考以下问题。
三十税一、以德化民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1. 人物介绍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P56课后活动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
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2. 主要措施
【问题探究3】观看视频,结合材料,找出汉文帝、汉景帝在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右键打开超链接,播放视频
2. 主要措施
秦 朝
汉高祖
文帝二年
文帝十三年
景帝元年
三分
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
税一
免除
赋税
三十
税一
田赋
徭役
秦朝 :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材料一: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2. 主要措施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相关史事: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送千里马,
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
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文帝在位23年,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汉文帝陵墓
秦始皇帝陵
2. 主要措施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具体措施: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文景之治”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2. 主要措施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史记·平准书》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一个“吏安琪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3. 影响
前 221年
前 195年
前 180年
前 157年
前 141年
汉高祖
汉高祖称帝,定都长安
吕后执政
16年
汉文帝刘恒共在位23年,高祖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共在位16年,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 87年
前 202年
前 207年
秦朝15年
反思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大一统
物质 基础
休养生息政策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思考: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引导探究
知识整合·素养提升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实行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出现“文景之治”
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知识架构·提纲挈领
板书设计
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2.“萧规曹随”是指西汉著名的丞相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高祖死后,惠帝即位,萧何推曹参为相。曹参什么事都不做,守着萧何的政策不变,为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打下基础。“萧规曹随”说明( )
A.汉初用人不善 B.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
C.提倡节俭治国 D.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4.(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年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A
B
课堂反馈
A
课堂检验·提升能力
A
扫六合,促使天下归一
完成地理空间的凝聚
顺势而为,天下归心,
促进精神空间的凝聚
形成民族共同体
素养提升·家国情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秦汉时期,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秦亡汉兴
素养提升·家国情怀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