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1.(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列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威尼斯——引水灌田,耕海牧渔
B.湄公河平原——牧业发达,逐水草而居
C.安第撕山脉——旅游发达,石油出口
D.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商品性农业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A、耕海牧渔说的是日本,渔业资源丰富,威尼斯是意大利著名的水城,A错误;
B、逐水草而居是非洲的马赛人,湄公河平原的人民是定居生活,B错误;
C、安第斯山脉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C错误;
D、美国中部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大量出口,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安第斯山脉从北往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区地势崎岖。美国中部平原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家庭农场为主,高度机械化。
2.(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图是马赛人活动范围示意图,其中对马赛人游牧路线起重要影响的纬线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马赛人生活的区域赤道横穿,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多雨季不同,以放牧为主的马赛人逐水草而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南半球)5——10月份,南方旱季来临,而北方正值雨季,向北迁徙;11月——次年4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正值雨季,开始向南迁徙。
3.(2024七下·越城期末)瑞士成为“世界滑雪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
①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
②地形崎岖,适合滑雪
③交通便利,便于游客前往
④地势高,冬季降雪不易融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①瑞士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旺盛,客源充足,①正确;
②地形崎岖不属于人文原因,②错误;
③瑞士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便于游客的游玩,③正确;
④地势高不属于人文条件,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瑞士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繁荣的旅游业,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和旅游服务。 4达沃斯等国际知名会议的举办,提升了瑞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瑞士的旅游资源。 瑞士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工业污染较少,这保证了其旅游环境的纯净和自然,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
(2024七下·越城期末)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城市分布图”和“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题。
4.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印度洋,西濒临太平洋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5.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澳大利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矿产资源种类多
B.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有众多古老的动植物
D.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答案】4.C
5.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概述。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南回归线从中部横穿,气候类型以热带、亚热带为主,气候比较干热,近三分之二土地属于干旱地。因此,天然草场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4.A、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属于南温带地区,A错误;
B、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B错误;
C、澳大利亚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区域,属于南半球,C正确;
D、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C
5.A、从图2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境内分布着铁、煤炭等其他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A正确;
B、根据图2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B正确;
C、无法从图2和图3看出澳大利亚有众多的古老动物,C错误;
D、从图3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D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4七下·越城期末)时间轴便于我们了解历史时序。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图中①时代的是(  )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忽必烈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时间轴可知,①时代对应的时间是618年至907年,是唐朝时期,李世民属于这一时代的历史人物,故选C项。
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不属于图中①时代的人物,排除A项。
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不属于图中①时代的人物,排除B项。
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不是图中①时代的历史人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人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7.(2024七下·越城期末)明皇“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光武中兴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并结合所学可知,“明皇”即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大,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故选D项。
光武中兴,东汉皇帝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形成了开皇治世局面,排除B项。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了贞观治世局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8.(2024七下·越城期末)“唐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明清继之,考试关防,日益严密。”这体现的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公平 B.分科取士 C.稳定延续 D.自由报考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唐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明清继之,考试关防,日益严密”可知,晚唐至明清,科举考试规则加严,“禁怀挟、糊名易书、考试关防”说明防止科举考试舞弊的措施越来越严格,反映了科举制考试注重公平公正,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分科取士,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稳定延续,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自由报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9.(2024七下·越城期末)北宋汪洙作《神童诗》,其中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依法治国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材料“文章教尔曹”“惟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建立后,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逐渐形成重文之风,文臣统兵的格局,故选D项。
强干弱枝是指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重文之风不符,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没有体现依法治国策略,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没有涉及用人唯才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重文抑武,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2024七下·越城期末)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
A.铁犁牛耕出现 B.城市经济繁荣
C.土地兼并严重 D.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可知,材料描述的内容体现了北宋市已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B项。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犁牛耕,与北宋城市经济发展不符,排除A项。
材料描述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体现土地兼并严重,排除C项。
材料描述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涉及海外贸易发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1.(2024七下·越城期末)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下列加强边疆治理措施中,属于该王朝的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B.设置澎湖巡检司
C.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绘的是元朝的疆域范围,结合所学可知:
A: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排除A项。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与台湾,故选B项。
C:清朝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排除C项。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边疆治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
12.(2024七下·越城期末)“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当今社会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与上述材料相符的是(  )
A.玄奘西行 B.社会风气开放
C.唐蕃会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和而不同”“协调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故选A项。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与“和而不同”的中外关系不符,排除B项。
唐蕃会盟,体现了汉藏民族的友好交往,不属于中外友好关系,排除C项。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映外来殖民侵略,不属于协调中外友好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玄奘西行,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13.(2024七下·越城期末)中国古代农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农业发明或著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翻车
②曲辕犁
③《齐民要术》
④《农政全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农业发明或著作”,结合所学可知:
①翻车,三国时期发明;②曲辕犁,唐朝发明;③《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编写;④《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编著。
综上可知,题干中的农业发明或著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B项。排队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4.(2024七下·越城期末)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下图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这场战争(  )
A.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B.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C.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
【答案】D
【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据材料“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可知,材料指的是雅克萨之战,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故选D项。
材料描述的是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没有涉及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故选A项。
1662年,郑成功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而材料反映的是康熙领导反击沙俄侵略,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克萨之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15.(2024七下·越城期末)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或看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
B.北宋前期出现了纸币“交子”
C.清朝时设立军机处
D.《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可知:
A:唐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北宋前期出现了纸币“交子”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对《红楼梦》的认识或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
16.(2024七下·越城期末)应阿联酋政府邀请,中国水稻专家带领团队在迪拜近郊的沙漠地区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己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图1为西亚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H、A两地气温资料和迪拜气温、降水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B为   (海湾名称),该海湾地区被誉为“世界   (矿产名称)的宝库”。H地与A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比A地   (“高”或“低”),主要是因为H地   
(2)指出制约迪拜种植水稻的最大因素,并为迪拜政府解决该问题提一条建议。
【答案】(1)波斯湾;石油;低;H地地势(或海拔)比A地高。
(2)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建议: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种等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1)B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侧,为波斯湾,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图2可以看到H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区的更低,是因为H地区的海拔在2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A地区的海拔在200米。
(2)根据图可以看到迪拜每个月的降水基本都在50毫米以下,降水少,水资源匮乏,水稻喜湿,因此制约迪拜种植水稻的最大因素是水源短缺。针对此可以改良水稻的品种,在迪拜的沿海地区种植海水稻,或者采取更为先进的水稻灌溉技术,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
【点评】波斯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的地区,其中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是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波斯湾地区气候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极少。
17.(2024七下·越城期末)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读材料二图,写出图一-中运河的名称和图二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答案】(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京杭大运河;曲辕犁;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可知,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促进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结合所学可知,北方战乱频繁,促使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名称:据材料二图一、图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隋朝大运河,图二是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曲辕犁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江南经济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江南开发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运河与曲辕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南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18.(2024七下·越城期末)某电视台要拍摄纪录片《如果文物会说话之____》,拟定了如下目录。
且录 备选素材
第一集南北朝篇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集唐朝篇 A
第三集两宋篇 B
第四集明清篇 C
①《步辇图》(局部) ②契丹鸡冠壶 ③土尔扈特部腰刀
(1)如果你是制片人。目前有下列备选素材,请你在ABC处分别放入最合适的备选素材(填序号),并结合三则素材将纪录片名《如果文物会说话之   》补充完整。
(2)如果你是撰稿人。请你为素材③设计--段解说词。(提示:包括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等信息)
(3)如果你是观影人。纵观历史发展趋势,谈谈纪录片会给我们哪些感悟
【答案】(1)A.① B.② C.③;命名建议:民族交融
(2)清朝时,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华民族多元- -体,共同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1)据材料“第二集唐朝篇”,结合所学可知,与唐朝对应的素材是①《步辇图》;“第三集两宋篇”,与之对应的素材是②契丹鸡冠壶;“第四集明清篇”,与之对应的素材是③土尔扈特部腰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四则素材体现也古代民族交流与交融,故这三则素材将纪录片取名为《如果文物会说话之民族交融》。
(2)据材料素材“③土尔扈特部腰刀”,结合所学可知,土尔扈特部腰刀诉说着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的壮举。清朝时,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点评】本题以历史文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2024七下·越城期末)青春带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 下列是学生对青春期变化的应对,你认为值得点赞的是(  )
A.小强脸上长出了很多的“粉刺痘痘”,认为自己得了重病--一请长假卧病治疗
B.小丽对父母的意见有了抵触情绪--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与父母沟通
C.小凯对同桌小敏产生了懵懂的好感一一在与小敏独处时表达爱情宣言
D.小勇发现几位好友在偷偷抽烟喝酒-一赶紧加入他们一起“耍酷”.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小丽对父母的意见有了抵触情绪--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与父母沟通”属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面对与父母的冲突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故B符合题意。
“小强脸上长出了很多的“粉刺痘痘”,认为自己得了重病一请长假卧病治疗”属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不是重病,无需专门治疗,故A错误;
懵懂的好感需要正确对待,谨慎处理,处理不当可能会伤害友谊,故C错误;
抽烟是错误的行为,发现这种行为要及时报告,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0.(2024七下·越城期末)某校七年级开展“我眼中的异性”主题班会,在讨论环节同学们所提出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我们对性别特征的认识是--成不变的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点
③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④男女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存在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我们对性别特征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故①错误;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点,互相学习,故②正确;
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故③正确;
男女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存在差异,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性别角色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男生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1.(2024七下·越城期末)杭州七年级学生张裕周发现《人文地理(上册)》中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将海地的官方语言标注错误,于是给出版社写了一封邮件。出版社感谢了他并表示会予以改正。这启示我们要(  )
A.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 B.善于避免错误,实现自我价值
C.积极探索发现,追求特立独行 D.培养批判精神,相互取长补短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七年级学生张裕周发现《人文地理(上册)》中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将海地的官方语言标注错误,于是给出版社写了一封邮件。出版社感谢了他并表示会予以改正。这启示我们要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故A正确。
“避免错误”说法绝对,故B错误;
独立思考不等于追求特立独行,故C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取长补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2.(2024七下·越城期末)正在参加期末考试的你,如果情绪有些紧张、焦虑,建议你做几次深呼吸。这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放松训练 B.合理宣泄
C.改变认知评价 D.转移注意
【答案】A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参加期末考试的你,如果情绪有些紧张、焦虑,建议你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是为了缓解情绪紧张,是情绪得以放松,这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放松训练法,故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合理宣泄、 改变认知评价、 转移注意无,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调节情绪的知识,概括题干内容进行判断。
23.(2024七下·越城期末)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年轻时卖过冰棍,做过农活,修过大坝....虽然也曾沮丧过,但他化困难为动力,最终成就伟业,从他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  )
A.负面情绪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B.持续负面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C.转变负面情绪可以为成长助力 D.情感体验总是受外部环境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虽然也曾沮丧过,但他化困难为动力,最终成就伟业”说明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负面情绪可以为成长助力,故C符合题意。
负面情绪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故A错误;
持续负面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故B错误;
情感体验可能会受外部环境影响,“总是”的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负面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24.(2024七下·越城期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说明美好集体应该是(  )
A.民主的、公正的 B.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C.善于合作的 D.充满活力的
【答案】C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等重点强调了合作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故C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充满活力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美好集体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与袖手旁观。
25.(2024七下·越城期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次考核中,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该大队的行为让我们明白在集体中(  )
①集体成员要自主发展,丰富个性
②应坚持集体主义,放弃个人利益
③)集体要凝聚共同愿景,协同合作
④应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承担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这说明集体的力量来自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说明集体要凝聚共同愿景,协同合作,应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承担责任,故③④符合题意;
集体成员要团结协作,并不能一味的自主发展,丰富个性,故①错误;
坚持集体主义,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集体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不和谐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6.(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图宣传画启示我们(  )
①做人要行己有耻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
③要践行至于至善
④要做到文明有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了有关禁毒的宣传漫画,这启示我们要到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法律意识,故①②符合题意。
漫画没有强调至于至善、文明有礼,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行已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
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7.(2024七下·越城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因此,需要我们青少年(  )
A.广泛结交朋友,团结对抗欺凌者
B.学会自我保护,以合法方式维权
C.选择忍气吞声,是最明智的选择
D.提高道德修养,换位思考宽容霸凌者
【答案】B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为预防和远离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应该正确法律意识,自觉尊法守法用法,学会自我保护,以合法方式维权,故B正确。
团结对抗欺凌者是不可行的,我们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A错误;
忍气吞声是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故C错误;
霸凌者的宽容会助长霸凌者的嚣张气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自我保护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8.(2024七下·越城期末)“追星”热--度引发热议。在主题为《正确“追星”》的班会上,小峰说:“我最喜欢和尊敬的明星是“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爷爷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终于用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好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面旗帜
②拥有显赫地位的人,才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榜样
③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好的榜样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袁隆平爷爷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终于用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告诉我们,要向模范人物学习,做到止于至善,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好的榜样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因为好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就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榜样,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榜样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9.(2024七下·越城期末)一支球队,一个集体,--面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诗逆袭逆风翻盘]
2023年5月14日,在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浙江省临海回浦中学队经过加时赛以74:73险胜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队夺得冠军。一群热爱篮球的少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对冠军的渴望,逆境中奋起,最终逆转对手夺冠。
[追梦前行百折不回]
有人追问,夺冠的密码是什么 MVP淡厚然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队长张浩博在受伤后,下场做了简单的检查包扎后再度登场。队员吴于煜,前几年受过重伤,总决赛最吃紧的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关键得分让球队最终...这是团队精神的最好诠释一赛场.上大家全力以赴。
[赏心悦目意味深长]
班会上,同学们了解了回浦中学的夺冠历程后,班主任提出了意味深长的问题:我们七年级(8)班将怎样建设一个美好的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面旗帜
(1)材料中回浦中学少年们逆境中奋起的力量来源于什么
(2)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简述你对“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班主任的问题。
【答案】(1)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队员们都能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坚持集体主义(或队员的心中都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
(3)(角度一)在共建中尽责: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与目标。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④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角度二)在担当中成长: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④在集体中要学会承担责任。(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材料中回浦中学少年们逆境中奋起的力量来源于什么。围绕材料中一群热爱篮球的少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对冠军的渴望,逆境中奋起,最终逆转对手夺冠等分析,可知力量来源于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此题要求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简述你对“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这句话的理解。此题为观点说明题,首先应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说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发生矛盾时要坚持集体主义等。
(3)此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班主任的问题。联系美好集体的特征等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美好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美好集体的特征说明。(2)联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知识说明即可。(3)考查如何建设美好集体,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30.(2024七下·越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材料二: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 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 3.8%和13.%,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未成年 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10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未 成年人占比达52%,较上年提高7.4%。 摘编自《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
(1)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务院的举措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并
说说除网络保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特殊保护
(2)结合材料二,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必要性
【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务院的举措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并说说除网络保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特殊保护。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等分析,可知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除了网络保护外,还有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
(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必要性。此题为原因类问题,首先应把握法律的作用,然后根据材料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多;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等信息,联系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说明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点评】此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联系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2)把握法律的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
1 / 1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1.(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列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威尼斯——引水灌田,耕海牧渔
B.湄公河平原——牧业发达,逐水草而居
C.安第撕山脉——旅游发达,石油出口
D.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商品性农业
2.(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图是马赛人活动范围示意图,其中对马赛人游牧路线起重要影响的纬线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3.(2024七下·越城期末)瑞士成为“世界滑雪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
①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
②地形崎岖,适合滑雪
③交通便利,便于游客前往
④地势高,冬季降雪不易融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七下·越城期末)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城市分布图”和“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题。
4.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B.东临印度洋,西濒临太平洋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5.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澳大利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矿产资源种类多
B.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有众多古老的动植物
D.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6.(2024七下·越城期末)时间轴便于我们了解历史时序。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图中①时代的是(  )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忽必烈
7.(2024七下·越城期末)明皇“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光武中兴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2024七下·越城期末)“唐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明清继之,考试关防,日益严密。”这体现的科举制的特点是(  )
A.注重公平 B.分科取士 C.稳定延续 D.自由报考
9.(2024七下·越城期末)北宋汪洙作《神童诗》,其中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依法治国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10.(2024七下·越城期末)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
A.铁犁牛耕出现 B.城市经济繁荣
C.土地兼并严重 D.海外贸易发达
11.(2024七下·越城期末)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下列加强边疆治理措施中,属于该王朝的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B.设置澎湖巡检司
C.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D.设置驻藏大臣
12.(2024七下·越城期末)“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当今社会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与上述材料相符的是(  )
A.玄奘西行 B.社会风气开放
C.唐蕃会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3.(2024七下·越城期末)中国古代农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农业发明或著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翻车
②曲辕犁
③《齐民要术》
④《农政全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14.(2024七下·越城期末)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下图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这场战争(  )
A.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B.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C.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
15.(2024七下·越城期末)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或看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
B.北宋前期出现了纸币“交子”
C.清朝时设立军机处
D.《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16.(2024七下·越城期末)应阿联酋政府邀请,中国水稻专家带领团队在迪拜近郊的沙漠地区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己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图1为西亚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H、A两地气温资料和迪拜气温、降水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B为   (海湾名称),该海湾地区被誉为“世界   (矿产名称)的宝库”。H地与A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比A地   (“高”或“低”),主要是因为H地   
(2)指出制约迪拜种植水稻的最大因素,并为迪拜政府解决该问题提一条建议。
17.(2024七下·越城期末)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读材料二图,写出图一-中运河的名称和图二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18.(2024七下·越城期末)某电视台要拍摄纪录片《如果文物会说话之____》,拟定了如下目录。
且录 备选素材
第一集南北朝篇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二集唐朝篇 A
第三集两宋篇 B
第四集明清篇 C
①《步辇图》(局部) ②契丹鸡冠壶 ③土尔扈特部腰刀
(1)如果你是制片人。目前有下列备选素材,请你在ABC处分别放入最合适的备选素材(填序号),并结合三则素材将纪录片名《如果文物会说话之   》补充完整。
(2)如果你是撰稿人。请你为素材③设计--段解说词。(提示:包括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等信息)
(3)如果你是观影人。纵观历史发展趋势,谈谈纪录片会给我们哪些感悟
19.(2024七下·越城期末)青春带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 下列是学生对青春期变化的应对,你认为值得点赞的是(  )
A.小强脸上长出了很多的“粉刺痘痘”,认为自己得了重病--一请长假卧病治疗
B.小丽对父母的意见有了抵触情绪--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与父母沟通
C.小凯对同桌小敏产生了懵懂的好感一一在与小敏独处时表达爱情宣言
D.小勇发现几位好友在偷偷抽烟喝酒-一赶紧加入他们一起“耍酷”.
20.(2024七下·越城期末)某校七年级开展“我眼中的异性”主题班会,在讨论环节同学们所提出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我们对性别特征的认识是--成不变的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点
③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④男女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存在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24七下·越城期末)杭州七年级学生张裕周发现《人文地理(上册)》中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将海地的官方语言标注错误,于是给出版社写了一封邮件。出版社感谢了他并表示会予以改正。这启示我们要(  )
A.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 B.善于避免错误,实现自我价值
C.积极探索发现,追求特立独行 D.培养批判精神,相互取长补短
22.(2024七下·越城期末)正在参加期末考试的你,如果情绪有些紧张、焦虑,建议你做几次深呼吸。这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
A.放松训练 B.合理宣泄
C.改变认知评价 D.转移注意
23.(2024七下·越城期末)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年轻时卖过冰棍,做过农活,修过大坝....虽然也曾沮丧过,但他化困难为动力,最终成就伟业,从他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  )
A.负面情绪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B.持续负面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C.转变负面情绪可以为成长助力 D.情感体验总是受外部环境影响
24.(2024七下·越城期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说明美好集体应该是(  )
A.民主的、公正的 B.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C.善于合作的 D.充满活力的
25.(2024七下·越城期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次考核中,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该大队的行为让我们明白在集体中(  )
①集体成员要自主发展,丰富个性
②应坚持集体主义,放弃个人利益
③)集体要凝聚共同愿景,协同合作
④应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承担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4七下·越城期末)下图宣传画启示我们(  )
①做人要行己有耻
②要增强法律意识
③要践行至于至善
④要做到文明有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7.(2024七下·越城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共创和谐校园”。因此,需要我们青少年(  )
A.广泛结交朋友,团结对抗欺凌者
B.学会自我保护,以合法方式维权
C.选择忍气吞声,是最明智的选择
D.提高道德修养,换位思考宽容霸凌者
28.(2024七下·越城期末)“追星”热--度引发热议。在主题为《正确“追星”》的班会上,小峰说:“我最喜欢和尊敬的明星是“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爷爷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终于用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好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面旗帜
②拥有显赫地位的人,才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榜样
③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好的榜样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24七下·越城期末)一支球队,一个集体,--面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诗逆袭逆风翻盘]
2023年5月14日,在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浙江省临海回浦中学队经过加时赛以74:73险胜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队夺得冠军。一群热爱篮球的少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对冠军的渴望,逆境中奋起,最终逆转对手夺冠。
[追梦前行百折不回]
有人追问,夺冠的密码是什么 MVP淡厚然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队长张浩博在受伤后,下场做了简单的检查包扎后再度登场。队员吴于煜,前几年受过重伤,总决赛最吃紧的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关键得分让球队最终...这是团队精神的最好诠释一赛场.上大家全力以赴。
[赏心悦目意味深长]
班会上,同学们了解了回浦中学的夺冠历程后,班主任提出了意味深长的问题:我们七年级(8)班将怎样建设一个美好的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面旗帜
(1)材料中回浦中学少年们逆境中奋起的力量来源于什么
(2)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简述你对“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班主任的问题。
30.(2024七下·越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材料二: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 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 3.8%和13.%,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未成年 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10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未 成年人占比达52%,较上年提高7.4%。 摘编自《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
(1)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务院的举措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并
说说除网络保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特殊保护
(2)结合材料二,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
【解析】【分析】A、耕海牧渔说的是日本,渔业资源丰富,威尼斯是意大利著名的水城,A错误;
B、逐水草而居是非洲的马赛人,湄公河平原的人民是定居生活,B错误;
C、安第斯山脉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C错误;
D、美国中部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大量出口,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安第斯山脉从北往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区地势崎岖。美国中部平原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家庭农场为主,高度机械化。
2.【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马赛人生活的区域赤道横穿,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多雨季不同,以放牧为主的马赛人逐水草而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南半球)5——10月份,南方旱季来临,而北方正值雨季,向北迁徙;11月——次年4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正值雨季,开始向南迁徙。
3.【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 ①瑞士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旺盛,客源充足,①正确;
②地形崎岖不属于人文原因,②错误;
③瑞士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便于游客的游玩,③正确;
④地势高不属于人文条件,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瑞士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繁荣的旅游业,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和旅游服务。 4达沃斯等国际知名会议的举办,提升了瑞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瑞士的旅游资源。 瑞士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工业污染较少,这保证了其旅游环境的纯净和自然,吸引了大量的滑雪爱好者。
【答案】4.C
5.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概述。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南回归线从中部横穿,气候类型以热带、亚热带为主,气候比较干热,近三分之二土地属于干旱地。因此,天然草场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4.A、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属于南温带地区,A错误;
B、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B错误;
C、澳大利亚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区域,属于南半球,C正确;
D、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C
5.A、从图2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境内分布着铁、煤炭等其他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A正确;
B、根据图2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B正确;
C、无法从图2和图3看出澳大利亚有众多的古老动物,C错误;
D、从图3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D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时间轴可知,①时代对应的时间是618年至907年,是唐朝时期,李世民属于这一时代的历史人物,故选C项。
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不属于图中①时代的人物,排除A项。
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不属于图中①时代的人物,排除B项。
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不是图中①时代的历史人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人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并结合所学可知,“明皇”即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大,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故选D项。
光武中兴,东汉皇帝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形成了开皇治世局面,排除B项。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了贞观治世局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唐时,考官和士子交通,还在所不禁…晚唐以后,规则逐渐加严,禁怀挟和糊名易书等制度,逐渐兴起。明清继之,考试关防,日益严密”可知,晚唐至明清,科举考试规则加严,“禁怀挟、糊名易书、考试关防”说明防止科举考试舞弊的措施越来越严格,反映了科举制考试注重公平公正,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分科取士,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稳定延续,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科举考试的防舞弊制度,没有涉及科举自由报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材料“文章教尔曹”“惟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建立后,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逐渐形成重文之风,文臣统兵的格局,故选D项。
强干弱枝是指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重文之风不符,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没有体现依法治国策略,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重文抑武的治国策略,没有涉及用人唯才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重文抑武,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可知,材料描述的内容体现了北宋市已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B项。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犁牛耕,与北宋城市经济发展不符,排除A项。
材料描述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体现土地兼并严重,排除C项。
材料描述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涉及海外贸易发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绘的是元朝的疆域范围,结合所学可知:
A: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排除A项。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与台湾,故选B项。
C:清朝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排除C项。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的边疆治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和而不同”“协调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故选A项。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与“和而不同”的中外关系不符,排除B项。
唐蕃会盟,体现了汉藏民族的友好交往,不属于中外友好关系,排除C项。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映外来殖民侵略,不属于协调中外友好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玄奘西行,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农业发明或著作”,结合所学可知:
①翻车,三国时期发明;②曲辕犁,唐朝发明;③《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编写;④《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编著。
综上可知,题干中的农业发明或著作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B项。排队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据材料“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可知,材料指的是雅克萨之战,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故选D项。
材料描述的是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没有涉及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故选A项。
1662年,郑成功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而材料反映的是康熙领导反击沙俄侵略,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克萨之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可知:
A:唐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北宋前期出现了纸币“交子”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对《红楼梦》的认识或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观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波斯湾;石油;低;H地地势(或海拔)比A地高。
(2)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建议: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种等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1)B海湾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侧,为波斯湾,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图2可以看到H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区的更低,是因为H地区的海拔在2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A地区的海拔在200米。
(2)根据图可以看到迪拜每个月的降水基本都在50毫米以下,降水少,水资源匮乏,水稻喜湿,因此制约迪拜种植水稻的最大因素是水源短缺。针对此可以改良水稻的品种,在迪拜的沿海地区种植海水稻,或者采取更为先进的水稻灌溉技术,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
【点评】波斯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的地区,其中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是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波斯湾地区气候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极少。
17.【答案】(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京杭大运河;曲辕犁;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可知,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促进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结合所学可知,北方战乱频繁,促使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名称:据材料二图一、图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隋朝大运河,图二是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曲辕犁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江南经济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江南开发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运河与曲辕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南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18.【答案】(1)A.① B.② C.③;命名建议:民族交融
(2)清朝时,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华民族多元- -体,共同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1)据材料“第二集唐朝篇”,结合所学可知,与唐朝对应的素材是①《步辇图》;“第三集两宋篇”,与之对应的素材是②契丹鸡冠壶;“第四集明清篇”,与之对应的素材是③土尔扈特部腰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四则素材体现也古代民族交流与交融,故这三则素材将纪录片取名为《如果文物会说话之民族交融》。
(2)据材料素材“③土尔扈特部腰刀”,结合所学可知,土尔扈特部腰刀诉说着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的壮举。清朝时,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点评】本题以历史文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小丽对父母的意见有了抵触情绪--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与父母沟通”属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面对与父母的冲突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故B符合题意。
“小强脸上长出了很多的“粉刺痘痘”,认为自己得了重病一请长假卧病治疗”属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不是重病,无需专门治疗,故A错误;
懵懂的好感需要正确对待,谨慎处理,处理不当可能会伤害友谊,故C错误;
抽烟是错误的行为,发现这种行为要及时报告,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0.【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我们对性别特征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故①错误;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异性身上的优点,互相学习,故②正确;
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故③正确;
男女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存在差异,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性别角色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男生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1.【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七年级学生张裕周发现《人文地理(上册)》中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将海地的官方语言标注错误,于是给出版社写了一封邮件。出版社感谢了他并表示会予以改正。这启示我们要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故A正确。
“避免错误”说法绝对,故B错误;
独立思考不等于追求特立独行,故C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取长补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22.【答案】A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参加期末考试的你,如果情绪有些紧张、焦虑,建议你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是为了缓解情绪紧张,是情绪得以放松,这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放松训练法,故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合理宣泄、 改变认知评价、 转移注意无,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调节情绪的知识,概括题干内容进行判断。
23.【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虽然也曾沮丧过,但他化困难为动力,最终成就伟业”说明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负面情绪可以为成长助力,故C符合题意。
负面情绪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故A错误;
持续负面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故B错误;
情感体验可能会受外部环境影响,“总是”的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负面情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24.【答案】C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等重点强调了合作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故C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充满活力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美好集体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与袖手旁观。
25.【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这说明集体的力量来自于成员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说明集体要凝聚共同愿景,协同合作,应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承担责任,故③④符合题意;
集体成员要团结协作,并不能一味的自主发展,丰富个性,故①错误;
坚持集体主义,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集体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不和谐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6.【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了有关禁毒的宣传漫画,这启示我们要到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法律意识,故①②符合题意。
漫画没有强调至于至善、文明有礼,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行已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
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7.【答案】B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为预防和远离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应该正确法律意识,自觉尊法守法用法,学会自我保护,以合法方式维权,故B正确。
团结对抗欺凌者是不可行的,我们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A错误;
忍气吞声是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故C错误;
霸凌者的宽容会助长霸凌者的嚣张气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自我保护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8.【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袁隆平爷爷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终于用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告诉我们,要向模范人物学习,做到止于至善,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好的榜样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因为好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就是我们学习中的好榜样,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榜样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29.【答案】(1)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队员们都能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坚持集体主义(或队员的心中都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
(3)(角度一)在共建中尽责: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与目标。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④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角度二)在担当中成长: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④在集体中要学会承担责任。(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材料中回浦中学少年们逆境中奋起的力量来源于什么。围绕材料中一群热爱篮球的少年,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对冠军的渴望,逆境中奋起,最终逆转对手夺冠等分析,可知力量来源于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此题要求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简述你对“我们不是完美的团队,也不是最强的团队,但我们是最团结的团队。”这句话的理解。此题为观点说明题,首先应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说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发生矛盾时要坚持集体主义等。
(3)此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班主任的问题。联系美好集体的特征等知识,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美好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把握美好集体的特征说明。(2)联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知识说明即可。(3)考查如何建设美好集体,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30.【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国务院的举措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并说说除网络保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特殊保护。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等分析,可知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除了网络保护外,还有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
(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必要性。此题为原因类问题,首先应把握法律的作用,然后根据材料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多;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等信息,联系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说明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点评】此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联系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2)把握法律的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