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卷
1.(2024七下·湖州期中)下列四个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杯中弯折的筷子
C.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D.地图经放大镜成像
2.(2024七下·湖州期中)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C.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D.试管婴儿的胚胎发育全部在试管内完成
3.(2024七下·湖州期中)暂停匆匆的解题,平复急躁的思绪,欣赏下怡人的春色吧,鲜花在向你微笑,鸟儿说:“你一定行!”想要收到鲜花和鸟儿的祝福,用到的感觉分别是(  )
A.视觉和触觉 B.视觉和嗅觉 C.触觉和嗅觉 D.视觉和听觉
4.(2024七下·湖州期中)下图中有六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只有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⑥
5.(2024七下·湖州期中)一名初中班主任三年来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拍“生日照”,他发现学生们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男性喉结增大 B.女性个子迅速长高
C.男性长出胡须 D.女性臀部明显增大
6.(2024七下·湖州期中)《厉害了,我的国》节目中有一个片段展示:在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窗台上竖放着一枚硬币,列车高速行驶而硬币却屹立不动。小科认为硬币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为(  )
A.座椅上的小科 B.路边远去的树
C.高速行驶的列车 D.列车的窗台
7.(2024七下·湖州期中)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 1000 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中华秋沙鸭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8.(2024七下·湖州期中)富春江畔,上千亩盛开的油菜花成了杭州新“顶流”,下列哪项不属于它们的特点
A.有鲜艳的花朵 B.有香甜的花蜜
C.花粉轻小而且数量多 D.花粉粒有黏性
9.(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 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10.(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甲、乙、丙三人从起跑线同时起跑,若在各自的跑道上同时到达a线处,则三人运动快慢情况是(  )
A.甲最快 B.乙最快 C.丙最快 D.一样快
11.(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小科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玩具鸟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玩具鸟越面镜,则所成的像越大
B.玩具鸟远离平面镜,则像也远离平面镜
C.小科面镜,则可以看到更大的像
D.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也会相应上移
12.(2024七下·湖州期中)手机来电提醒有许多不同的模式。现将一只手机调整到铃声加闪光模式并悬挂在密封的透明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听到手机发出铃声并看到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光不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而光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光的传播不需要空气
D.声音、光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
13.(2024七下·湖州期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利也有弊。下列图中有关微生物的繁殖,描述正确的是(  )
A.分裂生殖的细菌 B.分根繁殖的根霉
C.孢子繁殖的酵母菌 D.种子繁殖的香菇
14.(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
B.乙是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5.(2024七下·湖州期中)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各项的概念分别代表如图①②③的是(  )
A.原核生物、真菌、细菌
B.子房、子房壁、胚
C.生殖、有性生殖、营养繁殖
D.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16.(2024七下·湖州期中)黏虫是一种危害玉米、麦类、水稻、谷子等粮食作物的常见害虫,如图是黏虫发育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请回答:
(1)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   (填序号)。
(2)与蝗虫相比,不同的是黏虫个体发育经过   (填名称)期。
17.(2024七下·湖州期中)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利用   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   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
(3)为了减小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通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如图所示)。立隔音板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8.(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的豆科植物的一生,据图回答:
(1)图c的8是由图a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的。
(2)图e中的大豆豆荚是一个果实,它含有多粒大豆种子。大豆种子是由花中的   (填名称)发育而来。
(3)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种子结构中的   (填序号)。
19.(2024七下·湖州期中)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紫光的下方还有一种不可见光是   ,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杀菌。
20.(2024七下·湖州期中)自去年秋冬开始,日本爆发A型溶血性链球菌,因该链球菌引发的伤口感染会导致组织坏死,故而被称为“食人菌”。
(1)食人菌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本质区别是   。
(2)食人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结构中没有   。
21.(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眼球的结构模型,角膜、房水、玻璃体等组成了眼球折光系统,相当于   镜。用眼观察物体时,物体离眼睛越近,则晶状体的焦距越   。
22.(2024七下·湖州期中)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15℃时,湖面上一艘静止的汽艇发出汽笛声,4.2秒后听到经岸边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   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23.(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和B为两支相同的蜡烛。本实验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则B蜡烛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实验过程中,应从   (填“A”或“B”)侧去观察。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所成的像在B的上方,没有与B重合,可能原因是   。
24.(2024七下·湖州期中)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从没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到地上的西瓜种子却很快会萌发。针对种子在西瓜内不萌发的现象,小科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假设三:西瓜内存在某种物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为了验证假设三,小科选取成熟的西瓜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入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等量西瓜汁;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连续观察多天,并记录西瓜种子萌发的数量。
(1)小金经过思考与分析,认为假设一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
(2)实验时用10颗西瓜种子而不是1颗的目是   。
(3)若假设三成立,请预测培养皿A、B的实验结果:   。
25.(2024七下·湖州期中)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和中草药,具有“万能消炎药”的美称,针对这种说法,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鱼腥草是否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请回答:
(1)取大小相等的6张滤纸片,其中4片浸泡于鱼腥草汁中,另外2片浸泡于无菌水中。他们选用“无菌水”浸泡的目的是   。
(2)然后在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依次放置4片浸有鱼腥草汁的滤纸片和2片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环境中培养。你认为温度选择37℃的原因是   。
(3)培养24小时后,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实验小组据此得出结论:   。
26.(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一声速测量装置,铜铃作为声源,甲、乙为声信号采集器,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
(1)某次实验中,把铜铃放在甲和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   。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7.(2024七下·湖州期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   。
(2)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
(3)小科要利用图中器材研究照相机的原理,则应保持透镜不动,使蜡烛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4)实验过程中,小科发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到20厘米处时,右边的光屏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找到清晰的像。那么,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是否仍然成像?   。
28.(2024七下·湖州期中)春季多雨时节,有同学从菜市场捡回一些削掉玉米粒但保留了玉米粒根部的玉米芯(如图1),准备做实验用。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做实验,竟然发现玉米芯发芽了(如图2)。
图1刚捡回来的玉米芯 图2发芽的玉米芯
(1)玉米是通过种子繁殖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
(3)这些玉米粒被削掉一部分为什么仍然能够发芽?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29.(2024七下·湖州期中)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按要求作图。
(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
(2)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3)把光路补充完整。
30.(2024七下·湖州期中)图像法是把数学工具运用到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等特点,来分析解决科学问题。比如在机械运动中,图像法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处理一些运动问题。
(1)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填序号)。
(2)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骑自行车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a点为甲、乙两图像的交点,它表示   。7秒末时,甲、乙两同学相距   米。
31.(2024七下·湖州期中)小科周末打算去杭州研学旅游,家长帮他买好前往杭州的高铁票。好学的小科想知道高铁在湖州站到杭州东站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他上网查阅了高铁从湖州站到杭州东站的距离约为126千米。
(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则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约为多少千米/时?
(2)细心的小科计算后发现车速与《厉害了,我的国》节目中介绍的复兴号动车组的标准车速为350千米/小时有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1)中计算得出的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解答】A、据分析可见: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输卵管内进行,A正确;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生活在子宫内不能进行呼吸运动,C错误;
D、试管婴儿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形成受精卵,并初步形成早期胚胎,之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因此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鲜花的祝福是鲜艳的颜色,用到的是视觉。
鸟儿的祝福是声音,用到的是听觉。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则图中的①③④属于凸透镜。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2、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解答】男性喉结增大、男性长出胡须、女性臀部明显增大属于第二性征。女性个子迅速长高不属于第二性征。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A、以座椅上的小科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路边远去的树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硬币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以匀速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列车的窗台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殖一般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以有性生殖为主。例如,狮子、青蛙、昆虫等生物的生殖过程中,都要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活泼地游动,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陆生的动物,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为营养,所以卵生动物的卵细胞一般较大,含卵黄较多。卵生的动物很多。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有些哺乳动物也是卵生的(如鸭嘴兽)。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卵胎生是指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的生殖方式。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等。 【解答】中华秋沙鸭是属于鸟类,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花,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
【解答】虫媒花花形大、花被颜色美丽,还常有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从而起到招蜂引蝶并进而将一朵花的花粉带到另一朵花上去的作用。虫媒花的花粉粒较大,有粘性,便于粘附在昆虫身上。花粉轻而数量多属于风媒花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据此结合光的反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人从起跑线同时起跑,若同时到达a线处,所用时间相同,甲通过的路程最短,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三人运动快慢情况是丙最快、乙次之、甲最慢。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C错误。
B、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玩具鸟远离平面镜,则像也远离平面镜,B正确。
D、把平面镜竖直上移,对称面的位置不变,像不会上移,故C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可以再真空中传播。
【解答】A:拨通手机听到手机发出铃声并看到闪烁的光,水明声音和光都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A、B错误。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在真空中仍然能够传递给手机,使手机发光,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的生殖方式为最简单的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霉菌的直立菌丝顶端生有孢子,蘑菇的菌褶处也生有孢子,孢子随风飘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单细胞的酵母菌还可进行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都是无性生殖。
【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图示是DNA正在分裂的细菌,A正确。
B、根霉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图示是出芽生殖的酵母菌,C错误。
D、香菇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D正确。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眼球前后径过短,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C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械运动的分类;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要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此题会迎刃而解.但要注意图中①包括②和③,②和③之间是不包含关系。
【解答】A、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故不符合题意。
B、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构成,不是胚。故不合题意
C、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D、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②→④→①→③
(2)蛹期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因此蝗虫发育过程中,不具有的发育阶段是蛹。
【解答】(1)由图中资料可以看出黏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图中②为受精卵,④为幼虫,①为蛹,③为成虫。所以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②→④→①→③。
(2)与黏虫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不经过①蛹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17.【答案】(1)超声波
(2)鼓室
(3)传播过程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超声波的用途: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装置,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它能够成像,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2)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3)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解答】(1)在医院,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3)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8.【答案】(1)2
(2)胚珠
(3)4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a图中1是胚轴,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叶,5是种皮;c图中7是子叶,8叶,9茎,10根,d图中11是柱头,12是花柱,13是子房壁,14是胚珠,15是子房,e中16是种子,17是果皮,18是果实,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c的8是叶,由图a中2胚芽发育而来。
(2)一个豆荚中含有多粒种子,种子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3))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叶两片,子叶为毛豆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19.【答案】紫光;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在红光以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以外是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20.【答案】(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叶绿体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具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1)食人菌的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因此食人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食人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结构中没有,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21.【答案】凸透镜;小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解答】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其边缘与中央的折射能力不同,边缘折射能力弱,中央折射能力强;
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2.【答案】振动;714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先求出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山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计算出此处到高山的距离即可。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则:t=×4.2s=2.1s;
高山与汽艇间的距离:s=vt=340m/s×2.1s=714m。
23.【答案】不需要;A;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不竖直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影响实验效果。
(2)①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②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1)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反射光线都在平面镜的前面,并且眼睛看物体时,一定要有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眼睛要在平面镜的前面A侧观察;
(3)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4.【答案】(1)西瓜内含有足够的水分
(2)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3)西瓜的果实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
【解答】(1)种子萌发所需的所有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西瓜内含有足够的水分,因此假设一不成立。(2)实验选择10颗种子而不是1颗,1颗种子有偶然性,不能代表大多数,因此实验结论不可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3)在假设三中,以西瓜汁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培养皿A中的滤纸滴加一定量的清水,是对照组,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等量的西瓜汁,是实验组;实验结果是:培养皿A中的西瓜种子能够萌发,而培养皿B中的西瓜种子都没有萌发;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西瓜的果实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25.【答案】(1)对照作用
(2)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3)大蒜滤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取大小相等的6张滤纸片,其中4片浸泡于大蒜汁中,另外2片浸泡于无菌水中。其中“无菌水”浸泡起对照作用。
(2)细菌的生长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环境中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3)浸泡于大蒜汁中的4片滤纸片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而浸泡在无菌水的2片周围有细菌生长,由此可见:大蒜滤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6.【答案】(1)0
(2)不变
(3)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
(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
【解答】(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因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所以时间差也会减少,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
27.【答案】(1)同一高度处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靠近
(4)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三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幻灯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物距小于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放大镜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进行分析,当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时,成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会等于原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答】(1)为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2)图中,物距等于像距,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
(3)照相机的原理: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变小,则应保持透镜不动,使蜡烛靠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4)移动蜡烛到20厘米处时,此时物距为30厘米,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找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会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在了光具座以外,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28.【答案】(1)有性
(2)传粉不足
(3)春季多雨时节满足了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此外削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只是玉米的大部分胚乳被削掉,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所以这些玉米芯仍然能够发芽。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1)种子繁殖法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玉米属于风媒花,果穗有缺粒是由于受天气的影响传粉不足引起的,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弥补。
(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春季多雨时节满足了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此外削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只是玉米的大部分胚乳被削掉,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所以这些玉米芯仍然能够发芽。
29.【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2)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1)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所示:
(2)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0.【答案】(1)②③
(2)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三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通过路程相等,由此分析其表示的含义。
【解答】(1)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
(2)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图中所示7s末,甲通过的路程,s甲=35m,s乙=s0+v乙t乙=10m+3m/s×7s=31m,
甲、乙同学相距:Δs=s甲-s乙=35m-31m=4m。
31.【答案】(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所用时间为28分钟,即小时。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列车在中间德清站停留了2分钟。另外进站和出站的时候,分别有一个减速和加速的过程,因此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从湖州站到杭州东站的出发时间和到站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解答】(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所用时间为28分钟,即小时。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列车在中间德清站停留了2分钟。另外进站和出站的时候,分别有一个减速和加速的过程,因此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
1 / 1浙江省湖州市华盛达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卷
1.(2024七下·湖州期中)下列四个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杯中弯折的筷子
C.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D.地图经放大镜成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2024七下·湖州期中)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C.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D.试管婴儿的胚胎发育全部在试管内完成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解答】A、据分析可见: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输卵管内进行,A正确;
B、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生活在子宫内不能进行呼吸运动,C错误;
D、试管婴儿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形成受精卵,并初步形成早期胚胎,之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因此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A。
3.(2024七下·湖州期中)暂停匆匆的解题,平复急躁的思绪,欣赏下怡人的春色吧,鲜花在向你微笑,鸟儿说:“你一定行!”想要收到鲜花和鸟儿的祝福,用到的感觉分别是(  )
A.视觉和触觉 B.视觉和嗅觉 C.触觉和嗅觉 D.视觉和听觉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鲜花的祝福是鲜艳的颜色,用到的是视觉。
鸟儿的祝福是声音,用到的是听觉。
故选D。
4.(2024七下·湖州期中)下图中有六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只有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⑥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则图中的①③④属于凸透镜。
故选C。
5.(2024七下·湖州期中)一名初中班主任三年来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拍“生日照”,他发现学生们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男性喉结增大 B.女性个子迅速长高
C.男性长出胡须 D.女性臀部明显增大
【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2、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解答】男性喉结增大、男性长出胡须、女性臀部明显增大属于第二性征。女性个子迅速长高不属于第二性征。
故选B。
6.(2024七下·湖州期中)《厉害了,我的国》节目中有一个片段展示:在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窗台上竖放着一枚硬币,列车高速行驶而硬币却屹立不动。小科认为硬币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为(  )
A.座椅上的小科 B.路边远去的树
C.高速行驶的列车 D.列车的窗台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A、以座椅上的小科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路边远去的树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硬币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以匀速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列车的窗台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硬币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七下·湖州期中)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 1000 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中华秋沙鸭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动物的生殖一般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以有性生殖为主。例如,狮子、青蛙、昆虫等生物的生殖过程中,都要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活泼地游动,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陆生的动物,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为营养,所以卵生动物的卵细胞一般较大,含卵黄较多。卵生的动物很多。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有些哺乳动物也是卵生的(如鸭嘴兽)。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卵胎生是指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的生殖方式。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等。 【解答】中华秋沙鸭是属于鸟类,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下·湖州期中)富春江畔,上千亩盛开的油菜花成了杭州新“顶流”,下列哪项不属于它们的特点
A.有鲜艳的花朵 B.有香甜的花蜜
C.花粉轻小而且数量多 D.花粉粒有黏性
【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花,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
【解答】虫媒花花形大、花被颜色美丽,还常有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从而起到招蜂引蝶并进而将一朵花的花粉带到另一朵花上去的作用。虫媒花的花粉粒较大,有粘性,便于粘附在昆虫身上。花粉轻而数量多属于风媒花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 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 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据此结合光的反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
故选:C。
10.(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甲、乙、丙三人从起跑线同时起跑,若在各自的跑道上同时到达a线处,则三人运动快慢情况是(  )
A.甲最快 B.乙最快 C.丙最快 D.一样快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人从起跑线同时起跑,若同时到达a线处,所用时间相同,甲通过的路程最短,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三人运动快慢情况是丙最快、乙次之、甲最慢。
故选:C。
11.(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小科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玩具鸟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玩具鸟越面镜,则所成的像越大
B.玩具鸟远离平面镜,则像也远离平面镜
C.小科面镜,则可以看到更大的像
D.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也会相应上移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C错误。
B、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玩具鸟远离平面镜,则像也远离平面镜,B正确。
D、把平面镜竖直上移,对称面的位置不变,像不会上移,故C错误;
故选B。
12.(2024七下·湖州期中)手机来电提醒有许多不同的模式。现将一只手机调整到铃声加闪光模式并悬挂在密封的透明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听到手机发出铃声并看到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光不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而光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光的传播不需要空气
D.声音、光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可以再真空中传播。
【解答】A:拨通手机听到手机发出铃声并看到闪烁的光,水明声音和光都能在透明玻璃中传播,A、B错误。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在真空中仍然能够传递给手机,使手机发光,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2024七下·湖州期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利也有弊。下列图中有关微生物的繁殖,描述正确的是(  )
A.分裂生殖的细菌 B.分根繁殖的根霉
C.孢子繁殖的酵母菌 D.种子繁殖的香菇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的生殖方式为最简单的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霉菌的直立菌丝顶端生有孢子,蘑菇的菌褶处也生有孢子,孢子随风飘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单细胞的酵母菌还可进行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都是无性生殖。
【解答】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图示是DNA正在分裂的细菌,A正确。
B、根霉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图示是出芽生殖的酵母菌,C错误。
D、香菇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D错误。
故选:A。
14.(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
B.乙是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D正确。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眼球前后径过短,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C错误;
故选D。
15.(2024七下·湖州期中)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各项的概念分别代表如图①②③的是(  )
A.原核生物、真菌、细菌
B.子房、子房壁、胚
C.生殖、有性生殖、营养繁殖
D.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械运动的分类;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要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此题会迎刃而解.但要注意图中①包括②和③,②和③之间是不包含关系。
【解答】A、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故不符合题意。
B、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构成,不是胚。故不合题意
C、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D、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4七下·湖州期中)黏虫是一种危害玉米、麦类、水稻、谷子等粮食作物的常见害虫,如图是黏虫发育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请回答:
(1)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   (填序号)。
(2)与蝗虫相比,不同的是黏虫个体发育经过   (填名称)期。
【答案】(1)②→④→①→③
(2)蛹期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因此蝗虫发育过程中,不具有的发育阶段是蛹。
【解答】(1)由图中资料可以看出黏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图中②为受精卵,④为幼虫,①为蛹,③为成虫。所以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②→④→①→③。
(2)与黏虫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不经过①蛹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17.(2024七下·湖州期中)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利用   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   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
(3)为了减小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通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如图所示)。立隔音板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答案】(1)超声波
(2)鼓室
(3)传播过程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超声波的用途: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装置,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它能够成像,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2)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3)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解答】(1)在医院,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3)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8.(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的豆科植物的一生,据图回答:
(1)图c的8是由图a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的。
(2)图e中的大豆豆荚是一个果实,它含有多粒大豆种子。大豆种子是由花中的   (填名称)发育而来。
(3)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种子结构中的   (填序号)。
【答案】(1)2
(2)胚珠
(3)4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a图中1是胚轴,2是胚芽,3是胚根,4是子叶,5是种皮;c图中7是子叶,8叶,9茎,10根,d图中11是柱头,12是花柱,13是子房壁,14是胚珠,15是子房,e中16是种子,17是果皮,18是果实,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c的8是叶,由图a中2胚芽发育而来。
(2)一个豆荚中含有多粒种子,种子是由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3))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叶两片,子叶为毛豆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19.(2024七下·湖州期中)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紫光的下方还有一种不可见光是   ,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杀菌。
【答案】紫光;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在红光以外是红外线,在紫光以外是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20.(2024七下·湖州期中)自去年秋冬开始,日本爆发A型溶血性链球菌,因该链球菌引发的伤口感染会导致组织坏死,故而被称为“食人菌”。
(1)食人菌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本质区别是   。
(2)食人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结构中没有   。
【答案】(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叶绿体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具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1)食人菌的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因此食人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食人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结构中没有,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21.(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眼球的结构模型,角膜、房水、玻璃体等组成了眼球折光系统,相当于   镜。用眼观察物体时,物体离眼睛越近,则晶状体的焦距越   。
【答案】凸透镜;小
【知识点】保护视力与用眼卫生
【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解答】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其边缘与中央的折射能力不同,边缘折射能力弱,中央折射能力强;
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乎平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看近处的物体时,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比较发散,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22.(2024七下·湖州期中)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15℃时,湖面上一艘静止的汽艇发出汽笛声,4.2秒后听到经岸边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   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答案】振动;714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先求出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山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计算出此处到高山的距离即可。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则:t=×4.2s=2.1s;
高山与汽艇间的距离:s=vt=340m/s×2.1s=714m。
23.(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和B为两支相同的蜡烛。本实验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则B蜡烛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实验过程中,应从   (填“A”或“B”)侧去观察。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所成的像在B的上方,没有与B重合,可能原因是   。
【答案】不需要;A;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不竖直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影响实验效果。
(2)①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②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1)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反射光线都在平面镜的前面,并且眼睛看物体时,一定要有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眼睛要在平面镜的前面A侧观察;
(3)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4.(2024七下·湖州期中)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从没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到地上的西瓜种子却很快会萌发。针对种子在西瓜内不萌发的现象,小科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假设三:西瓜内存在某种物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为了验证假设三,小科选取成熟的西瓜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入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等量西瓜汁;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连续观察多天,并记录西瓜种子萌发的数量。
(1)小金经过思考与分析,认为假设一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
(2)实验时用10颗西瓜种子而不是1颗的目是   。
(3)若假设三成立,请预测培养皿A、B的实验结果:   。
【答案】(1)西瓜内含有足够的水分
(2)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3)西瓜的果实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
【解答】(1)种子萌发所需的所有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西瓜内含有足够的水分,因此假设一不成立。(2)实验选择10颗种子而不是1颗,1颗种子有偶然性,不能代表大多数,因此实验结论不可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3)在假设三中,以西瓜汁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培养皿A中的滤纸滴加一定量的清水,是对照组,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等量的西瓜汁,是实验组;实验结果是:培养皿A中的西瓜种子能够萌发,而培养皿B中的西瓜种子都没有萌发;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西瓜的果实中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
25.(2024七下·湖州期中)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和中草药,具有“万能消炎药”的美称,针对这种说法,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鱼腥草是否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请回答:
(1)取大小相等的6张滤纸片,其中4片浸泡于鱼腥草汁中,另外2片浸泡于无菌水中。他们选用“无菌水”浸泡的目的是   。
(2)然后在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依次放置4片浸有鱼腥草汁的滤纸片和2片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环境中培养。你认为温度选择37℃的原因是   。
(3)培养24小时后,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实验小组据此得出结论:   。
【答案】(1)对照作用
(2)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3)大蒜滤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取大小相等的6张滤纸片,其中4片浸泡于大蒜汁中,另外2片浸泡于无菌水中。其中“无菌水”浸泡起对照作用。
(2)细菌的生长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环境中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3)浸泡于大蒜汁中的4片滤纸片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而浸泡在无菌水的2片周围有细菌生长,由此可见:大蒜滤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6.(2024七下·湖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一声速测量装置,铜铃作为声源,甲、乙为声信号采集器,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
(1)某次实验中,把铜铃放在甲和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示数为   。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0
(2)不变
(3)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
(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
(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
【解答】(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因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
(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所以时间差也会减少,即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
27.(2024七下·湖州期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   。
(2)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
(3)小科要利用图中器材研究照相机的原理,则应保持透镜不动,使蜡烛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4)实验过程中,小科发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到20厘米处时,右边的光屏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找到清晰的像。那么,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是否仍然成像?   。
【答案】(1)同一高度处
(2)倒立等大的实像
(3)靠近
(4)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三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
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幻灯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物距小于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放大镜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进行分析,当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时,成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会等于原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答】(1)为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2)图中,物距等于像距,物距等于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
(3)照相机的原理: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变小,则应保持透镜不动,使蜡烛靠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4)移动蜡烛到20厘米处时,此时物距为30厘米,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找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会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在了光具座以外,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28.(2024七下·湖州期中)春季多雨时节,有同学从菜市场捡回一些削掉玉米粒但保留了玉米粒根部的玉米芯(如图1),准备做实验用。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做实验,竟然发现玉米芯发芽了(如图2)。
图1刚捡回来的玉米芯 图2发芽的玉米芯
(1)玉米是通过种子繁殖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2)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
(3)这些玉米粒被削掉一部分为什么仍然能够发芽?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答案】(1)有性
(2)传粉不足
(3)春季多雨时节满足了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此外削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只是玉米的大部分胚乳被削掉,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所以这些玉米芯仍然能够发芽。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1)种子繁殖法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玉米属于风媒花,果穗有缺粒是由于受天气的影响传粉不足引起的,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弥补。
(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春季多雨时节满足了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此外削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只是玉米的大部分胚乳被削掉,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所以这些玉米芯仍然能够发芽。
29.(2024七下·湖州期中)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按要求作图。
(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
(2)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3)把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1)
(2)
(3)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2)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1)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所示:
(2)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0.(2024七下·湖州期中)图像法是把数学工具运用到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等特点,来分析解决科学问题。比如在机械运动中,图像法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处理一些运动问题。
(1)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填序号)。
(2)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骑自行车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a点为甲、乙两图像的交点,它表示   。7秒末时,甲、乙两同学相距   米。
【答案】(1)②③
(2)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三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通过路程相等,由此分析其表示的含义。
【解答】(1)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
(2)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图中所示7s末,甲通过的路程,s甲=35m,s乙=s0+v乙t乙=10m+3m/s×7s=31m,
甲、乙同学相距:Δs=s甲-s乙=35m-31m=4m。
31.(2024七下·湖州期中)小科周末打算去杭州研学旅游,家长帮他买好前往杭州的高铁票。好学的小科想知道高铁在湖州站到杭州东站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他上网查阅了高铁从湖州站到杭州东站的距离约为126千米。
(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则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车速约为多少千米/时?
(2)细心的小科计算后发现车速与《厉害了,我的国》节目中介绍的复兴号动车组的标准车速为350千米/小时有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1)中计算得出的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的原因。
【答案】(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所用时间为28分钟,即小时。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列车在中间德清站停留了2分钟。另外进站和出站的时候,分别有一个减速和加速的过程,因此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从湖州站到杭州东站的出发时间和到站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解答】(1)列车8:03从湖州出发,8:31到杭州,所用时间为28分钟,即小时。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列车在中间德清站停留了2分钟。另外进站和出站的时候,分别有一个减速和加速的过程,因此平均车速与标准车速有差别。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