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一、光。1.(2024五上·苍南期末)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钱塘江畔开着的镭射灯B.观众手中挥舞的荧光棒C.天空中圆而亮的月球【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舞台上发光的镭射灯、观众手中的荧光棒都属于光源;空中的月球是反射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2.(2024五上·苍南期末)如右图,灯光秀时在漆黑的夜空中会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光柱,说明( )。A.光的传播速度快B.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光遇到镜面会反射【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 灯光秀时在漆黑的夜空中会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光柱,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2024五上·苍南期末)在会场的灯光下能看到各国运动员入场,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在会场的灯光下能看到各国运动员入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这是因为灯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4.(2024五上·苍南期末)欣赏完灯光秀后小明乘车回家,路过公园门口,发现该处设置的一排警示柱(如下图), 当车灯照射过去时,上面的条纹特别醒目,这是因为( )。A.每到夜晚警示柱中的灯就会亮起,使警示柱发光B.警示柱的柱身贴有反光条,车灯照射能反射光线C.警示柱的材料特殊,白天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以供晚上发光【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当车灯照射过去时,上面的条纹特别醒目,这是因为警示柱是由分布均匀的球形反射物制成。 这种设计使得光线能够有效地被集中和反射,从而在车灯的照射下形成醒目的条纹,提高警示效果。5.(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家的车进入小区地下车库时发现通道弯度太大,没看到对向来车,差点发生交通事 故。他想向小区物业提建议在路边安装转弯反光镜,请你帮小明在下图中用带箭头的线和圆圈(圆圈代表反光镜的位置)画出小明看到对向来车时,光的传播示意图。【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为了解决小明家车库通道弯度太大导致的安全隐患,放置一块大平面镜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是通过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使得拐弯处的两辆车可以从镜子中互相看见对方,从而避免因视线受阻而发生的交通事故。6.(2024五上·苍南期末)看完灯光秀的小明对光的性质很感兴趣,他开展了“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相关研究,如下图所示。(1)观察实验一的实验装置图,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液体中,会产生光的 现象,并在液体底部的纸带上留下一个光斑。(2)观察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图,要研究“光在不同液体里的偏折程度一样吗 ”,小明可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装置中选择 (填序号)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3)在选择正确的装置进行对比后,小明记录纸带上的光斑位置如右图所示,可以发现: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清水和盐水时, (填“清水”或“盐水”)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液体使光线偏离原传播方向的角度越大,偏折能力越强。)(4)小明利用该装置还研究了“不同浓度液体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液体名称 液体① 液体② 液体③浓度 浓度低 浓度较低 浓度较高纸带上的光斑上表中的液体①、液体②、液体③分别是( )。A.浓度1%的苏打水 浓度2%的糖水 浓度3%的盐水B.浓度1%的糖水 浓度2%的糖水 浓度3%的糖水C.浓度1%的苏打水 浓度1%的糖水 浓度1%的盐水(5)分析表格中纸带上的光斑,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实验二,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的小孔高度要 。(7)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①号卡纸的圆孔处照入,能在屏上看到光斑的是图 。(8)上题中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A. B. C.【答案】(1)折射(2)①③(3)盐水(4)B(5)同种液体浓度越高对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6)相同(7)甲(8)A【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解析】【分析】(1)光在不同的介中传播,会发出折射现象。观察实验一的实验装置图,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液体中,光会产生折射现象,丙在液体的底部留下一个光斑。(2)观察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图,要研究“光在不同液体里的偏折程度一样吗 ”,要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每次只改变介质一个因素,可以选择①和③进行对比。(3)在选择正确的装置进行对比后,小明记录纸带上的光斑位置如右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清水和盐水时,盐水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4)观察表中记录可知,浓度较高时,光的偏折越高,①为浓度1%的糖水,②为浓度2%的糖水,③为浓度3%的糖水。(5)分析表格中纸带上的光斑,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的浓度对光的偏折程度有影响,液体浓度越大,光偏折率越高。(6)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实验二,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的小孔高度要相同。(7)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①号卡纸的圆孔处照入,能在屏上看到光斑的是图甲。(8)在纸屏上呈现的光斑是圆形的。二、地球表面的变化。7.(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来到厨房,发现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请将相应的地球内部结 构名称填入图方框中。【答案】①地幔②地核【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圈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壳,我们日常生活的地表就是地壳的一部分。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其中包含了一个软流圈,这个区域接近熔融的临界状态,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8.(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放置在B区域,“岩石”右边的C区域铺上沙子和小石子,在沙子的右侧放了一台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向沙子和小石子。(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 (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2)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课堂上我们用了 材料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4)小明还研究了水的作用对地貌造成影响。如右图,小明用土堆了一个“山丘”,用水壶洒水模拟降雨。为了让流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小明可以怎么做 。【答案】(1)搬运;戈壁;沉积;沙漠(2)对B区域的岩石不断磨蚀(3)砂纸(4)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细沙【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1)“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沙漠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沙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2)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对B区域的岩石不断地侵蚀,导致“魔鬼域”地形出现。(3)通过进行模拟实验,使用砂纸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当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会对岩石表面进行冲击和摩擦,进而损坏岩石。实验中观察到,被打磨的岩石表面有一些颗粒掉落,岩石表面出现磨痕。这些现象表明,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作用是实际存在的,能够导致岩石表面的物质脱落和磨痕的形成。(4)为了让流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的细沙。9.(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想要探究“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是否有影响 ”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于是他制作了2个小山丘模型(如下图)开始探究。(1)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2)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两组实验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请写出2点)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支持小明的观点的是( )。A.降雨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B.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清澈,乙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浑浊C.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少,乙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多【答案】(1)B(2)土地的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3)A【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猜想、假设;对比实验【解析】【分析】雨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1)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环节。(2)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此实验研究的是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只改变植被覆盖这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3)降雨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说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夹杂泥土。三、计量时间。10.(2024五上·苍南期末)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导航及测绘等都离不开计时。人类的计时仪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3500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接着出现的漏壶是第一个脱离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1088年,我国宋代的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第一座真正的机械钟。17世纪中期,荷兰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原理为基础发明了摆钟。自此,人类掌握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1969年,人们根据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发明了第一块石英手表,它的误差在一天之内不会超过1秒。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1)根据以上资料,请将下列计时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填字母)。A.水钟 B.石英钟 C.日晷 D.摆钟 E.原子钟(2)燃香也能用来计时,小明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B.实验中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灭C.同一炷香,前四分之一燃烧快,后四分之一燃烧慢(3)小明要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水钟,他应该按照( )的步骤进行。①实施方案 ②明确问题 ③设计方案 ④测试与改进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4)测试如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5)影响塑料瓶中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 )。A.漏水孔的大小B.塑料瓶的大小C.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6)他又继续改进水钟,如图所示。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A. B. C.【答案】(1)A;B;C;D;E(2)A(3)C(4)B(5)C(6)C【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计时工具【解析】【分析】(1)人类计时器的发展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日晷一水钟一摆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刻漏也叫水钟。水钟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水钟是人们利用水来计时的工具。摆钟利用单摆的等时性特点,摆钟出现大大的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下列计时工具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2)燃香也能用来计时,小明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3)在制作水钟的时候,小科应该按照②明确问题,③制定方案,①实施方案,④评估与改进的步骤进行。(4)水钟的水滴流速与水位高低有关,一开始水钟水滴流水快,后面越来越慢。(5)影响塑料瓶中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6)他又继续改进水钟,如图所示,此时水钟水位高度一致,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均匀的。11.(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想要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列图表是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摆的示意图:摆的编号 30秒的摆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1号 35 36 352号 36 35 353号 19 20 354号 20 21 20(1)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请你用笔将这个数据圈出来。(2)当实验得到异常数据时,小组记录员说:“记录时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吧。”你赞同记录员的做法吗 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3)利用1号摆和3号摆,可以研究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具有 的特点。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那么请分析表格数据,在图中5号位置画出这个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今计时最精确的钟表没有误差B.交通信号灯需要精确计时,需要用原子钟计时C.精确计时很重要,生活中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不同【答案】(1)圈“3号第三次35”(2)不赞同,应重复实验,找出实验误差。记录实际数据(3)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因素的关系(4)等时性;(5)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解析】【分析】(1)观察表格数据,发现3号摆第三次实验数据与前两次实验数据差距较大。(2)当实验得到异常数据时,小组记录员说:“记录时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吧。”这违背了科学实验的眼镜性原则,应该重复实验,记录重复实验的实际数据。(3)1号摆与3号摆的摆绳长度不同,利用1号摆和3号摆,可以研究摆绳长度与摆快慢的关系。(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则这个5号摆要比4号摆的摆绳短,比2号摆的摆绳长。(5)精确计时很重要,生活中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不同,如运动会上跑步计时,航天领域的计时等。四、健康生活。12.(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男生)的体重指数是22.5,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他的体重属于( )。五年级男生 五年级女生体重指数(BMI) 肥胖:≥24.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肥胖:≥23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A.超重 B.正常 C.低体重【答案】A【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小明(男生)的体重指数是22.5,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他的体重属于在21.5~24.1之间,属于超重。13.(2024五上·苍南期末)杭州亚运会羽毛球项目于10月7日落下帷幕,中国队收获4金3银2铜共9枚奖牌居奖牌榜第一。(1)如右图,运动员挥拍击球时上臂(大臂)上方的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A.收缩 B.舒张 C.无法判断(2)如下图,挖掘机的部分结构与我们人体的某些结构相似。图乙中的①称作动臂,②称作斗杆,这两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②③和④是能够提供动力的液压杆:⑤处能灵活转动:其中①、③、⑤分别相当于人体中的( )。A.骨、关节、肌肉 B.关节、肌肉、骨 C.骨、肌肉、关节【答案】(1)A(2)C【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此时肌肉处于收缩。(2) 挖掘机的动臂和斗杆与人体结构相似,其中动臂相当于人体的肌肉,具有伸缩牵引的功能,而斗杆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撑功能。14.(2024五上·苍南期末)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如下图所示)。(1)看到“飞来的羽毛球”,运动员快速做出击球动作,此时“飞来的羽毛球”是 (填“刺激”或“反应”),接收该信息的器官是 ,下达“做出击球动作”指令的是 。(2)这个时候如果传出神经出现了故障,那么运动员( )。A.看不到“飞来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B.看到“飞来的羽毛球”并“做出击球动作”C.看到“飞米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3)请你写出1种日常生活中我们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答案】(1)刺激;眼;大脑(2)C(3)注意适当休息(合理即可)【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解析】【分析】(1)大脑是我们的神经中枢,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指令。看到“飞来的羽毛球”,运动员快速做出击球动作,此时“飞来的羽毛球”是刺激,接收该信息的器官是眼睛,下达“做出击球动作”指令的是大脑。(2)这个时候如果传出神经出现了故障,那么运动员看到“飞米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3)神经系统不仅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还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系统 。15.(2024五上·苍南期末)羽毛球赛场上,运动员心跳加快,实际上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下面是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请据此回答。实验内容 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管、吸耳球实验步骤 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操作要点 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1)如上图所示,A(吸耳球)模拟的是 ,B(塑料管)模拟的是 。(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 ).A.红墨水和血液的颜色相似B.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C.为了美观(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长B.运动员运动时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所以心跳会加快C.运动员在睡眠中,氧气的需求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减少,心脏得到较多的休息(4)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你会感觉到( )。A.手依然很轻松B.刚开始时吃力,后来习惯了C.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答案】(1)心脏;血管(2)B(3)A(4)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脏的工作的方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3)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短,因为运动员的肺活量大。(4)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会感觉到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1 / 1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一、光。1.(2024五上·苍南期末)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钱塘江畔开着的镭射灯B.观众手中挥舞的荧光棒C.天空中圆而亮的月球2.(2024五上·苍南期末)如右图,灯光秀时在漆黑的夜空中会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光柱,说明( )。A.光的传播速度快B.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光遇到镜面会反射3.(2024五上·苍南期末)在会场的灯光下能看到各国运动员入场,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4.(2024五上·苍南期末)欣赏完灯光秀后小明乘车回家,路过公园门口,发现该处设置的一排警示柱(如下图), 当车灯照射过去时,上面的条纹特别醒目,这是因为( )。A.每到夜晚警示柱中的灯就会亮起,使警示柱发光B.警示柱的柱身贴有反光条,车灯照射能反射光线C.警示柱的材料特殊,白天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以供晚上发光5.(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家的车进入小区地下车库时发现通道弯度太大,没看到对向来车,差点发生交通事 故。他想向小区物业提建议在路边安装转弯反光镜,请你帮小明在下图中用带箭头的线和圆圈(圆圈代表反光镜的位置)画出小明看到对向来车时,光的传播示意图。6.(2024五上·苍南期末)看完灯光秀的小明对光的性质很感兴趣,他开展了“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相关研究,如下图所示。(1)观察实验一的实验装置图,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液体中,会产生光的 现象,并在液体底部的纸带上留下一个光斑。(2)观察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图,要研究“光在不同液体里的偏折程度一样吗 ”,小明可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装置中选择 (填序号)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3)在选择正确的装置进行对比后,小明记录纸带上的光斑位置如右图所示,可以发现: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清水和盐水时, (填“清水”或“盐水”)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液体使光线偏离原传播方向的角度越大,偏折能力越强。)(4)小明利用该装置还研究了“不同浓度液体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液体名称 液体① 液体② 液体③浓度 浓度低 浓度较低 浓度较高纸带上的光斑上表中的液体①、液体②、液体③分别是( )。A.浓度1%的苏打水 浓度2%的糖水 浓度3%的盐水B.浓度1%的糖水 浓度2%的糖水 浓度3%的糖水C.浓度1%的苏打水 浓度1%的糖水 浓度1%的盐水(5)分析表格中纸带上的光斑,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实验二,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的小孔高度要 。(7)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①号卡纸的圆孔处照入,能在屏上看到光斑的是图 。(8)上题中纸屏上的光斑是( )形状。A. B. C.二、地球表面的变化。7.(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来到厨房,发现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请将相应的地球内部结 构名称填入图方框中。8.(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放置在B区域,“岩石”右边的C区域铺上沙子和小石子,在沙子的右侧放了一台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向沙子和小石子。(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 (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2)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课堂上我们用了 材料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4)小明还研究了水的作用对地貌造成影响。如右图,小明用土堆了一个“山丘”,用水壶洒水模拟降雨。为了让流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小明可以怎么做 。9.(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想要探究“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是否有影响 ”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于是他制作了2个小山丘模型(如下图)开始探究。(1)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2)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两组实验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请写出2点)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支持小明的观点的是( )。A.降雨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B.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清澈,乙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浑浊C.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少,乙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多三、计量时间。10.(2024五上·苍南期末)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导航及测绘等都离不开计时。人类的计时仪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3500多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接着出现的漏壶是第一个脱离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1088年,我国宋代的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第一座真正的机械钟。17世纪中期,荷兰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原理为基础发明了摆钟。自此,人类掌握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1969年,人们根据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发明了第一块石英手表,它的误差在一天之内不会超过1秒。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1)根据以上资料,请将下列计时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填字母)。A.水钟 B.石英钟 C.日晷 D.摆钟 E.原子钟(2)燃香也能用来计时,小明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B.实验中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灭C.同一炷香,前四分之一燃烧快,后四分之一燃烧慢(3)小明要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水钟,他应该按照( )的步骤进行。①实施方案 ②明确问题 ③设计方案 ④测试与改进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4)测试如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5)影响塑料瓶中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 )。A.漏水孔的大小B.塑料瓶的大小C.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6)他又继续改进水钟,如图所示。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A. B. C.11.(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想要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列图表是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摆的示意图:摆的编号 30秒的摆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1号 35 36 352号 36 35 353号 19 20 354号 20 21 20(1)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请你用笔将这个数据圈出来。(2)当实验得到异常数据时,小组记录员说:“记录时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吧。”你赞同记录员的做法吗 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3)利用1号摆和3号摆,可以研究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具有 的特点。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那么请分析表格数据,在图中5号位置画出这个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今计时最精确的钟表没有误差B.交通信号灯需要精确计时,需要用原子钟计时C.精确计时很重要,生活中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不同四、健康生活。12.(2024五上·苍南期末)小明(男生)的体重指数是22.5,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他的体重属于( )。五年级男生 五年级女生体重指数(BMI) 肥胖:≥24.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肥胖:≥23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A.超重 B.正常 C.低体重13.(2024五上·苍南期末)杭州亚运会羽毛球项目于10月7日落下帷幕,中国队收获4金3银2铜共9枚奖牌居奖牌榜第一。(1)如右图,运动员挥拍击球时上臂(大臂)上方的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A.收缩 B.舒张 C.无法判断(2)如下图,挖掘机的部分结构与我们人体的某些结构相似。图乙中的①称作动臂,②称作斗杆,这两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②③和④是能够提供动力的液压杆:⑤处能灵活转动:其中①、③、⑤分别相当于人体中的( )。A.骨、关节、肌肉 B.关节、肌肉、骨 C.骨、肌肉、关节14.(2024五上·苍南期末)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如下图所示)。(1)看到“飞来的羽毛球”,运动员快速做出击球动作,此时“飞来的羽毛球”是 (填“刺激”或“反应”),接收该信息的器官是 ,下达“做出击球动作”指令的是 。(2)这个时候如果传出神经出现了故障,那么运动员( )。A.看不到“飞来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B.看到“飞来的羽毛球”并“做出击球动作”C.看到“飞米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3)请你写出1种日常生活中我们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15.(2024五上·苍南期末)羽毛球赛场上,运动员心跳加快,实际上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下面是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请据此回答。实验内容 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管、吸耳球实验步骤 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操作要点 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1)如上图所示,A(吸耳球)模拟的是 ,B(塑料管)模拟的是 。(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 ).A.红墨水和血液的颜色相似B.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C.为了美观(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长B.运动员运动时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所以心跳会加快C.运动员在睡眠中,氧气的需求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减少,心脏得到较多的休息(4)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你会感觉到( )。A.手依然很轻松B.刚开始时吃力,后来习惯了C.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舞台上发光的镭射灯、观众手中的荧光棒都属于光源;空中的月球是反射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2.【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 灯光秀时在漆黑的夜空中会看到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光柱,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答案】A【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在会场的灯光下能看到各国运动员入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这是因为灯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4.【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当车灯照射过去时,上面的条纹特别醒目,这是因为警示柱是由分布均匀的球形反射物制成。 这种设计使得光线能够有效地被集中和反射,从而在车灯的照射下形成醒目的条纹,提高警示效果。5.【答案】【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为了解决小明家车库通道弯度太大导致的安全隐患,放置一块大平面镜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是通过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使得拐弯处的两辆车可以从镜子中互相看见对方,从而避免因视线受阻而发生的交通事故。6.【答案】(1)折射(2)①③(3)盐水(4)B(5)同种液体浓度越高对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6)相同(7)甲(8)A【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解析】【分析】(1)光在不同的介中传播,会发出折射现象。观察实验一的实验装置图,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液体中,光会产生折射现象,丙在液体的底部留下一个光斑。(2)观察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图,要研究“光在不同液体里的偏折程度一样吗 ”,要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每次只改变介质一个因素,可以选择①和③进行对比。(3)在选择正确的装置进行对比后,小明记录纸带上的光斑位置如右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清水和盐水时,盐水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4)观察表中记录可知,浓度较高时,光的偏折越高,①为浓度1%的糖水,②为浓度2%的糖水,③为浓度3%的糖水。(5)分析表格中纸带上的光斑,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的浓度对光的偏折程度有影响,液体浓度越大,光偏折率越高。(6)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实验二,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的小孔高度要相同。(7)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甲、乙的①号卡纸的圆孔处照入,能在屏上看到光斑的是图甲。(8)在纸屏上呈现的光斑是圆形的。7.【答案】①地幔②地核【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圈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壳,我们日常生活的地表就是地壳的一部分。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其中包含了一个软流圈,这个区域接近熔融的临界状态,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8.【答案】(1)搬运;戈壁;沉积;沙漠(2)对B区域的岩石不断磨蚀(3)砂纸(4)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细沙【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1)“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沙漠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沙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2)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对B区域的岩石不断地侵蚀,导致“魔鬼域”地形出现。(3)通过进行模拟实验,使用砂纸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当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会对岩石表面进行冲击和摩擦,进而损坏岩石。实验中观察到,被打磨的岩石表面有一些颗粒掉落,岩石表面出现磨痕。这些现象表明,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磨蚀作用是实际存在的,能够导致岩石表面的物质脱落和磨痕的形成。(4)为了让流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我们可以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的细沙。9.【答案】(1)B(2)土地的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3)A【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猜想、假设;对比实验【解析】【分析】雨滴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1)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环节。(2)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此实验研究的是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只改变植被覆盖这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3)降雨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说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夹杂泥土。10.【答案】(1)A;B;C;D;E(2)A(3)C(4)B(5)C(6)C【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计时工具【解析】【分析】(1)人类计时器的发展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日晷一水钟一摆钟。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刻漏也叫水钟。水钟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水钟是人们利用水来计时的工具。摆钟利用单摆的等时性特点,摆钟出现大大的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下列计时工具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2)燃香也能用来计时,小明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3)在制作水钟的时候,小科应该按照②明确问题,③制定方案,①实施方案,④评估与改进的步骤进行。(4)水钟的水滴流速与水位高低有关,一开始水钟水滴流水快,后面越来越慢。(5)影响塑料瓶中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6)他又继续改进水钟,如图所示,此时水钟水位高度一致,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均匀的。11.【答案】(1)圈“3号第三次35”(2)不赞同,应重复实验,找出实验误差。记录实际数据(3)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因素的关系(4)等时性;(5)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解析】【分析】(1)观察表格数据,发现3号摆第三次实验数据与前两次实验数据差距较大。(2)当实验得到异常数据时,小组记录员说:“记录时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吧。”这违背了科学实验的眼镜性原则,应该重复实验,记录重复实验的实际数据。(3)1号摆与3号摆的摆绳长度不同,利用1号摆和3号摆,可以研究摆绳长度与摆快慢的关系。(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则这个5号摆要比4号摆的摆绳短,比2号摆的摆绳长。(5)精确计时很重要,生活中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不同,如运动会上跑步计时,航天领域的计时等。12.【答案】A【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小明(男生)的体重指数是22.5,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他的体重属于在21.5~24.1之间,属于超重。13.【答案】(1)A(2)C【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此时肌肉处于收缩。(2) 挖掘机的动臂和斗杆与人体结构相似,其中动臂相当于人体的肌肉,具有伸缩牵引的功能,而斗杆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撑功能。14.【答案】(1)刺激;眼;大脑(2)C(3)注意适当休息(合理即可)【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解析】【分析】(1)大脑是我们的神经中枢,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指令。看到“飞来的羽毛球”,运动员快速做出击球动作,此时“飞来的羽毛球”是刺激,接收该信息的器官是眼睛,下达“做出击球动作”指令的是大脑。(2)这个时候如果传出神经出现了故障,那么运动员看到“飞米的羽毛球”,没有“做出击球动作”。(3)神经系统不仅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还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系统 。15.【答案】(1)心脏;血管(2)B(3)A(4)C【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脏的工作的方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3)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短,因为运动员的肺活量大。(4)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会感觉到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