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 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通过完成诵读节目来进行审美创造。【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为亲情, 学习重点是朗读。《秋天的怀念》正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 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 爱的内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 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不容易。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单元目标,我想以朗读指导 为途径,创设一个诵读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作品细节和关键词句, 体味人物内心情感,真正领悟作品内涵。【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已经可以产生浅淡的情感体验,对文中深 沉无私的母爱能有所感触,但要深刻体会还有难度;2.通过第一单元的散文学习已经对朗读有了初步接触,学习本课应在此基 础上继续训练朗读能力,借助动情朗读这个媒介,才能对文本产生深刻体会;3.七年级学生渴望展示自己,期待得到认可,应该整合单元教学,创设真 实活动情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展示,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七年级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学习本课,用直觉思维来体会情感,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情境,用创造思维来进行作 品呈现。5.七年级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以以诵读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 会,借助文本“母爱”这一主题,“好好儿活”这一生活态度,来培养正确的价 值观。【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掌握文中生字词,并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继续巩固朗读技巧(节奏、语气、重音、停 连),形成诵读作品,丰富审美创造体验。3.在朗读中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揣摩文中多处人物 和细节描写,分析作品情境,理解人物情感,提高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深入体会伟大母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形成诵读作品,丰富审美创造体验。揣摩文中多处人物和细节描写,分析作品情境,理解人物情感,提高思维 能力。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深入体会伟大母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树 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课前预习】预习任务布置: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教学案上的字音及词义填空。2.结合教学案上的知识链接,自主查询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自由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预习案呈现: 1.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2)写作背景 2.诵读技巧及标注符号3.字音词义(1)读一读生字词(2)解一解词语 4.《合欢树》课外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抒情导入那时的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 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她情愿截瘫 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 去死也行,可她又盼望儿子找到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这样的母亲,注 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史铁生《我与地坛》课前朗读,情感铺垫。 教师:同学们,学校将在九月下旬举办主题为“一年一度秋风劲”的校园朗诵 大赛,我们班的诵读篇目就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排练课。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二、深情朗读,用心感知任务一:初读课文,基调语气要准确1.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全文,思考:①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感情基调是一篇文章的感彩和声音语调。)预设:感情基调:深沉,忧伤朗读建议:放慢节奏,多抑少扬,多停少连 学生试读,师点评。②如何用不同的语气区分母亲和“我”的话 预设:读“我”要读出烦躁、绝望,读母亲“咱娘俩……”要读出心疼和无助。引导生说出结论,师读旁白,学生个别试读对话。 2.师范读第一段,展示深沉忧伤的基调和语气的变化。3.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段。生整体读“母亲喜欢花……好好儿活”(出示量表)。“一年一度秋风劲”校园朗诵大赛评分表(每项10分,共100分)参赛队伍 朗诵内容贴 合主题, 健康向上 衣着得体, 仪态大方, 精神饱满 语音标准, 表达流利 语气、节奏 处理到位 重音、停连 把握得当 感情真挚, 有感染力七 ( 1 )七 ( 2 )七 ( 3 )七 ( 4 )七 ( 5 )七 ( 6 )七 ( 7 )七 ( 8 )七(9)生评:准确,流利;语气变化基本呈现。任务二:再读课文,节奏变化要拿捏师:非常好,同学们,语气的变化我们了解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朗读 的节奏。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语调、语速、重音、停 连)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同时,段落之间因为有情感 的起伏,也会有相应的节奏变化。1.请同学们2分钟默读课文思考,然后2分钟分小组讨论:①理清文章思路,每一段讲了什么 随着内容的变化,我们要读出什么样 的节奏变化 预设:第1段,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第2段,母亲隐瞒病情,语气陡然低沉(生试读);第3段,我答应母亲去看花,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哪里能体现这种 愉快 试着读一读。从“她高兴得”到“絮絮叨叨地说着”);第4段,又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生试读,母亲 去世了,可“我”却再也没见到,要低沉,重读“再也”);第5、6段,母亲去世,留下嘱托。也要读得沉重、痛心(“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第7段,我和妹妹去看花。要读得沉着、坚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 感觉(已经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要沉着,坚定)。②请每组绘制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图示例:愤怒(扬、急) 愧疚1段(抑、缓) 2段预设:愤怒,暴躁扬,急 轻松,无所谓(愧疚1抑,缓3)扬,稍急425积极,乐观扬,缓7遗憾,悔恨抑,缓2.分配诵读任务,进行朗读展示。第二段:男生第三段:旁白:老师对话:分角色展示第四段:男生第五 段:齐读评价:出示量表,我们做到了哪些 “ 一年一度秋风劲”校园朗诵大赛评分表(每项10分,共100分)参赛队伍 朗诵内容贴 合主题, 健康向上 衣着得体, 仪态大方, 精神饱满 语音标准, 表达流利 语气、节奏 处理到位 重音、停连 把握得当 感情真挚, 有感染力七 ( 1 ) √ √ √七 ( 2 )七 ( 3 )七 ( 4 )七 ( 5 )七 ( 6 )七 ( 7 )七 ( 8 )七 ( 9 )任务三:细读课文,重音停连品细节1. “我”双腿瘫痪后,是烦躁且绝望的。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 做的呢 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并圈画其中你觉得需 要重读的关键字词。(1)动作描写一-读“重音”(重音加点):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 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师:这句老师来讲,我觉得要读“悄悄”等叠词,几个叠词写 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学生1:“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不愿看到我自暴自弃伤害自己。学生2:“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忍住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教师总结: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要重读,请把情感送进去,读出来。找两生读,全体再读。④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直接读!从牙龈里把声音挤出来!要艰难!(2)语言描写—-读“停连”(停顿▲;连接A)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读出:试探、小心方法:停顿 找三个学生读②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读出:兴奋、期盼、喜出望外方法:加速连接找三个学生 读③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出:虚弱、惦念方法:停顿、放慢找三个学生读2.读了这么多,其实文中“母亲”的音容笑貌已经在我们脑海里了,请你 用一个形容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文中的母亲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师持麦,生答:慈爱,宽容,细心,善良,乐观,坚强,睿智, 无私……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文中的母亲患了什么病 同学们知道得 了肝癌后有什么症状吗 会肝部持续剧痛,浑身无力,逐渐消瘦, 但因为体内毒素无法排出,肝脏会变硬,而且肿得越来越大。而且 病人在得知病情之后,往往活不到三个月。母亲忍受着病痛,知道自己活不过三个月,她有没有“把面 前的玻璃砸碎” 她深爱的儿子双腿瘫痪,她痛彻心扉,她有没有“猛地把手 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人生如此凄苦,她有没有狠命地捶打着自己有病的躯体,喊 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哪怕是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也在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师读),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生读) … …”。3.其实,母亲没说完的话到底是什么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要 好好活…… ”同学们,在文章末尾,在母亲去世的四年后,作者望着北海 公园泼泼洒洒,开得正烂漫的菊花,有没有懂得“好好活儿”的真正含义 出示作者生平。任务四:诵读课文,感情真挚有力量是的,作者懂得了,他用自己的人生来践行着母亲的教诲!要——(生 答) 好好儿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把文章最后一句读三遍,第一遍读出沉 着,第二遍读出坚定,第三遍读出信心!!!读出对身在天堂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最后,让 我们齐读最后两段,第七段的最后一句,重复读三 遍,读出沉着,坚定,信心,和呼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一定▲好好儿迁…..)出示诵读脚本三、归纳总结 出示量表。“ 一 年 一 度 秋 风 劲 ” 校 园 朗 诵 大 赛 评 分 表 ( 每 项 1 0 分 , 共 1 0 0 分 )参赛队伍 朗诵内容贴 合主题, 健康向上 衣着得体, 仪态大方, 精神饱满 语音标准, 表达流利 语气、节奏 处理到位 重音、停连 把握得当 感情真挚, 有感染力七 ( 1 ) √ √ √ √ √七 ( 2 )七 ( 3 )七 ( 4 )七 ( 5 )七 ( 6 )七 ( 7 )七 ( 8 )七 ( 9 )同学们,我们现在做到了哪些呢 诵读是需要不断练习和体悟的,一节课 的时间很短,课下同学们要继续练习,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朗读技巧(节奏、语气、重音、停连):1.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掌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变化。2.通过朗读中的重音停连,我们一起感悟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伟大母爱。 3.通过反复朗读“好好儿活”,培养了直面苦难的乐观和坚韧。四、作业布置1.继续排练,准备比赛。2.课后朗读《合欢树》《奶奶的星星》,感悟其中的浓浓亲情和深切怀念。 并选择喜欢的段落,尝试运用语气、节奏、重音、停连等技巧,正确、流利且 有感情地朗读,并拍摄短视频发至微信群中。老师将收集视频,制作成电子相 册,发布到公众号上作为我们班的文化展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