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春天的美。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意境。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描绘过春天的美景。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来展现春天的魅力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 月22日 — 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 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 文集《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等,都收录在《朱自清全集》里。他的散文以 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著称。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朗润 (lǎng rùn) 酝酿 (yùn niàng) 卖弄 (nòng) 喉咙 (hóu lóng)
应和 (yìng hè) 嘹亮 (liáo liàng) 烘托 (hōng tuō) 静默 (jìng mò)
风筝 (fēng zhēng) 抖擞 (dǒu sǒu) 健壮 (jiàn zhuàng) 呼朋引伴 (hū péng yǐn bàn)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4.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四)梳理结构
1. 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第二部分(第2- 7段)绘春,具体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景,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 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赞美春天的新、美、力。
2.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春天的景物的
明确:作者按照春天的生长过程,从初春的山、水、太阳,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到 人们的迎春活动,由景及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品味语言
1. 提问: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明确:示例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盼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把 春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情景。
示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 偷地”“钻”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的鲜 嫩和生机勃勃。
2. 提问: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 霞,白的像雪”,将花儿的颜色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鲜艳多彩。拟人的 修辞手法,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赋予小草、桃树、杏树、梨树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排 比的修辞手法,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感和气势,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 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1 - 3段。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第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谁能说说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的迎春活动等景物。 2. 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精读课文
1. 春草图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草的
明确:作者从春草的情态、颜色、质地等方面进行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出了 春草的顽强生命力和不经意间生长出来的情态;“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鲜嫩和生机 勃勃;“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的茂盛。
(2)提问:“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话写出了人 们在春天里的什么活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在春天里自由自在、欢快愉悦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
(3)提问:“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句话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草
明确:这句话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草,“风轻悄悄的”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草软绵绵的” 写出了春草的柔软。
2. 春花图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花的
明确:作者从春花的数量、颜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春花的繁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 了春花的鲜艳多彩;“花里带着甜味儿”写出了春花的香味。
(2)提问:“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闹” 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的忙碌,烘托出春天的热闹气氛,使画 面更加生动形象。
(3)提问:作者在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 霞,白的像雪”;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春风图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风的
明确: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芳香;“鸟儿 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悦 耳。
(2)提问:“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 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中的“卖弄” 一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卖弄”一词用得好。“卖弄”本是贬义词,意为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在这里, 作者用“卖弄”一词,赋予鸟儿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在春天里欢快鸣叫的情景, 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4. 春雨图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
明确:作者从春雨的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进行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 斜织着”写出了春雨的细密;“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的轻盈;“树叶儿 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了春雨的滋润。
(2)提问:“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 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静默”一词将房屋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中
房屋的安静,烘托出春天的宁静祥和。
(3)提问:作者在描写春雨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了春雨的形态、色彩、声 音等,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侧面描写了树叶、小草在春雨中的 表现,如“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树叶和小草的变化,衬托出 春雨的滋润。
5. 迎春图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人们迎春的情景的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如“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 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展现了人 们在春天里的精神面貌和对生活的热爱。
(2)提问:“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 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是人们在春天里的感慨,也是对春天的赞美。它在文中起到 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三)总结全文
1. 提问: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生活的热爱。
2. 提问: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春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致 描绘,如春草的嫩绿、春花的鲜艳、春风的柔和、春雨的细密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 机勃勃。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4)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进行描写,结构严谨,层次分
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变化和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明确:示例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示例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示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
明确:示例: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河边的柳 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春姑娘的长发。草地上,小草探出了 头,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红 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斑斓,美丽极了。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春天 的到来欢呼。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春天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希望同学们能够珍 惜春天的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 美,用自己的笔描绘出美好的生活。
(六)布置作业
1. 仿照《春》的写法,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