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课件(共27张PPT2份视频)-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课件(共27张PPT2份视频)-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通过分析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2.结合湿地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实际问题,通过建构模型,解释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内涵及其关系。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学习目标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今年首个生态日,我国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
资料1:
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湿地是我国疣鼻天鹅最大的繁殖地,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类在此繁衍生息,被称为“疣鼻天鹅的故乡”。疣鼻天鹅是一种大型的游禽,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偶吃软体动物和昆虫及小鱼。
思考:
1.请描述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可能具有的食物网。
2.请据此描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3.如果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和物质的输入或输出,还能否维持相对稳定?
任务一:认识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1.请描述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可能具有的食物网。
2.请据此描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3.如果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和物质的输入或输出,还能否维持相对稳定?
水草
疣鼻天鹅
软体动物
小鱼
昆虫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流动:太阳能→生产者→各营养级生物 →热能
分解者→热能
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如果能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则生态系统可以维持相对稳定,反之则不能。
1.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也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
特点:动态平衡
资料2:
热带雨林生长着众多的乔木,树干高大挺直,常具有板状根,其群落结构复杂,昆虫、两栖类、爬行类等变温动物在这里广泛分布,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热带雨林
思考:
1.乌梁素海湿地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何差异?
2.当受到干扰时,上述两种生态系统哪种更容易遭到破坏?当遭到同种程度破坏时,哪种更容易恢复?为什么?
湿地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小于热带雨林
任务二: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态模拟:假如人为同时破坏两种生态系统中的植被,请同学们观察二者会发生什么?
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正常范围
实线: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虚线: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不易遭到破坏,恢复缓慢
易遭到破坏,但恢复较快
局部火灾后的森林恢复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和维持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不受破坏的能力,称为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破坏后,自身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
庞大根系抗干旱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其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如何?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进行了连续24年的长期定位监测,发现物种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正常范围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物种多样性的高低
核心概念1
动手试试,建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数学模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核心概念2)
相比于传统农业,20世纪后,人们开始有目的地把乔木、灌木和农作物、牧草的种植,甚至畜牧业生产放在同一片土地上,形成混农林业生态系统。结合之前所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混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形成了具有复杂结构的生态系统,可以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拓展应用
阿拉斯加的苔原
苔原等生态系统因其特殊的环境导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
资料3:
长白山苔原带自绝顶而下至海拔2000米上下,土层甚薄、风力巨大、气候严寒,导致植被类型较少,且木本矮小、多呈匍匐状,生长期不过两个月左右。1986年,受台风破坏,到目前只有一小部分恢复了原始植被类型。
任务三:认识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
过度放牧
火山喷发
泥石流
生物入侵
内部因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0《昆虫迁徙》,结合乌梁素海湿地候鸟群的迁徙行为,思考生物迁徙如何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多数迁徙性生物都提供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传播花粉或种子、参与害虫防治、或者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干旱易导致蝗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极大。
拓展迁移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类越来越频繁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草原湖畔“护鸟人”
大山深处“护林人”
河边的“清道夫”
沙漠绿色“守护神”
大山里的“水医生”
江边“护鱼人”
所以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据生态学原理,用行动保护生态……
保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动态平衡)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负相关
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影响
各种因素
影响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科学干预,保护生态环境
尽力改善
维护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
乌梁素海作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也是工业、生活废水的唯一承泄渠道,加之生态补水不足,乌梁素海的生态一度亮起红灯。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对于乌梁素海湿地的生态保护,你有什么建议?
·严格监管污水处理合格后排放
·鼓励农民少用化肥,加强宣传教育
·保护栖息地的动植物,逐渐恢复物种多样性,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
·周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治理,人为助力生态恢复
情境检测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1
目的要求
1.分析维持生态瓶中生物生存所需的无机环境
2.探究使小型生态系统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的条件
2
实验原理
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具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其成分构成越相对多样且比例合理,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能力越强,所制作出来的生态瓶越能维持较长时间。
实践应用
3
材料用具
小鱼,螺,金鱼藻,浮萍;澄清池水,细沙;带有塞盖的塑料容器,凡士林。
4
方法步骤
热水清洗容器及塞盖
用塞盖封闭容器,用凡士林密封
放在合适的位置,观察记录
容器底部铺一层细沙,注入澄清池水
放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生物
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