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人类的太空探索》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人类的太空探索》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2课时:人类的太空探索)
课题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七上第一章《地球》的第一节,主要包括“地球在宇宙中”和“人类的太空探索”的两部分。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我们探索太空的基础。第二部分“人类的太空探索”,从人类(主要是美国和苏联)到我们中国,感受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同时认识到我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课本回应了很多人都会的疑问:“太空探索花费巨资,有意义吗?”
2022新课标要求 太空探索: ①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②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资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包括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能力。 3.【区域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区域,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分布。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作为初中地理第一课,需注意小学与初中知识衔接和学习方法过渡。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宇宙感兴趣,但小学缺乏天文学课程,学生主要通过新闻和影视获取天文信息,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教学应采取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培养学科兴趣、科学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
重点 难点 1.了解国际和国内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 2.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太空探索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视频导入】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观看视频 选取《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视频导入,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欲望。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教师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了解了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请看下表。 【教师小结】地球之所以适宜人类生存,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1)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外部因素:一是安全的宇宙环境——行星各行其道;二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正处壮年。(2)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内部因素:一是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使地表具有适宜温度;二是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三是地球上有液态水。 (承转)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理论基础。 【板书】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2.人类的太空探索 【方法指导】请同学们阅读图1.2-1.4和课本P8-10,思考问题。 问题引领1:国际上取得的太空探索成就。 【教师】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国际上(主要是苏联和美国)在太空探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学生】太空探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方面 【教师】回答很好。大家注意按照年代(或时间)顺序看图1.3,比较苏联和美国哪个国家取得的成就更大一些?这体现了什么优势? 【学生】美国,科技进步优势。 问题引领2:中国太空探索成就。 【教师】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太空探索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9和图1.4,说一说我国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填写下表。 时间阶段性成就1970年2003年2007年2016年2021年2022年
【教师小结】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问题引领3: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教师】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人类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太空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同时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家园。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分析思考 用比较法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用比较法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研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填表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读图观察能力 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表格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法,按照时间顺序了解苏联和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成就,理解科技进步优势的重要意义。 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
课堂 练习 完成课本P10活动题——了解我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作为七年级上册地理开篇内容,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优点:运用丰富的宇宙景观图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加入趣味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内容衔接自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中国航天成就资料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可能存在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希望得到更多反馈以改进教学。
板 书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2.人类的太空探索 (1)国际上取得的太空探索成就 (2)中国太空探索成就 (3)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特色资源分析和 技术手段说明 用比较法探究式教学:运用比较法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内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讨论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收集大量的世界和中国探索太空的素材,使课堂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通过探究“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使本节课达到了高潮,在讲解“中国太空探索成就”时,要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这一课时,要注意初一学生的学情,不能过度拓展和延伸提高难度,增强学习兴趣是首要的。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