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揣摩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的 相处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散 步》。
2. 板书课题:散步
(二)作者介绍
1.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 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 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写作背景: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 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 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 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 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
产生了。
(三)字词积累
1. 出示字词:
散步 (sàn) 莫怀戚 (qī) 熬(áo) 嫩芽 (nèn)
咕咕(gū) 分歧(qí) 一霎间 (shà) 水波粼粼 (lín)
拆散 (chāi)
2. 强调字音:
熬 ( áo): 注意读音,不要读成“āo”。 嫩 (nèn): 鼻音,不要读成 “lèn”。
霎 (shà): 注意读音,不要读成 “chà”。 粼 (lín): 前鼻音,不要读成 “líng”。
3. 解释词语:
随意:任由自己的意思。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霎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问题:
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3. 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
明确:散步的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
“儿子”。
明确: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是“我”决定委 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五)深入探究
1.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认为文中的“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我”是一个孝顺、善良的人。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的 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可以看出“我”为 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要母亲出来散步,对老年人有好处。
明确: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人。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 意:‘还是走小路吧!’”可以看出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子为难。
明确:妻子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以看出妻 子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
明确:儿子是一个天真、聪颖、乖巧、活泼的人。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以看出儿子的天真、聪颖;从“我的儿子还小,他 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说:‘走大路。’儿子欣然接受,没有一点儿蛮横无理的态度”可 以看出儿子的乖巧、活泼。
明确:这是一个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的家庭。
(六)分析写作手法
1. 提问:文章通过一件小事——散步,展现了一个家庭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 好处
明确: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深刻的主题,使文章更具有 感染力和表现力。
2.提问: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例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通过“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 过严冬的情景,也反映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同时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和生命的坚韧。
(七)课堂小结
1. 总结文章内容: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展现了 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2. 强调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德。
(八)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步》这篇文章,谁能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 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2. 提问: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我”是一个孝顺、善良的人;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人;妻子是一个 温柔、贤惠的人;儿子是一个天真、聪颖、乖巧、活泼的人。
(二)品味语言
1. 出示句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 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 提问:这些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 为什么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将现在与过去对举,
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 眼前,增加了文字的厚度。
明确:“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 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明确:“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 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 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明确:“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
说明母亲度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明确:“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这句话通过 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和妻子对母亲和儿子的关爱,体现了家庭的温暖。
明确:“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通过细节描 写,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为儿子着想,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呵护小辈的老人。
明确:“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 现出小家伙的天真、聪颖。
明确:“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通过 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 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三)分析语言风格
1. 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除了两处景物描写,本文没有多少形容词和 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但若干语句简约而耐人咀嚼。
2. 提问: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语言风格
明确:例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 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语句,简洁明了,却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四)探讨写作风格
1. 提问: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选取平凡小事,以小见大立意。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
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如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这件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 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提问:这种写作风格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明确: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善于发现小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小 见大,使文章更有内涵和深度。
(五)拓展延伸
1. 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2. 提问: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 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学了这篇文章后, 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
明确: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如以前与父母有分歧时,可能会任性、发脾气,不理解父 母的苦心。学了这篇文章后,会更加理解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遇到分歧时会主动沟通,寻 求解决办法。
3.提问: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深情地向你的 亲人诉说;也可以写到贺卡上,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
明确:例如,“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愿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亲 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如阳光般温暖,我会永远珍惜这份亲情。”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 珍贵,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小见大的立意、朴素亲切的语言、精心营构的语句、对称句 的运用等。
(七)布置作业
1. 真诚行动:爱要说出口,更要有行动。回家常为父母、家人做点事:捶捶背、洗洗脚、 揉揉肩……相信你能做到!
2.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篇短文,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