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据此完成问题
江苏 广东 福建 新疆 西藏 青海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 743 511 338 10 2 8
民族(个) 56 56 56 55 20 54
1.根据表格,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 B.东南人口稀少,西北人口稠密
C.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稠密 D.南部人口稀少,北部人口稠密
2.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的格局是(  )
A.大散居,小聚居,分区独居 B.小散居,大聚居,分区独居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3.(2024八上·杭州期末)我国地势大致呈甲、乙、丙三级阶梯分布(如图)。以下阶梯信息描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②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A.第一级阶梯—甲—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③
B.第一级阶梯—甲—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①
C.第一级阶梯—丙—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③
D.第一级阶梯—丙—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①
(2024八上·杭州期末)福建海坛岛面积约277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问题。
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牧业
7.(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关于浙江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②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③全省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④钱塘江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八上·杭州期末)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2021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预计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8.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经过渝、川、滇、藏四省区 B.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气温低,降水少,风沙大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
③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
④消除沿线的地震等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4八上·杭州期末)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黄河、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游多峡谷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④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技术比较薄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12.(2024八上·杭州期末)“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中法战争
13.(2024八上·杭州期末)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时,张之洞发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的感慨。该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后果有(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京师大学堂 ②民报 ③青年杂志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③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15.(2024八上·杭州期末)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16.(2024八上·杭州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挽救民族危亡
C.实现民主共和 D.实行君主立宪
17.(2024八上·杭州期末)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  )
A.提出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
18.(2024八上·杭州期末)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19.(2024八上·杭州期末)民国时期,保守的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
20.(2024八上·杭州期末)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2024八上·杭州期末)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先后发表了《统一的国民运动》、《孙传芳自己想想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由此可见,该刊(  )
A.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B.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锐
C.强调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 D.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展
22.(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23.(2024八上·杭州期末)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24.(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开辟敌后战场 D.解放战争胜利
25.(2024八上·杭州期末)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6.(2024八上·杭州期末)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D.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7.(2024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28.(2024八上·杭州期末)“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材料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 B.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觉醒
C.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9.(2024八上·杭州期末)以下关于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或军事行动所取得的战果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战役或军事行动 取得战果
① 孟良崮战役 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③ 辽沈战役 攻占辽宁、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④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24八上·杭州期末)“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七七事变 B.抗战胜利、九一八事变
C.南京解放、八一三事变 D.抗战胜利、一 二八事变
31.(2024八上·杭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支流众多。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经过近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甲为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示意图。图乙为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量。
图甲 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 图乙 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
(1)海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   ;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受其影响此时海河流域进入   (汛期/枯水期)。
(2)海河流域的河流在流向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3)指出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并说出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
32.(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清政府“自强”的手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失败说明了什么?
(4)“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你认为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33.(2024八上·杭州期末)百年党史,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某同学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时,以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为线索整理了下列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历史事件,使材料一、二表述完整。
①   ;②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则信息,阐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分布格局。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1.可以看到位于东南部的省区,例如江苏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人口密度大,位于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新疆、西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小,因此我国人口分布是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系数,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全国各地,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甲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的东侧,属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乙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的西侧,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侧,属于地势第二阶梯上, 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丙区域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的西侧,属于地势第三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地势可划分为中国第一级阶梯、中国第二级阶梯与中国第三级阶梯共三级阶梯。 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阶梯第一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阶梯第二级主要分布在我国主要高原,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海拔1-2千米 阶梯第三级主要分布在我国主要平原,海拔500米以下。
【答案】4.B
5.D
6.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 海坛岛的民居特点主要表现为低矮、屋顶缓、窗大。 海坛岛,位于福建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当地民居的设计和建造。岛上的民居适应了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长冬短、风大、雨少、蒸发强。由于岛上的土壤层较薄,地貌大多岩石裸露,盛产花岗岩,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就地取材,使用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作为墙体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及屋顶结构,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民居。
4.根据材料当中的“ 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 ”可以得知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风力强劲,所以导致地表不长草,B正确,降水多、日照强和气温高无法从材料当中体现,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AC、海坛岛的风力大,为了降低风大对房子的损害,房屋比较低矮,AC错误;
B、海坛岛的风力很大,窗户大可以使得大风吹进屋子内,不利于房屋的安全,B错误;
D、海坛岛风力大,低矮的房子、缓缓的屋顶和小窗可以减少风对房屋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D
6.海坛岛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当地的居民主要从事的是渔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①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南部,①正确;
②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②错误;
③浙江省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③错误;
④钱塘江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因此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答案】8.B
9.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川藏铁路的概况和意义。一般来说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外运;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等。 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加强地区间文化信息交流;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8.A、渝是重庆市的简称,川藏铁路没有经过重庆市,A错误;
B、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B正确;
C、川藏铁路沿线纬度较低,四川盆地境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C错误;
D、川藏铁路经过的河流当中有的注入太平洋,并非全部注入印度洋,D错误。
故答案为:B
9.①川藏铁路开通后,可以方便西藏的物资对外销售,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①正确;
②川藏铁路的开通可以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②正确;
③川藏铁路的开通可以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③正确;
④铁路的开通不能消除沿线地区的自然灾害,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①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多峡谷,因此河流的流速快,河流的水量丰富,使得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② 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是黄河的现象,长江没有,②错误;
③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泥沙淤积,③错误;
④ 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和长江的概述。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位于青海省。
11.【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税率的下降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关系,A错误;
B、材料当中没有体现中国的手工业技术薄弱,B错误;
CD、由图表可知,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协定关税的影响,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12.【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这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通过描绘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场景,表达了对其伟大功绩的颂扬。诗中的“湖湘子弟”指的是湖南籍的士兵,而“新栽杨柳三千里”则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在新疆广植树木,改善环境的举措。这首诗不仅纪念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他对新疆开发和建设的贡献,C正确,AB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付新疆。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又称“左宗棠收复新疆” ,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13.【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①错误;
②《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②正确;
③《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正确;
④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青年杂志》是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一本杂志,由陈独秀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于1965年9月成立于上海,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化探索的顺序,我国近代化的探索按照时间顺序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5.【答案】D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事件的时间是1898年,人物是光绪帝、康有为和梁启超,内容是改革政府机构,可知反映的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人物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日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6.【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 “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用生命来唤醒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邓世昌为国家牺牲自我,是民族英雄,他们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做出的牺牲,B正确,AC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5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谭嗣同被荐进京。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新政并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为变法献身,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终年33岁。
1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中共二大在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错误;
B、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在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首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B错误;
C、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C正确;
D、 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的事件是辛亥革命,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全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是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及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中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ACD三项和题干对联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花岗起义是题干描述的起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人民道德的破坏,A错误;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上并不是是放纵私欲,而是解放人的思想,B错误;
C、新文化运动没有导致社会动乱不息,C错误;
D、新文化使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伦理纲常,因此保守知识分子视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①③④正确,反对华北自治是抗日战争时期,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2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A、中共三大的召开推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A错误;
B、材料当中的是打倒军阀,和中日矛盾没有关系,B错误;
C、材料当中没有体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C错误;
D、 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发表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时间和目的。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其兵力达70万人。
22.【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古田会议,于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田会议的相关史实。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教训,批评纠正了党内军内滋长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和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3.【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可据“根据地”得出答案,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4.【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国民革命运动一般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A错误;
B“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材料当中的时期正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B错误;
C、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华北抗战进入了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新阶段,开辟了敌后战场,C错误;
D、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9年,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加强对事件时间的把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25.【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宣传了革命思想,扩大是党的影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对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BC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识记长征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6.【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 ,A错误;
B、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错误;
C、 1936年发动的事变也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C正确;
D、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基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终结,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时间和影响。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是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兵谏,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着中国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这一事件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了团结抗日,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27.【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的依据是日本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改变了速决战方针,导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正确;
B、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B错误;
C、194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大反攻开始,C错误;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和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武汉会战的意义。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场至关重要战役。在此期间,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尽管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却极为深远。此战极大的鼓舞人们的斗争信心,同时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以及人才战略战役至大后方争取了时间。
28.【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依据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所以A项符合题意; 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 、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觉醒 和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材料当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9.【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 孟良崮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正确;
②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②错误;
③辽沈战役 攻占辽宁、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③正确;
④平津战役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战役意义。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30.【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东北十四年的大耻”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长达十四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此外,文中提到的“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中的“中国五十年”指的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这五十年,进一步印证了文中所指的“空前的胜利”和“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对应的是抗战胜利和九一八事变,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1.【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汛期
(2)由西、北、南三面向东汇集,注入渤海。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干支流水量大;上游位于山区,落差大,水流快速汇入干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速度减慢,泄洪不畅
(3)拦蓄洪水,拦蓄泥沙;排涝泄洪,减少洪涝灾害;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可以看到海河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的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的气温高,夏季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多,因此河流进入汛期。
(2)根据图甲可以看到,海河流域的支流从西面、南面和北面汇入注入东面,最终注入渤海。气候方面 ,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区,气候特征为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这种气候条件导致雨水迅速而大量地降落,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夏季的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大量的雨水迅速汇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洪水 。 地形方面 ,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势平坦且低洼,这样的地形特点导致排水不畅,雨水无法迅速排出,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此外,海河支流众多,形成扇状水系,在夏季整个流域进入汛期时,众多支流的水汇入干流,增加了发生洪涝的可能性。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了河道的正常排水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 。
(3)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 这一目的的实现,可以有效地拦蓄雨季的降水,调节下游地区的下泄水量,从而减轻防洪压力。在枯水期,这些储存的水可以被供应给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用于生产生活,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 。此外,这样的水库建设还有助于涵养水源和拦截泥沙,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灌溉也有积极作用 。 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是减缓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新开河道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主要为了加快河水的排泄,减缓洪涝灾害。
【点评】本题考查海河的水文特征和洪灾多发的原因。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
32.【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2)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第二次鸦片战争途径;采纳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3)政治制度;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挽救不了中国。
(4)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知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时间是1840年开始的,是因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一个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还有一个威胁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当中“ 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可知清政府发动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3) 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这个救国之道是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因为之前洋务运动的失败,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
(4)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可知这次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告诉我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3.【答案】(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或: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3)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图中的事件一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为五四运动,事件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材料一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材料二的事件是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答案不限,三个事件都可以选择,第一个事件生死攸关,力挽狂澜,可知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战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知是平型关大捷;第三个事件是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历史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 / 1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据此完成问题
江苏 广东 福建 新疆 西藏 青海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 743 511 338 10 2 8
民族(个) 56 56 56 55 20 54
1.根据表格,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 B.东南人口稀少,西北人口稠密
C.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稠密 D.南部人口稀少,北部人口稠密
2.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的格局是(  )
A.大散居,小聚居,分区独居 B.小散居,大聚居,分区独居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答案】1.A
2.C
【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分布格局。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1.可以看到位于东南部的省区,例如江苏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人口密度大,位于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新疆、西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小,因此我国人口分布是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系数,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全国各地,C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上·杭州期末)我国地势大致呈甲、乙、丙三级阶梯分布(如图)。以下阶梯信息描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②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A.第一级阶梯—甲—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③
B.第一级阶梯—甲—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①
C.第一级阶梯—丙—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③
D.第一级阶梯—丙—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①
【答案】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
【解析】【分析】甲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的东侧,属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乙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的西侧,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侧,属于地势第二阶梯上, 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丙区域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的西侧,属于地势第三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地势可划分为中国第一级阶梯、中国第二级阶梯与中国第三级阶梯共三级阶梯。 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阶梯第一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阶梯第二级主要分布在我国主要高原,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海拔1-2千米 阶梯第三级主要分布在我国主要平原,海拔500米以下。
(2024八上·杭州期末)福建海坛岛面积约277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问题。
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牧业
【答案】4.B
5.D
6.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 海坛岛的民居特点主要表现为低矮、屋顶缓、窗大。 海坛岛,位于福建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当地民居的设计和建造。岛上的民居适应了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长冬短、风大、雨少、蒸发强。由于岛上的土壤层较薄,地貌大多岩石裸露,盛产花岗岩,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就地取材,使用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作为墙体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及屋顶结构,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民居。
4.根据材料当中的“ 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 ”可以得知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风力强劲,所以导致地表不长草,B正确,降水多、日照强和气温高无法从材料当中体现,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AC、海坛岛的风力大,为了降低风大对房子的损害,房屋比较低矮,AC错误;
B、海坛岛的风力很大,窗户大可以使得大风吹进屋子内,不利于房屋的安全,B错误;
D、海坛岛风力大,低矮的房子、缓缓的屋顶和小窗可以减少风对房屋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D
6.海坛岛沿海分布,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当地的居民主要从事的是渔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关于浙江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②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③全省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④钱塘江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①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南部,①正确;
②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②错误;
③浙江省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③错误;
④钱塘江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因此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2024八上·杭州期末)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2021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预计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8.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经过渝、川、滇、藏四省区 B.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气温低,降水少,风沙大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9.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
③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
④消除沿线的地震等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B
9.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川藏铁路的概况和意义。一般来说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外运;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等。 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加强地区间文化信息交流;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8.A、渝是重庆市的简称,川藏铁路没有经过重庆市,A错误;
B、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B正确;
C、川藏铁路沿线纬度较低,四川盆地境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C错误;
D、川藏铁路经过的河流当中有的注入太平洋,并非全部注入印度洋,D错误。
故答案为:B
9.①川藏铁路开通后,可以方便西藏的物资对外销售,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①正确;
②川藏铁路的开通可以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②正确;
③川藏铁路的开通可以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③正确;
④铁路的开通不能消除沿线地区的自然灾害,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杭州期末)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黄河、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游多峡谷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④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①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多峡谷,因此河流的流速快,河流的水量丰富,使得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② 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是黄河的现象,长江没有,②错误;
③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泥沙淤积,③错误;
④ 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和长江的概述。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位于青海省。
11.(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技术比较薄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税率的下降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关系,A错误;
B、材料当中没有体现中国的手工业技术薄弱,B错误;
CD、由图表可知,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协定关税的影响,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12.(2024八上·杭州期末)“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中法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这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通过描绘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场景,表达了对其伟大功绩的颂扬。诗中的“湖湘子弟”指的是湖南籍的士兵,而“新栽杨柳三千里”则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在新疆广植树木,改善环境的举措。这首诗不仅纪念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他对新疆开发和建设的贡献,C正确,AB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付新疆。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又称“左宗棠收复新疆” ,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13.(2024八上·杭州期末)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时,张之洞发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的感慨。该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后果有(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①错误;
②《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②正确;
③《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正确;
④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京师大学堂 ②民报 ③青年杂志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③④② B.④①②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青年杂志》是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一本杂志,由陈独秀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于1965年9月成立于上海,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化探索的顺序,我国近代化的探索按照时间顺序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5.(2024八上·杭州期末)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答案】D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事件的时间是1898年,人物是光绪帝、康有为和梁启超,内容是改革政府机构,可知反映的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人物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日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6.(2024八上·杭州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挽救民族危亡
C.实现民主共和 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 “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用生命来唤醒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邓世昌为国家牺牲自我,是民族英雄,他们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做出的牺牲,B正确,ACD与其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5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谭嗣同被荐进京。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新政并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为变法献身,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终年33岁。
17.(2024八上·杭州期末)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  )
A.提出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A、中共二大在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错误;
B、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在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首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B错误;
C、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C正确;
D、 标志着清朝统治走向崩溃的事件是辛亥革命,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全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是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2024八上·杭州期末)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及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中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ACD三项和题干对联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花岗起义是题干描述的起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
19.(2024八上·杭州期末)民国时期,保守的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A、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人民道德的破坏,A错误;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上并不是是放纵私欲,而是解放人的思想,B错误;
C、新文化运动没有导致社会动乱不息,C错误;
D、新文化使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伦理纲常,因此保守知识分子视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024八上·杭州期末)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①③④正确,反对华北自治是抗日战争时期,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21.(2024八上·杭州期末)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先后发表了《统一的国民运动》、《孙传芳自己想想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由此可见,该刊(  )
A.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B.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锐
C.强调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 D.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A、中共三大的召开推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A错误;
B、材料当中的是打倒军阀,和中日矛盾没有关系,B错误;
C、材料当中没有体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C错误;
D、 20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发表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时间和目的。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其兵力达70万人。
22.(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古田会议,于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田会议的相关史实。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教训,批评纠正了党内军内滋长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和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3.(2024八上·杭州期末)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可据“根据地”得出答案,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4.(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开辟敌后战场 D.解放战争胜利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国民革命运动一般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A错误;
B“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材料当中的时期正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B错误;
C、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华北抗战进入了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新阶段,开辟了敌后战场,C错误;
D、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9年,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加强对事件时间的把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25.(2024八上·杭州期末)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宣传了革命思想,扩大是党的影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对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BC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识记长征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6.(2024八上·杭州期末)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1936年发动的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D.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 ,A错误;
B、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错误;
C、 1936年发动的事变也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C正确;
D、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基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终结,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时间和影响。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是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兵谏,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着中国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这一事件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了团结抗日,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27.(2024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的依据是日本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改变了速决战方针,导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正确;
B、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B错误;
C、194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大反攻开始,C错误;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和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武汉会战的意义。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场至关重要战役。在此期间,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尽管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却极为深远。此战极大的鼓舞人们的斗争信心,同时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以及人才战略战役至大后方争取了时间。
28.(2024八上·杭州期末)“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材料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 B.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觉醒
C.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依据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所以A项符合题意; 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 、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觉醒 和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材料当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9.(2024八上·杭州期末)以下关于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或军事行动所取得的战果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战役或军事行动 取得战果
① 孟良崮战役 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③ 辽沈战役 攻占辽宁、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④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 孟良崮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正确;
②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②错误;
③辽沈战役 攻占辽宁、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③正确;
④平津战役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战役意义。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30.(2024八上·杭州期末)“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七七事变 B.抗战胜利、九一八事变
C.南京解放、八一三事变 D.抗战胜利、一 二八事变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东北十四年的大耻”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长达十四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此外,文中提到的“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中的“中国五十年”指的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这五十年,进一步印证了文中所指的“空前的胜利”和“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对应的是抗战胜利和九一八事变,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1.(2024八上·杭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支流众多。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经过近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图甲为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示意图。图乙为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量。
图甲 海河流域水系及其水利工程 图乙 海河流域某地的气温与降水
(1)海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   ;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受其影响此时海河流域进入   (汛期/枯水期)。
(2)海河流域的河流在流向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历史上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3)指出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并说出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汛期
(2)由西、北、南三面向东汇集,注入渤海。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干支流水量大;上游位于山区,落差大,水流快速汇入干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速度减慢,泄洪不畅
(3)拦蓄洪水,拦蓄泥沙;排涝泄洪,减少洪涝灾害;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可以看到海河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的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的气温高,夏季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多,因此河流进入汛期。
(2)根据图甲可以看到,海河流域的支流从西面、南面和北面汇入注入东面,最终注入渤海。气候方面 ,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区,气候特征为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这种气候条件导致雨水迅速而大量地降落,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夏季的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大量的雨水迅速汇入河流,超过了河流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洪水 。 地形方面 ,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势平坦且低洼,这样的地形特点导致排水不畅,雨水无法迅速排出,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此外,海河支流众多,形成扇状水系,在夏季整个流域进入汛期时,众多支流的水汇入干流,增加了发生洪涝的可能性。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了河道的正常排水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 。
(3)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 这一目的的实现,可以有效地拦蓄雨季的降水,调节下游地区的下泄水量,从而减轻防洪压力。在枯水期,这些储存的水可以被供应给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用于生产生活,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 。此外,这样的水库建设还有助于涵养水源和拦截泥沙,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灌溉也有积极作用 。 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是减缓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新开河道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主要为了加快河水的排泄,减缓洪涝灾害。
【点评】本题考查海河的水文特征和洪灾多发的原因。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各支流河床上宽下窄,进入平原后,又因纵坡减缓,河床淤塞,河道泄洪能力大减,两河道之间却形成封闭型的河间洼地。洪水季节,河堤也易溃决。
32.(2024八上·杭州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清政府“自强”的手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失败说明了什么?
(4)“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你认为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2)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第二次鸦片战争途径;采纳西方的军事和技术。
(3)政治制度;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挽救不了中国。
(4)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以得知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时间是1840年开始的,是因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一个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还有一个威胁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当中“ 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可知清政府发动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3) 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这个救国之道是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因为之前洋务运动的失败,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
(4)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可知这次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告诉我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3.(2024八上·杭州期末)百年党史,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某同学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时,以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为线索整理了下列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历史事件,使材料一、二表述完整。
①   ;②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示事件之间的关系。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则信息,阐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答案】(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或: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3)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图中的事件一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为五四运动,事件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材料一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材料二的事件是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答案不限,三个事件都可以选择,第一个事件生死攸关,力挽狂澜,可知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战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知是平型关大捷;第三个事件是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历史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