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 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感受亲社会 行为的意义,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理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要不断提高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责任意识: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通过社会 实践塑造健康人格二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 一课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 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本课内 容通常包括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等方面。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社会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 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和参与社会 生活。然而,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同时,学生 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 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 绪,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认识 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帮助学生认识到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所在,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关爱他 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由于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教师 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 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结合具体 案例和情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五、教学过程【导入】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 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它们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 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它们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不 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 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 相当3、4岁的孩子。思考: (1)我们的成长环境与狼孩有何不同 (2)狼孩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学生: .教师:1、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2、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 长和发展起来。【自主预习】1.为什么个人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是什么)3.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或意义 (为什么) 4.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怎么做)【授新课】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 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展示图片】第一组: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教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第二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我们与社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千丝万缕教师: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 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知识小结: 个人成长与社会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 会成员。2.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案例分析】一路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路边行人围观并发表感慨。 “这是谁呀 ”“真是太可怜了!”“这人好象不行了哦!”“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 “我以后可要注意了!”这路人慢慢的动了几下,痛苦的结束了人生。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了抢救了机会而丧失了宝贵的 生命。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面对以上“看客”心态,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教师:对生命冷漠的现象,养成亲社会行为。【设置疑问】通过刚刚的自主预习,你知道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吗 学生: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表 现是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案例分享】结合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说说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意义 学生:…教师:原因一: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 亲社会行为。原因二: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原因三: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可以在 实践中发展和成就白己。原因四:只有主动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我们又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生: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 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资料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实地考察等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思考:结合以上的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学生:日常观察、与人交流、社会服务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旅游、购物、阅读报 纸杂志、浏览网页、电视、电影等媒体、社会调查等。六、课堂小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在社会中成长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七、课堂检测1.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A.学习社会知识 B. 帮助老年人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 社会成员的影响2.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 变坚强了。可见()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成长 B. 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C.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3.62岁兰文顺老人,10年义务照顾村里的五保老人。除了照顾五保村的老人外,对其他 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他也照顾到位,被大家公认为“敬老模范”。兰文顺老人的行 为 ( )①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②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白己的人生价值③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④是热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021年11月25日上午,青岛六中举行了“携手爱心共建暖冬”爱心募捐活动,同学 们以募捐的形式奉献爱心,通过捐赠书籍、学习用品、衣服等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 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为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用大家的 力量共同托起孩子学习生活的希望。【我分析】(1)青岛六中师生爱心募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我行动】(2)为了倡导同学们向青岛六中师生学习,你所在的中学团委会决定向全校 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的要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