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板》(说课)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教育同仁们:大家下午好。文以载道,诗以传道。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沈括的《活板》一文。活板,是毕昇活字印刷术的突出特征,也是我对于这篇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和立意。下面,我将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创新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活板》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1.说教材《活板》选自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探险科幻”为主题,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提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理解探险与科幻,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价值,了解古代科技发明的伟大成就,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本单元所遴选的课文,无论是斯科特、杨利伟,还是毕昇,他们都是沿袭着前人脚步的守正者,也是不断拓展着人类科学事业的创新人。这是这一节课,我设计理念的初衷,也应该是每一位教育人应走的前路。《活板》是一篇文言说明文,沈括仅用了三百余字,就将活字印刷术的来历、主要特征做了简要的说明。文本很简要,但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活板本身是一项创新发明,处处透露着发明者毕昇的匠人智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挖掘文本、体会创新、理解内涵。2.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的集中,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我的学生,他们的文言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学习意愿很强。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感于此,我以真实的情境为线索,以课堂活动为抓手,变难为易,以学促教,激发学习动力,提升核心素养。二、目标与重难点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熟知活板流程。2. 深入文本,体悟活板之“活”。3. 传承精神,守正亦有创新,感受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增强文化自信。其中目标1和3是重点,目标2为难点。《活板》,作为一篇文言说明文,用语简洁,流程复杂,有许多的文言现象。因此,深入文本,体悟活板之“活”,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大大地提升了印刷速率,且比德国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早了约四百余年。学生在积累文言的同时,更要真正地了解这项发明,增强文化自信,所以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二、方法与过程下面我重点呈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贯彻情境教学,提升思辨能力,文言融入生活,实践内化文本,这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而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我本节课的立足,而这也成了这一节课最大的创新点。1.情境是背景,为活动提供舞台。在正式开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前,我先以活板降临的视频渲染气氛,老工匠那双布满褶皱的双手,恰似活板这一行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教师不言一语,却将所有的教学语言都融入视频中,以视频为整节课张本,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而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也与文本高度地贴合。假如你穿越回北宋,开一家活板印刷店,遥远变得亲切,平静转为热情。学生们由旁观者变成了局中人,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内化文本内容,体悟匠人智慧。2.情境是线索,为活动提供媒介。本节课所创设的四个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情境展开,与情境紧密结合,将情境贯穿始终。第一活动:备开店。活板印刷店开业在即,请大家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开店所需要的原材料。学生们依次细读文本,通过圈点勾画出胶泥、铁板等物资,初步排除文言障碍。教师则需要展示提前试作的老师物料清单,学生结合文本找到物料清单蜡烛、木板的错误。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蜡的使用,是为了便于冷却后凝固字母,加热后拆卸面板。而以胶泥代替木板,则是因为木里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无论是胶泥,还是铁板,这些物料都体现了发明者的无穷智慧和独到匠心。推敲文本细节的同时,感悟活板的创新之处,强化学生对于活板印刷技术的认知。第二环节:培流程。为了让员工们快速地熟悉活板印刷流程,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绘制活板流程图,并进行现场讲解。学生二次精读文本,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模板流程图,并结合小组制图进行现场的讲解,孩子们的绘图可圈可点,讲解也十分惊艳。这一学习活动,既是课后思考题的变相延伸,也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有力抓手,以图文结合、讲绘一体的形式,深入体会活板的智慧与创新。第三环节:募投资。为了吸引投资人们为小店出资,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给大家介绍活板印刷具体“活”在 哪儿?学生们三次研读文本,结合具体的语句,总结活板之“活”,阐述活板卖点,以此招募投资。在巩固环节,男同学朗读活板之“活”,女同学则模拟画外音讲解的形式,朗读对应的文本句段。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完成对于活板文本的整体把握。第四环节:传古法。在现代,能否也开这样的一间活板印刷店呢?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述具体的理由。我以思辨性问题践行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策略,对内容和表达有所质疑和思考,引导学生去思考:守正与创新、传承与创造的关系。学生们各抒己见,一方认为不可行,在现代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活板的印刷速度太慢了,没有开店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则认为可行,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重温这项古老的发明。而这也是对于传统工业的一种传承。而教师在这里,则需要引导学生去真正思考价值的内涵。不是只有金钱,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精神财富才是最宝贵的遗产。而当学生们陷入沉思的时候,教师则顺势将课堂推向高潮,带领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伊始的那个活板视频,3.情境是载体,为育人提供土壤。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育人功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文化自信。因此,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再次利用关键字“活”,让学生思考如何调动“活”的头脑,承袭“活”的精神,使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再“活”起来,并引导学生一同将板书上的最后一处缺憾——价值活,补充完整。四、作业与板书4. 情境是推手,为活动提供动力。本节课所涉及的分层作业,既是学生的课堂思考的延伸,也是情境自然而然地生成,情境是本节课最大的推动力。必做题。如果股东们就在西安的大唐西市开一家古法活字印刷馆,请你写一篇文字稿,为前来体验的游客介绍活字印刷的方法。选做题,思考如何让大国匠心与传统工艺,在新时代重现光辉。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将课堂所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充满语文。而本节课的板书本就是一张活板,四周的字母紧紧地簇拥着关键字“活”,而这个“活”,既是本课的标题,也是活板的特征。既是学习的生成,亦是课堂的总结。每一个字母代表着活板的一个特征,随着学生们的慢慢补充,渐渐完善。最后的一处价值活,则是板书的点睛之笔,是整节课的精髓和升华,更是教学设计的设计与初衷。五、教学反思最后说说反思。这一节课,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创新点以外,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亮点:创新的同时,不忘守正。文言文教学不脱离文本,生动活泼的课堂绝不能离文太远。因此,我在每个环节都有意引导学生去文本当中找答案、找支撑。创新课,可以形式活,但不能忘记始于文本,展于文本,落于文本,生于文本。一节好课,要有活泼热闹,也要有厚重沉淀,要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有笑声,有掌声,也要有思想的回声。创设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是我在语文教学方面一如既往地秉承。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一路学习,一路践行,做“活力”的老师与活泼的学生,用灵活的方法教“鲜活”的语文。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