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重难点】1. 明清经济的繁荣与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2. 多角度认识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预习新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农业 (1)新物种传入:明朝中期,随着( ),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2)产量的提高:高产粮食作物( )、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3)经营: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很多农民还兼营( )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 )等行业中开设工场,使用( )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商业 (1)货币:自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 )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2)商人群体: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 )和晋商 (3)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地,兴起一大批( )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2. 局限:(1)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讲话的专制传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的产生(1)背景 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概述①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 ”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②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 ”,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3)评价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②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2.李贽的反传统思想(1)内容: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 ,蔑视 和 ,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3.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①黄宗羲:严厉抨击 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②顾炎武、王夫之:对宋明以来 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 ”。小说与戏曲1.小说时间 作者与代表作 价值元末明初 施耐庵 《 》 罗贯中 《 》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 )小说,开创了( )写作题材明朝中期 吴承恩 《 》 神话小说的杰作清朝 ( ) 《儒林外史》 ( )的杰作清朝中期 ( )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2.戏曲:A.传奇: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明朝( )、清朝孔尚任等为代表的作家。B.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其在舞台演出方面长期流行。C.京剧:( )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戏曲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科技1.传统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①代表:李时珍《 》、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②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2)徐宏祖的《 》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①与一些开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 ,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巩固训练】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 )A.倡导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3.《乾隆武宁县志》记载,乾隆时武宁县“开垦山之禁”,大批流民进入山区。当地有富户“待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垦山之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资者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关系有所变化 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C.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 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4.清初,政府有意劝导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居民发展多种经营,包括推广蚕桑、植棉、植树、畜牧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赖于(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B.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C.新航路开辟后的白银外流 D.手工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5.有学者认为:“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由此可知,该学者的主张( )A.强调格物致知 B.带有主观唯心色彩C.倡导个性自由 D.蕴含经世致用思想6.清朝时期,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画为业,将平常的蔬果草虫、用作食材的莲藕、餐桌上的葱等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源于( )A.民众审美情趣变化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D.士人传统观念改变7.明初制定《大明律》,将雇工与奴婢划在一起,同属贱民等级。而明神宗时期制定的有关缙绅地主存养奴婢的法律条款,把短工从雇工中划分出来,均“以凡人论”。这一变化反映了( )A.用工方式的根本改变 B.封建依附关系的弱化C.劳资矛盾的日益尖锐 D.政府法律效力的削弱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倾向于恢复“封建”和“井田”,他指出:“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 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应)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旧。”黄宗羲的这一思想( )A.抨击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反思了专制集权体制的弊端C.意在弘扬儒家民本思想 D.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9.明代阁臣严嵩“广市良田,遍于江西数郡”,又“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无虑数十所”,在北方,“畿内八府良田,半属势家”。明弘治年间,官僚马文升指出,天下屯田被“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据此可知,明代( )A.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B.财富的利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C.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 D.农民赋税沉重使贫富差距拉大10.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 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 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2.答案:A解析:A.材料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的推崇,要“以身践之“,身体力行的学风。B.材料只是强调王阳明的学问。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明末清初。D.材料没有体现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共同性。故选:A。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清代武宁县在垦荒过程中,当地富户出资雇佣流民垦植,反映了某种程度上的雇佣关系,故选A项;题干信息体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故C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政府诱导南方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多种经营,说明当时经济条件允许农民不全力从事自给性粮食生产,这有赖于国家粮食市场供给的相对充足和多种经营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稳定收入,即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A项正确;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并非政府倡导南方居民从事多种经营的依据,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而非外流,排除C项;清朝前期手工业技术并未取得革命性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强调心即理也,属于王守仁的主张,带有主观唯心色彩,B项正确;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主张,排除A项;王阳明心学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不倡导个性自由,排除C项;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强调经世致用,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将平常的....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符合普通人认知审美的世俗化的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可知,这一现象源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众审美情趣变化也是源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兴起于明末清初,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绘画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源于市民阶层的壮大,而不是士人传统观念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而明神宗时期制定的有关缙绅地主存养奴婢的法律条款,把短工从雇工中划分出来,均‘以凡人论’。”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短工数量不断增多,将短工从雇工中划分出来,不再同属贱民等级,一方面反映出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封建依附关系的弱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用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雇佣关系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排除C项;法律条款的变更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的法律效力并未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从黄宗羲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秦以来的政治体制(即专制集权体制)有所批评,并认为需要“通变”以恢复古代的“封建”等制度,这反映了他对专制集权体制弊端的反思,B项正确;材料主要关注的是“封建”和“井田”的恢复,以及对古今之变的看法,而并未直接抨击土地兼并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主要关注政治体制和历史变迁,并未直接涉及弘扬儒家民本思想,排除C项;此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历史变迁,并未展现出明显的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解析:10.答案:C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