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纲要(上)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并认识到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时空观念:了解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方位出现的边疆危机,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学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和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全面掌握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从民族振兴的角度感悟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纲领、影响及失败原因。
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历史作用。
3.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民族危机的主要表现及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
【预习新知】
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_ 受基督教布道书的影响,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__在广西传教,团结了许多穷苦百姓。
2.重要事件
(1)金田起义:1851 年____月,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2)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___,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政权。然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___、安 微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3)天京变乱: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后期斗争:_ 陈玉成、李秀成组成新的领导核心,暂时稳定局势。
(5)天京陷落:1864 年,洪秀全病逝。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行动纲领
(1)《_______》:提出了“四有”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3)评价
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②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洋务运动
1.背景:内忧外患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领土主权丧失。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西方国家的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 为目标的洋务新政,称之为洋务运动,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2、代表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 ,可以 ”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在维护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前提下,只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4、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5、主要活动
类型 口号 代表企业 创办者 地位
军用企业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第一家军用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
汉阳兵工厂 张之洞 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天津机器局 崇厚
民用企业 求富 开平煤矿 李鸿章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诞生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筹划海防 北洋水师 李鸿章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6、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7、评价
积极: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③洋务运动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④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局限:
只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失败原因)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概况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 、西南、 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 、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2.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 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
② 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 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③ 出兵占领 地区。
(2)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 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结果: 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 ,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4)意义: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西南、东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1)背景:1883年8月, 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 。
(2)经过
①1884年8月,法军偷袭 军港,炮毁 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 ,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 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
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 ,法军败退。
(3)结果: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清政府下达停战令,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4)台湾设省:1885年 ,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5)影响: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二)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通过 壮大了国力。图谋占领中国的 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 。
②直接原因:因 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 出兵。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①丰岛战役:日军在牙山口外 偷袭清朝运兵船。 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③黄海战役: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 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 。
④威海卫战役: 年2月,日军在 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 军港,北洋舰队覆灭。这也标志着开展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 》
4.《马关条约》的内容
内容 危害(影响)
割地 割让 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赔款 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埠 开放 、 、 、 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特权(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①《马关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
的深渊。
②巨额赔款使国家陷入财政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 的破产。;
5.余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①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 为首的 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②意义: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瓜分中国的狂潮
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 “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 ,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 ”。
2.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为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向欧洲列强大借款,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 ,英国租 ,德国租 ,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 。
③掠夺路矿利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 和 利权。
【巩固训练】
1.轮船招商局的规条中对股票的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别人,必须先赴本局告明,以便注册。惟只准售于华商”。此规定旨在( )
A.借鉴西方经营模式 B.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甲
C.保障企业的民族性 D.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其历史背景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取胜
C.中国边疆渡过了危机 D.总理衙门设立增强了国防意识
3.“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1864年5月,清廷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战争期间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并要求“认真收纳,年清年款”。在此后的数年间,长江中下游六省普遍开展了清赋。“清赋”之举意在( )
A.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
C.提高汉族官僚集团地位 D.恢复清廷的统治秩序
5.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协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原则,“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其所谓“原则”的推行( )
A.遏制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B.维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独立
C.化解了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D.触犯了其他列强在华权益
6.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一方面鼓励民间集资修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种状况( )
A.加深了国家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有利于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C.为社会阶层力量整合埋下种子 D.便利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急剧膨胀
7.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时,设计的体制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后来又说:轮船招商局“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革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B.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
C.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
D.致力于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8.1874年,日军兴兵侵华,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 )
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 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 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
9.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 )
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
10.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
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选择C:据材料信息可知,轮船招商局对股票转卖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只准售于华商,这体现其目的是保障洋务企业的民族性。排除A:轮船招商局发售股票体现了借鉴西方的经营模式,但“只准售于华商”才是该规定的目的所在和本题的解题关键。排除B: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民用企业,并不是民营企业。排除D:材料强调轮船招商局对股票转卖的规定,与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无关。
2.答案:A
解析: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故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其历史背景是左宗棠收复新疆,A符合题意;中法战争与新疆正式建省无关,排除B;中国边疆渡过了危机观点错误,排除C;总理衙门设立增强了国防意识与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A。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可以看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6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满足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在南方一些省份加收粮捐、亩捐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员整顿江南田赋,恢复正常的赋税制度,取消战争期间加征的苛捐杂税,目的是恢复统治秩序,D项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已被镇压,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整顿赋税,不是为发展经济,排除B项;清政府重用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寸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士不使变更为指归”可知,这一原则是将中国置于列强的共同统治之下,但是在形式上维护了中国的独立。,B项正确;这一原则实际上是认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而非遏制,排除A项;这一“原则”只是在形式上暂时淡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化解了”,排除C项;这一原则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不是触犯了其他列强的在华权益,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政治和财政危机,清政府通过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但又向列强出让筑路权,这导致路权丧失严重,民众利益受损,这也是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这些运动涉及几乎所有社会阶层,得出为社会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后便利了西方列强的对华资本输出,排除B项;官僚资本的急剧扩张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并未革除洋务企业的弊端,排除A;B.根据材料“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悦服众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企业由商人出资,合股的资本为商人所有,公司按照自己的规范章程制度管理。在实际的创办过程中无论在集资、组织经营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经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征,所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故B正确;C.因“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材料中没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排除D。
8.答案:D
解析:根据“强调沿海民间武装……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可得出左宗棠强调在防御外敌时除了要加强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民兵的建设,即强调兵民联合御敌体系,D项正确;民间力量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政府的军队,排除A项;“清醒”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只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海防”与“塞防”进行比较,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设立开平矿务局,除供给轮船招商局之外,“兼可顾民用”,并推动各省煤矿的进一步发展,可见洋务企业推动了当时经济现代化,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工业是民族工业的主体,A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出现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行为,C项中“社会共识”不能体现,排除。
10.答案:D
解析:D.正确,题干提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而宗法关系是传统政治社会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AB.与材料主旨不一致; C.错,太平天国主要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