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认识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会主又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指导。
2.了解新时期我国在经济发展.基建设施、国防科技、文化教育、人民生活水平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我国综合因力不断提升,增强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3.了解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活动,认识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学习重难点】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预习新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邓小平理论
(1)形成
①时间和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内容: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③意义: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发展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时间及主要代表人物: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4)写入党章: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载入宪法:2018年3月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宪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都居世界第一。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3)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2.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3.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并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1)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2)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3)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好声音。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1)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3)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全方位外交
(1)目的: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①构建大国关系框架:遵循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②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遵循“亲、诚、惠、容”理念。
③中非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非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④同欧洲和拉美:在相互增进了解和合作中展开新画卷。
⑤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如: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
(2)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3)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4)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5)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巩固训练】
1.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D.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2.L山西太原2023高一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3.受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支持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采用自主神威指令系统的众核处理器,在2016年6月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上,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这一成就( )
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
C.充分展示了社会信息化的利与弊 D.得益于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
4.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如图为部分内容)。这一安排( )
一、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二、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 三、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A.促进了港澳地区经济发展 B.深化了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C.推动了民间交往不断扩大 D.消除了两地间的经济贸易壁垒
5.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指( )
A.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保留军队
D.台湾工商界人士可回大陆投资
6.这一构想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一是尊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二是照顾当地人民的希望和利益,三是考虑国际,尤其是英、葡、美等国与当地的关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港澳台拥有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的自治权
B.回归后的港澳台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7.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提出要以更加有力的开放举措统筹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该纲要的提出( )
A.有利于“一国两制”实践的行稳致远
B.消除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差异
C.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D.彰显了港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从1997年1月24日开始,福建莆田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应邀赴台巡游102天,游历19个市县,驻跸34个妈祖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台胞称之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这说明( )
A.两岸都遵循一个中国原则 B.台湾民众认同“一国两制”
C.民间信仰交流密切两岸关系 D.两岸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9.1985年,党中央做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的决定,由此拉开了“百万大裁军”改革的序幕。经过精简缩编,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总部机关人员精简了50%,军官减少,官兵比例调整到了1:3.3。百万大裁军( )
A.旨在减轻国家的负担 B.推动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C.减轻军队的国防职责 D.说明国家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10.孔子学院是中国大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中外合作建立的官方机构。其当代价值是( )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数量表(截至2013年)
大洲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总计
孔子学院数/所 93 149 144 37 17 440
所在国(地区)/个 33 37 16 31 3 120
A.推动教育居世界先进水平 B.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选择D:材料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选择B:由材料可得我国在经济、交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这些成就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选择D:根据材料“采用自主神威指令系统的众核处理器”“运算速度夺得第一”可知,这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是在1995年。排除B:超级计算机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C:超级计算机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动力,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如信息安全问题等,但这些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
4.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内容,并未体现实际效果,排除A;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如“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说明了双方的签署进一步深化了内地与港澳的交流与合作,故B正确;材料属于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交往,并非民间交往,排除C;“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故选:B。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故B正确;ACD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选择C:根据“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及所学可知,材料论述的是“一国两制”构想,这一构想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包容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体现了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排除A: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和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同。排除B:“一国两制”下,回归后的港澳台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国家利益为主,而非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实践。选择A:根据材料“以更加有力的开放举措统筹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纲要是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深度合作的举措,这有利于“一国两制”实践的行稳致远。排除B:“消除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差异”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不是材料中的纲要。排除D:香港、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选择C:据材料“福建莆田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应邀赴台巡游102天^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可知,福建的妈祖金身受到了台湾民众的欢迎,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密切了两岸的关系。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有利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科技强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B项正确。人员的减少客观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但百万大裁军这一决策更多的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考虑,减轻国家负担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军队始终肩负了保家卫国的职责,排除C项;“国家安全问题得以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孔子学院是中国大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加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中外合作建立的官方机构”可知,孔子学院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所以孔子学院当代的价值是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居世界先进水平”的结论,排除A项;孔子学院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并不是要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排除B项;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015年才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