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共28张PPT)+3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共28张PPT)+3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我们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到什么呢?
传播道德力量,增强法治观念。
把握时代脉搏,聚焦国家发展。
纵览全球风云,品论时政热点。
树立正确三观,激扬青春风帆。
学科认识
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堂常规
课前2分钟提前准备好课本、红黑笔。
课前任务
课堂要求
1.积极参与课堂,忌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忌睡觉、忌贪玩!
2.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3.大胆的表达自己,积极回答问题,不要害怕说错!
课后要求
1.及时完成背诵任务。
2.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奏响中学序曲
政治认同:通过小学和初中生活的对比,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起点,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
道德修养:通过探究名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中学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
健全人格:通过规划初中未来生活,懂得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塑造全新的自我。
要求:阅读教材P2-5,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初中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机会,提出了哪些新挑战?
A
初中阶段在我们生命成长中有何重要意义、价值?
B
如何面对初中生活的各种可能与挑战?
C
自主学习
01
初中新变化
生 活
观 察
2024年7月,同学们告别了生活6年的学校、老师、同学,小学毕业是否意味着结束?
你所期待的初中生活是怎样的?
跨进中学校园,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这意味着一段新的生命旅程的开始,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我们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1.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天地(中学生活新在哪里)??
知识要点
同学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在校园里追逐打闹,而是井然有序地进行各项活动;每节课学到的知识更多了,需要认真地记笔记;
探究与分享
☆高年级学长给我们当起了校史讲解员。
☆语文老师给我们列出一长串课外阅读书目。
☆地理课上我第一次尝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班主任组织我们选举班委、制订班规和班训、设计班徽。
☆布告栏里贴满了社团招募新成员的启事。
(2)与小学相比初中生活有哪些变化
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样化,老师和同学的数量增多,课外活动增多,考试的频率增加。
(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新发现
(3)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
初中生活对我们有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生活和学习中。
开学以来,我在学校里经历了许多新鲜事。
视频:小学和初中的不同
校园里的“新鲜事”
进行了一周的军训
许多社团都在进行招新
地理课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班主任组织我们选举班委
进行劳动实践活动
开学领了七本新课本
除了新的名字,你发现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有何不同?
①富有挑战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
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
④在新的集体中,我们涵养品格,发展个性,提升自我。
2.初中阶段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我是
中学生
妈妈鼓励我说.......
老师告诉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步入初中生活,我期待自己取得进步……
新变化,新认识
3.初中阶段为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①家庭、学校、社会寄予我们更高的期望,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不断进步;
②越来越有活力,会合作,能包容;
③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④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02
初中的独特价值
阅 读
感 悟
走近伟人:
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周恩来194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别人的中学时代: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说:“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归国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赶往母校探望。每次路过母校,他都会说:“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从化学、几何学、矿物学、生物学到国文、哲学概论、伦理学、音乐、美术,从基础科学知识体系到做人的伦理道德,中学教育为钱学森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学森在晚年曾写下一段话,称有17个人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深远,12个人是求学期间的老师,其中中学老师就占了7位,这足见中学教育在他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在中学时代的故事?
结合这些人物故事,说一说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交流分享:
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4.初中阶段有哪些独特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 期”。拔节孕穗期,一般是期”。拔节孕穗期,一般是指 禾谷类作物从起身拔节至抽穗开花间的重要阶段。
“人生万事须自为,趾步江山即寥廊。”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壳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少年富有朝气,富有梦想。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
5.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初中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把准人生方向
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担当、历练、尽责
珍视当下
把握机遇
①初中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始终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
②我们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学生。
课堂小结
奏响中学序曲
初中阶段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初中阶段对我们成长的
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初中阶段为我们发展
提供新的机会的表现
正确面对初中生活
①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
②让我们收获成长的喜悦
③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④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①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②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培养兴趣的平台
③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的大门
④涵养品格,提升自我
志存高远,追梦远航;
越来越踏实,努力学习,勤于思考;
越来越包容,尊重他人,学会合作;
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取得更大进步
把准人生方向
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
1、告别了小学,我们迎来人生崭新的起点。在中学里,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但从“新起点”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面对的新起点主要是指( )
A.我们身体发育的新起点
B.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C.我们面对的新环境
D.我们面对的新友谊
B
片面
片面
片面
2、下面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对自己小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的比较:从这名同学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①他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②中学生活不断激发我们的潜能,
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中学生活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④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学 初中
学习的课程少 学习的课程多
社团活动有限 社团活动种类多
社会实践少 研学旅行等活动多
学习成绩还可以 有了更高的学习目标
D
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
3、踏进初中校门许久的小智仍然充满了迷茫,原来想象中美好的初中生活,竟然有这么多不如意。你认为此时小智应该( )
A.把一切不如意归咎于环境
B.为自我的适应能力差而自卑
C.积极寻求自身改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D.无所谓,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C
4、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说明( )
A、青少年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借助于他人评价
B、青春是美好难忘的,拥有了青春就一定能成功
C、青少年阶段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决定作用
D、青少年阶段为一生奠定重要基础,要加强教育引导
D
说法太绝对
5.一次,我写了篇文章,引了一首古诗,我自以为记性颇好,没有核对原诗,结果收到一封读者客气而又认真的来信,指出错处。我知道,不是自己的记性差了,而是当初记得不认真。这时我就生出一种懊悔的心情,恨不得重新回到中学时代,回到不留情面的刘老师身边,在那个时光充裕、头脑敏捷的年岁里,纠正记忆中所有的错误,填满知识的空白处。把那些由于贪玩而荒废掉的时光,都变成学习和刻苦努力的时光。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当然,这是一种梦想。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
——摘自冯骥才《哦,中学时代……》
(1)我”恨不得重新回到中学时代,蕴含了哪些道理?
(2)谁也不能回到过去”,我们应怎样抓住自己的中学时代?
作业布置
感谢您的耐心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