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

资源简介

4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写孙权劝 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孙权善劝的魅力、鲁肃爱才的品格及学习 的重要性。本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及各自不同的心理,感受文字独有的艺术 魅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积累文言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劝学之妙。 3.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从吕蒙就学后的惊人变化中,我们获得了什么启示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三国英雄
苏东坡有诗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就是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 代。你都了解三国时期的哪些英雄人物
预设:曹操刘备孙权 ……
说到孙权,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穿越到三国之吴国,去领略这位英雄的别样风采。 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
二、初读文本,讲英雄故事
(一)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生个读个评。 预设:
(1)字音
卿qīng 为 wéi 邪 yé 涉shè 猎 更gēng
(2)节奏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组内互读互查。 4.学生齐读。
(二)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交流分享,老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1)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一词多义:
见:了解,见往事耳
认清,知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 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4)虚词:
乃: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
质疑预设:
生1:我认为“蒙乃始就学”这里的“乃”解释为“才”更合适,理解为吕蒙才开始 学习。因为吕蒙一开始以“军中多务”推辞,说明他不愿学习。“才”正贴合他这种心理。
生2:“才”有不情愿之感。可是,之前孙权已经很恳切地用现身说法劝导吕蒙,使他 认识到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同时也并无强行压制之意。所以,我们认为吕蒙开始学习是顺 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接受。另外,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他 乐于接受了学习,才能学有所成,让鲁肃刮目相看。因此,理解为“于是,就”更合理 些。
4.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品读文本,析英雄形象
1.文中孙权、吕蒙、鲁肃,你可知其身份 预设:
孙权——吴国建立者。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 大败曹操。
吕蒙——吴国军事家。早年果敢有胆。
鲁肃——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2.由此可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那么,本文的平凡小事,是否也能折射出他 们的英雄特质呢 请抓住一词、一句、一标点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合作)
我们组认为 是英雄,因为他 , 从 (某词、句、标点)可以看 出。
预设一:
(1)我们组认为孙权是英雄,因为他坚决果断,从“不可不学”可以看出。
孙权在劝吕蒙学习的时候,用两个“不”字双重否定,表明自己的观点,语气坚决果 断、坚定有力。
师指导学生读出坚决果断的语气。
(2)我们组认为孙权是英雄,因为他平易近人,从“卿”字可以看出。
孙权想要劝吕蒙学习,就不能让吕蒙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他对吕蒙的称呼是“卿”,这 是君主对臣子的爱称,想要拉近与吕蒙的距离。
师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诚恳的语气。
(3)我们组认为孙权是英雄,因为他虽然是一国之君,但脾气温和,从“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看出。
孙权作为君主劝臣子学习,吕蒙竟然以军中多事务推辞,显然是不愿学习。孙权心里 应该有责备之意,但他展现贤君德行,没有把不快表现出来,还语重心长地提出切实可行 的目标。
(4)我们组认为孙权是英雄,因为他善劝,从“邪”“耳”可以看出。
吕蒙不愿学习,孙权劝说先用了“邪”字,这里通“耶”,读二声,语调上扬,语气非 常强烈。以“耳”字结尾,“耳”意为“罢了”,且“耳”是三声,语气诚恳、真切柔和, 语调一高一低,很容易让听者接受。
师指导学生读出语气的变化,先语气强烈,再亲切诚恳。
(5)我们组认为孙权是英雄,因为他善劝,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个感叹 号可以看出。
吕蒙不愿学习,孙权反问“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本来应该用问 号,但这里用了感叹号,说明语气非常强烈。表明虽然对他的期望值不高,但还是有殷殷 期待,希望他通过读书这条途径涵养自我,提升素质,这让吕蒙口服心服。
师总结:孙权不愧是真英雄,不仅具有具有王者的风范,更具有长者的风度。他的对 手曹操也曾给予孙权这样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预设二:
(1)我们组认为吕蒙是英雄,因为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蒙乃始就学”可以看 出。
在孙权向他阐明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吕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个“乃”字, 点出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而且学习毫不拖延。
(2)我们组认为吕蒙是英雄,因为他善学,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 看出。
这是鲁肃赞赏吕蒙的话,侧面烘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长进惊人。这是吕蒙勤奋学习 的结果。
师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赞赏的语气。
(3)我们组认为吕蒙是英雄,因为他善学,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
这时的吕蒙已经学有所成,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才略长进了。所以是自豪、自得的。是 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话语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调侃幽默,又有 对自己学识进步的自得、自赏,这里看出他通过学习变得自信了、充满智慧了。
师指导学生读出自信自豪的语气。
师总结:孙权善劝,吕蒙善学,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正如 诸葛亮所言: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预设三:
(1)我们组认为鲁肃是英雄,因为他善于发现人的变化,善于赞美人的长处,从“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
鲁肃看到吕蒙的巨大进步,毫不掩饰自己的震惊与高兴,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也没有嫉妒之心,是真心爱才惜才。
(2)我们组认为鲁肃是英雄,因为他敬才爱才,从“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以看 出。
吕蒙学习后今非昔比,他们志同道合了,鲁肃拜见了蒙母,与吕蒙结为朋友,是对吕 蒙的敬重。
师总结:进君子,退小人,爱人才,申公论——范纯仁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情景再现。
四、悟读文本,学英雄品质
【链接资料】
1 · 孙权拊江东,1三田,国险商国附,肾能 。 — 《 二围忌诸熟熟传》 2 ·辈始献学,志下倚,其所监阻,E 儒下胜。—《三围忌骨挚传》
3 ·声人方严,算苏饰,内外书俭,不务俗好。治湃撃邮,禁介必污,山在年陈, 不烃香。— 《三围忌曾声传》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品质 预设:
我们应该学习孙权劝说的艺术,劝说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们应该学习孙权善于识人用人的品质,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与朋友交往也应 该坦诚、真诚、信任。
我们应该学习孙权宽广博大的胸怀,不仅督促自己优秀,也要帮助周围的人优秀。 我们应该学习吕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品质。
我们应该学习吕蒙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品质。在学习中勤奋、努力,才能有所进 步。
我们应该学习鲁肃欣赏他人的品质。当别人进步迅速甚至超越自己时,不吝惜自己的 赞赏,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应该学习鲁肃好读书的品质。不论自己是否足够优秀,都要不断学习,学无止 境。
师总结:孙权善劝,吕蒙善学,鲁肃善赞,他们是吴国当之无愧的英雄。正是有了像 孙权这样高瞻远瞩的领导者、像鲁肃这样敬才爱才的股肱之臣、像吕蒙这样好学上进的新 生力量的英雄联盟,吴国才会蒸蒸日上,无懈可击。
同学们,英雄不仅仅在高高的庙堂之上,遥远的战场之中,更在平凡小事之间。心存 大爱、大智、大勇,亦为英雄。
五、拓读文本,识英雄本色
推荐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善劝
英雄
(
菩赞
)善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