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1978年到2023年,对于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时间用它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翻天覆地的45年。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建设现代化强国 B.建设一个伟大的党
C.推进一个伟大的事业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改革开放经历的3个阶段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并行不悖,彼此独立
③改革开放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习近平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这启示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 )
①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
②是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某同学围绕研究性论文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
据此推断,该研究性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B.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D.对外开放: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共同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逻辑联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容多样性与形式真实性相统一的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时代化,回应不同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选项中党的理论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0.2023年3月13日,李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李强总理的话告诉我们( )
①当前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难度极大的攻坚区、深水区
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形成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这一过程说明( )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查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湖南鲜明标识。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把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生产关系
④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进步的活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往往与巨大的制度红利相对应。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赋予改革开放强大活力
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④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改革开放四十载,神州激荡百业开。南巡启明观沧海,仰望星空苍穹外。指点江山天地改,弘扬正气立松柏。辉煌篇章添华彩,华夏儿女新一代。下列选项与这首七言诗句中所提及的事件相符的有( )
①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坚持改革开放(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在诸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8.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下列选项能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材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使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塑
③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四十五载扬帆奋进,改革开放写下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让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开创、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之路——坚定道路自信
②—代代的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坚定理论自信
③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是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
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4500万江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在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之路上勇毅笃行。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绘就( )
①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②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体现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④表明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某校高二 A 班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开辟和前进的。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必由之路。
下面选项中,最符合本次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国家的最大优势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5.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中欧班列”,倡导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催生了新的需求。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的理解。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深圳经济特区的“杀出一条血路”、浦东开发、中国入世、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凝固着经验与成就,传递推动人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深刻印证着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中国开放40多年,发展了自己也壮大了别人,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绝不会也不能让它关上。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上述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夙愿,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大目标,都感不开坚定的自信支撑和引领。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够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自信的源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更加自信自强,为青春中国注入强大青春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我们要坚定的自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2.D3.B4.B5.A6.C7.C8.B9.A10.C
11.C12.C13.B14.C15.A16.C17.C18.A19.B20.A
21.C22.B23.B24.B25.B
26.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7.(1)对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对世界的意义:①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可能。②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8.(1)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⑤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9.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