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早睡早起》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的作息时间,并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了解晚睡和睡眠不足的不良影响,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早睡早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三、教材分析:《早睡早起》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通过教育学生注意作息习惯,帮助他们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但本课时主要聚焦于“几点睡,才合适”和“没早睡,真糟糕”两个板块,旨在让学生了解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晚睡的不良影响。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主规划、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难以根据自身环境的改变而合理地调整作息时间。同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作息时间也缺乏规划意识,特别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提醒和督促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微课视频、“作息小达人”评选表等。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课前小调查,了解并记录自己近期的作息时间。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昨天晚上是几点睡觉的呀?今天早上又是几点起床的呢?”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作息时间。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前统计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差异。 师生对话 教师:同学们,早上好!在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大家昨晚的休息情况。请问,你们昨天晚上是几点睡觉的呀?今天早上又是几点起床的呢?请大家轮流分享一下。 学生A:我昨晚是十点半上床的,不过可能看了一会儿书,大概十一点多才真正睡着。今天早上六点半就起来了,因为要准备早自习。 教师:很好,A同学的时间安排得很合理。那其他同学呢? 学生B:我昨晚有点晚睡,大概快十二点了才睡。今天早上七点才起来,感觉还有点困。 教师:嗯,B同学可能需要注意一下晚上的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学习和身体都很重要。还有其他同学想分享吗? (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师:谢谢大家的分享。现在,我这里有一份课前统计的作息时间表,是根据大家的回答整理出来的。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或者差异。 (教师展示作息时间表,学生们开始认真观察) 教师:有没有同学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哪些同学的作息时间比较规律,哪些可能有些不规律? 学生C: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都很固定,像A同学那样,这样可能更容易保持好的状态。而有些同学,比如B同学,可能就有些波动了。 教师:C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确实,规律的作息时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益。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生物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感。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那么,关于作息时间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吗?(二)几点睡,才合适1. 教师出示作息时间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睡眠时间的长短及其影响。 2. 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所需的睡眠时间,特别是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师:同学们,大家看这张作息时间统计表,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大家的睡眠时间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这样的睡眠时间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A:老师,我看到有些同学睡眠时间很少,可能只有七八个小时。我觉得这样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可能会在课堂上打瞌睡。 学生B:是的,我也注意到了。我觉得如果睡眠时间不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学习效率也会降低。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那么,你们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吗? 学生C:老师,我听说过,好像小学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 教师:没错,小学生每天确实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 学生D:我觉得足够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体力,让我们更有精神面对第二天的学习和活动。 学生E:我还听说,足够的睡眠对大脑发育也有好处,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非常好,你们说得都对。足够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都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呢? 学生F:我觉得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学生G:我还觉得我们可以在晚上避免看电子屏幕,因为蓝光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我们可以选择阅读纸质书籍或者听轻音乐来放松自己。 教师:非常好,你们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制定作息时间表、避免晚上看电子屏幕、选择放松的活动等都是帮助我们保证足够睡眠的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这些建议,保证自己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三)没早睡,真糟糕1. 教师描述晚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上学迟到、学习精力不集中、影响身体健康等。 2. 展示课本中的插图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晚睡的小明一天中都经历了什么,以及这些经历给他带来了哪些困扰。 3.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晚睡可能带来的其他不良后果,并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 教师:大家有没有过晚上熬夜的经历?你们知道晚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吗? 学生A:老师,我知道晚睡可能会导致第二天上学迟到。 教师:非常好,A同学提到了上学迟到这一直接后果。确实,晚睡会让我们早晨难以起床,错过上学或上班的时间,影响我们的日常安排。但晚睡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教师(展示课本插图):现在,请大家看这幅插图,它讲述了小明因为晚睡而经历的一天。小明昨晚熬夜玩游戏,很晚才睡。大家看看,他这一天都经历了什么? 学生B:我看到小明在课堂上打瞌睡,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都没反应过来。 学生C:还有,他下午参加体育课时也显得没精打采,跑步都跑不动了。 教师:没错,这些都是晚睡带来的明显影响。小明因为晚上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所以白天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在体育活动中也表现不佳。那么,这些经历给小明带来了哪些困扰呢? 学生D:他可能会因为上课不认真被老师批评,还会错过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E:而且,他可能会觉得身体很疲惫,心情也不好。 教师:很好,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到位。那么,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后果,晚睡还可能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讨论一下。 学生F:我觉得晚睡还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让我们更容易生病。 学生G:对,晚睡还会让我们的皮肤变差,长黑眼圈和痘痘。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晚睡确实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发生呢? 学生H:我觉得我们应该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学生I:还有,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执行。 教师:非常好,制定并遵守作息时间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在睡前放松身心,比如听听轻音乐、泡泡热水脚等,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晚睡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保持健康的状态。(四)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老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吧。 学生A:好的,老师。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早睡早起的好处,还有为什么保持规律的作息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都那么重要。 老师:没错,A同学说得很好。那么,有谁能来具体说说早睡早起有哪些好处吗? 学生B:早睡早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第二天我们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 学生C:而且,早睡早起还可以让我们的皮肤变得更好,因为充足的睡眠对皮肤健康非常重要。 老师:很好,B同学和C同学都提到了非常关键的点。除了这些,早睡早起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避免拖延症的发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它还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学生D:老师,我之前晚上总是熬夜,早上起不来,感觉一天都没精神。但是自从我尝试早睡早起后,真的感觉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老师:是的,D同学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我们除了要做到早睡早起,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规律的作息呢? 学生F:我觉得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每天按照计划来执行。 学生E:还可以减少晚上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因为屏幕的光线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老师:非常好,E同学和F同学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以及减少晚上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都是帮助我们保持规律作息的有效方法。 老师:最后,老师想再次强调一下,早睡早起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五)课后作业 1.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鼓励他们与家人一起监督执行。 3. 发放“作息小达人”评选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选活动,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七、板书设计:《早睡早起》 1.几点睡,才合适 2.没早睡,真糟糕 3.早睡早起身体好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合理的作息时间及其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通过讨论和反思晚睡的不良后果,学生也增强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