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讲稿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以前,皇帝也派了很多官吏到广东去禁烟。外国人以为林则徐跟以前的官吏一样,只要价钱谈好了,买卖就可以照常做了。因此他们就观望,就讲价。殊不知林则徐不是那类人,林则徐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到了二月初十,外人尚不肯交烟,林则徐就下命令,断绝广州出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围起来,把行里的中国人都撤出,然后禁止一切的出入。换句话说,林则徐把十三行做了外国人的监牢,并且不许人卖粮食给他们。英国商人们只好屈服,陆续交出药片110多万千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我们不禁会问:是不是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被派去禁烟?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并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师:是的,我们看这张图片。我们发现1795-1839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生:鸦片是毒品,吃了会上瘾。师:是的,那统治者不阻止吗?乾隆初年,鸦片输入每年约四百箱,每箱约百斤。乾隆帝禁止内地商人贩卖,但是没有效果,到了嘉庆初年,输入竟增加了十倍,每年约四千箱。嘉庆帝下令禁止入口,但是因为官吏的腐败和查禁的困难,销路还是继续增加。道光帝对于鸦片是最痛心的,对于禁烟是最有决心的。即位之初,他就严申禁令,可是在他的时代,鸦片的输入增加最快。那大量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当时的两位官员给皇帝的上书。材料一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材料二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生: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百姓负担;③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师:是的,当时上到官吏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甚至是尼姑、妓女都在吸食鸦片,整个国家笼罩在鸦片的毒烟雾中。吸食鸦片的后果就是加家破人亡,骨瘦如柴直至死亡,为了鸦片失去尊严、道德与良知。那英国人为什么会走私鸦片呢?我们看这张地图上,中国与英国的位置所在。怎么从英国到中国呢?生:坐船师:坐船要多久呢?当时的交通条件差不多要2个月,那他们来中国干嘛呢?来卖他们的商品呢绒、布匹,我们买不买他们的商品呢?生:不买师:对,我们不要。但是我们也卖东西给他们,卖什么呢?生:茶叶、丝绸、瓷器师:他们不仅要买,而且还很欢迎。茶叶都快成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了。这样,在正常的商品贸易中,谁处于有利地位、谁处于不利地位呢?生:中国有利,英国不利师:是的,我们把中国的这种有利地位叫做“出超”,也叫“贸易顺差”,也就是商品出口额>商品进口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卖东西的钱>买东西的钱,这样就是赚钱,就会笑嘻嘻。英国的这种不利地位叫做“入超”,也叫“贸易逆差”,商品出口额<商品进口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卖东西的钱<买东西的钱,赔钱哭唧唧。在十九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带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是现银。那时的经济学者,不分中外,都以为金银的输出是于国家有害的。各国都在那里想法子增加货物的出口和金银的进口。在中国的外商,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鸦片是种上等的商品。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奖励种植,统制运销。所以18世纪到19世纪,中英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知道我们不买英国人的布,那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要吗?生:因为中国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师:是的,当时英国大量生产的布在我们中国并没有市场,因为我们可以自己生产。材料三 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倾销商品的情景,并没有像他们所幻想的那样美好。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仍然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李侃《中国近代史》师:那除了“自然经济”,大家还知道有什么极大阻碍了英国在中国的商业贸易吗?生: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师:是的,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外商到广州照法令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逢八(也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领导到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们不能带军器进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所以当时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这种政策是十分不满的。师:那英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呢?是什么推动着英国与中国进行正当的商品贸易与鸦片走私?生:赚钱师:是的,追逐资本。材料四 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是对获利的追逐,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的人来说,一个人毕生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背负大量金钱和财物钻进坟墓。——[德]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师:而且鸦片战争前夕的英国还面临着国内的危机。材料五 鸦片战争前的1837至1838年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这一时期,英国工商业萧条,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积压,失业现象十分严重,英国国内的工人运动因而不断高涨。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转嫁危机,更加疯狂地进行对外扩张。以武力打开中国这一市场,进而掠夺中国的财富,成为其扩张策略的重要目标。——李侃《中国近代史》师:那么分析到现在,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呢?如果不是,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又在鸦片战争的爆发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生:根源: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师:是的,正如张鸣在《开国之惑》中所说材料六 战争的机会,是中国的严厉禁烟造成的。这样的禁烟,在中国人看来,当然完全合理合法,但操作过程中的粗糙,在西方世界看来,却存在着许多侵害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别有用心的英国人看来,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不抓住就会后悔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打一仗,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条件,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从而一劳永逸地改变中英贸易现状。——张鸣《开国之惑》师:我们来看看战争的兵力对比。那这场战争的结果谁胜谁败呢?清政府兵员数量远超英国,英国又是非本土作战,清政府为什么还会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看看这场仗是怎么打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第4页“鸦片战争”地图,结合课本梳理鸦片战争的过程。生:1840年6月-1841年初: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下第一阶段的过程:封锁珠江口→北上厦门→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值得注意的是:到达定海时,定海并无军备,这说明什么呢?生:说明清政府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师:是的,那面对英军的入侵,道光帝是如何应对的呢?定海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廷愤懑极了。道光帝下令调陕、甘、云、贵、湘、川各省的兵到沿海各省,全国脚乱手忙。上面要调兵,下面就请饷。道光帝最怕花钱,于是对林则徐的信任就减少了。七月二十二日他的上谕骂林则徐道:“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英军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时,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和英军谈判。所以这一阶段道光帝是以妥协为主。道光帝的这些反映给你什么感受呢?生:统治者缺乏能力,昏庸愚昧。师:谈判是不顺利的,接下来战争又是怎么发展的呢?生:英军强占香港岛→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四方炮台→英军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攻吴淞→攻占镇江→到达南京下关面师:琦善到了广东以后,他发现自己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英国人坚持赔款和割香港或加通商口岸,琦善以为与其割地,不如加开通商口岸,但是怕朝廷不答应,所以只好慢慢讲价,稽延时日,英人不耐烦,遂于十二月初开火了。大角、沙角失守以后,琦善遂和义律订立条约,赔款六百万元,割香港与英国,以后给予英国平等待遇。道光帝不答应,骂琦善是执迷不悟,革职锁拿,家产查抄入官,同时调大兵赴粤剿办。英国政府也不满意义律,另派代表及军队来华。师:面对进攻,道光帝又是如何应对的呢?生:先下令对英军作战,后来屈服投降。师:那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当时也有骨气,但是不多。为什么这么快就投降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可以看到英军势如破竹,但是也有很多清军也在英雄抵抗。同学们再次查看地图,英军在哪些地方受到清军及人民的抵抗?涌现出哪些英勇抗英的事迹?生: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三元里抗英、江南提督陈化成牺牲。师:那既然有很多英军都在奋力抵抗,那如果道光帝不投降,坚持抵抗,这场战争我们能否取得胜利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生:不能,清军的武器大大落后与英军。师:是的,这是一场战争,双方的军事实力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我们看这张地图里面展示的中英双方的战船。一个是停留在封建时代的落后帆船,一个是近代化的先进战舰。我们再看看双方的枪炮又各自是怎样的。英军使用的枪射程为200-300米,射速为每分钟3-4发,清军使用的鸟枪射程为100米,射速为每分钟1-2发。至于火炮,差距就更大了。清军使用的火炮铁质差,因为冶炼技术落后,炉温低,铁水也无法提纯,杂质多,所以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气泡多,放炮时炮管很容易炸裂。甚至很多火炮连瞄准器都不具备,士兵们主要靠经验来瞄准。中英之间的这种差距,当时很多官兵是无法理解的,这是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漫画中,中国人笔下的英国海军形象。它生着鸟嘴,浑身毛发,嘴里喷水,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它没有膝盖,腿完全是直的。甚至还有人收集妇女尿器为“压胜具”,视“夷炮”为邪教法术。材料七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武器装备各自的水平,那就是,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师:通过上述对于战争过程分析,相信同学们已经归纳出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了,请同学们说说看。生:1.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师:造成统治者的愚昧、武器的落后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英国的统治者不是这样,武器又那么先进呢?其实是当时中英两国已经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清朝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所以战争失败的根源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师:这场故事是这样结束的: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请同学们完成填空。师: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师: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对于中国的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八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所以战争的失败和条约的签订还使得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的中国,讨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社会性质的变化: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师:因为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此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师:但是故事真的结束了吗?战争的失败给当时的国人带来了怎样心理上的触动呢?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国人的触动可谓微乎其微。这场战争的战场只是在上海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不是那么严重的损失,如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对于庞大的中华帝国来说不过是一个区区弹丸之地,至于贻害无穷的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更是无足重……——刘悦斌《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师:1856年,英军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卷土重来。这一次,结果又如何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