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 、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七月初七是他42岁生日,他作《虞美人》,命乐伎在七夕之夜演奏。宋太宗赵光义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用牵机药将他毒杀。因此,《虞美人》成为李煜的绝命词!环节(三):教师设置大问题一我们知道,这首词是一首绝命词,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这首词抒发的哪些情感,引发了宋太宗的杀机,使此词成为李煜的绝命词?由此词可见,李煜是个怎样的人?(紧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析)环节(四):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环节(五):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小组代表发言)环节(六):教师相机辅助1.诗歌抒发的情感:关键意象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朱颜情感屈辱无终、失去自由尊严、 国破家亡、物是人非2.李煜的性格和品质:思念故国、追悔往事、对家国充满深情、追求自由、追求尊严,没有失去人性本真的、怀有赤子之心的人。环节(七):学生诵读理解诗歌情感环节(八):欣赏诵读视频,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三、欣赏《虞美人》的艺术美环节(一):教师讲解3.李煜词作的贡献:以前花间词的主要功能是供伶工演唱,多写男女情爱。李煜词改变了花间词多写男女情爱的娱乐消遣功能,使词成为一种,可以和诗一样歌咏人生、言怀述志的新诗体,扩大了词境,为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成为承前启后的词作大宗师,因此被后人敬称为:词帝。不仅如此,李煜词的艺术造诣也极高:环节(二):教师设置大问题二请分析《虞美人》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并做简要分析。环节(三):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环节(四):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小组代表发言)环节(五):教师相机辅助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设问、对比、象征、比喻等。2.赏析本诗比喻之妙请阅读下列以水喻愁的名句,分析它们的妙处。(1)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个别学生演唱诗歌,体会诗歌艺术美。PPT4.欣赏《虞美人》歌曲录音,进一步体会诗歌艺术美。PPT四、学习重点总结学习重点:理解《虞美人》泪尽血泣的真挚情感。五、课外作业1.请将本诗翻译成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注意准确表达出词作的情感。2.课外作文:以“守住本真”为正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六、板书设计虞美人李虞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国破家亡(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