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朴实无华平常物 淡而有味最动情——《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者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有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汪曾祺曾说过:“我希望把文章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读者说他读他的散文就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昆明的雨》来感受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魅力。二、知识梳理:1.了解作者:汪曾祺,中国当代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八十年代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是被视为“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2.知晓背景: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七年,这在他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向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第二个故乡。3.积累雅词: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枞 (zōng)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绿釉(yòu) 密匝匝(zā)三、寻美图1.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笔下记忆中与昆明雨季有关的景、物、事。明确:有肥大的仙人掌;有各种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有火炭般的杨梅,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有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旁与友人等雨停一起小酌。2.细读描写的语段,想一想:这些事物各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提这些?预设:(1)昆明的雨:雨季相当长,并不使人厌烦。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正面描写)明亮、丰满在草木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侧面描写)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使人动情在涨满雨水的莲花池里。小结:昆明的雨:明亮、频繁而不连绵,丰满、饱和、旺盛、柔软,却颇具柔情。(2)仙人掌: 浓绿(第一自然段)、极肥大各类菌子:银圆那么大、浅黄果子杨梅: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炽红缅桂花:密密的、满满的小结:这些事物都反映出昆明雨季的特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没有它们就没有昆明的雨季。用事物衬托昆明的雨的特点。仙人掌使我惊奇,菌子让我感受到人家的美味,果子与缅桂花让我感受到人类,心灵更美的昆明人。作者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四、寻美点1. 找出表现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的句子,进行圈点勾画,并朗读品味。提示:可从句式、用词、修辞、描写角度、标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示例:“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显示出来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品析:①这个句子表现了昆明雨季的景物美。②“饱和”、“过分”、“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明雨季中植物的青翠状态,雨给植物生机勃勃的姿态,画面感极强。③表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叹。朗读指导:重读强调“饱和”“过分”“夸张”等词,读生机勃勃、对昆明的雨喜爱、赞叹之情。品析指导:找出句子+判断展现的是哪一种美+体现什么特点+作者情感2.学生讨论、交流、展示预设:(1)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又具有了典雅之美.(2)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软软的” 写出了作者被房东的善良、淳朴所感动,使作者的心灵感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小结:读汪老的文章,像是与一位贤惠的老者话家常,朴实无华的文章中的“常物”,都体现了一种生活味儿,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昆明的难忘与思念,字字句句都是浓浓的申请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赞美与难忘,淡而悠远,让人回味无穷。五、悟真情1.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朗读体会其中流露的情感。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1) 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细读本段,思考其“情味”有哪些?情味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小结: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怀念和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3)学生再读“我想念昆明的雨。”朗读指导:饱含深情,读出喜爱与怀念之情。2.散文特点——形散神聚教师引导:不管是这些直抒胸臆的句子,还是那些有美感的句子,都流露出作者一种浓浓的喜爱与深深的怀念之情,这也是全文的一个感情线索,所有的看似把不相干的一些事情,都是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写的,这条感情线索,将那些零散的素材连接在一起,恰恰完美的体现了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神聚。总结: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杨梅、青头菌、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他们共同昭示了叶老“凡人小事”之美,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六、 作业作者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150字左右。板书设计:昆明的雨汪曾祺美好情味雨 喜欢 想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