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调研试卷1.(2023八上·义乌月考)《这才是晚清》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2.(2023八上·义乌月考)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A.武汉 B.南京 C.沈阳 D.上海3.(2023八上·义乌月考)“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②义和团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丑条约》的签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共产党5.(2023八上·义乌月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下列对其窃取过程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袁世凯威逼清帝退位 B.袁世凯在北京就职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6.(2023八上·义乌月考)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反帝爱国运动C.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一次维新改革运动7.(2023八上·义乌月考)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民主 B.科学 C.爱国 D.进步8.(2023八上·义乌月考)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9.(2023八上·义乌月考)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汀泗桥战役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10.(2023八上·义乌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C.城市武装起义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2023八上·义乌月考)“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鹰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的召开C.三大主力会师 D.飞夺泸定桥12.(2023八上·义乌月考)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3.(2023八上·义乌月考)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卢沟桥抗击日军D.占领“总统府”14.(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15.(2023八上·义乌月考)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1938年春 李宗仁 一万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16.(2023八上·义乌月考)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7.(2023八上·义乌月考)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形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政府积极促进中国国内和平B.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早就制定了发动内战的方针C.广大人民迫切期望国内和平D.中共希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8.(2023八上·义乌月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内容属于大纲规定的有( )①减租减息政策②实行耕者有其田③没收地主的土地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9.(2023八上·义乌月考) 在解放战争中,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 )A.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C.淮海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20.(2023八上·义乌月考)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1.(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3)请说出图一和图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22.(2023八上·义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什么?毛泽东所说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3)除了西柏坡之外,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的圣地还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甲午中日战争,B错误;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错误;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发动者是英国。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都城在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随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达30万人以上。所以题干中的“这里”指的是南京。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发生在南京的近代史事件。南京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842年 ,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2年 ,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开始。 1937年12月 ,日本攻占南京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这是近代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事件之一,导致大量平民和战俘被杀害。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这句诗描绘了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城,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侵华的脚步,最终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②③④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火烧圆明园,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4.【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制定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同盟会的地位。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由 孙中山领导和组织,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A、在袁世凯 “逼宫”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清帝的退位没有意味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A错误;B、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表明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B项正确;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是在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为实现独裁复辟解散国会,属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C正确;D、1912年4 月 1 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凯窃取,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 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袁世凯通过武力压迫和舆论造势,成功迫使 清帝退位,并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获得了 临时参议院的选举,成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 具体来说,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清帝退位。随后,在2月13日, 孙中山辞职,并在2月15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加紧“逼宫”,最终在3月10日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7.【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口号中的“争国权”“除国贼”“还青岛”等都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精神,C正确,材料当中没有体现民主、科学和进步的精神,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表现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们以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怀,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态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8.【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主要对象是清政府,故A不符合题意;B、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斗争的结果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故B不符合题意;C、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主要对象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两年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可知与北伐战争有关,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革命对象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意义。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目标直指北洋军阀的三大势力: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在北伐军的强大攻势下,北洋军阀的军队节节败退。经过两年的激战,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9.【答案】A【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因此材料当中的事件是南昌起义,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相关知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0.【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难题,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其基本内容是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1.【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1934年10月 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题干中革命“新途”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 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之一,其主要意义包括: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12.【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内部矛盾放下,只有了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 ,共14年抗战。13.【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A、武昌起义和抵御外来侵略没有关系,A错误;B、南昌起义是国共对峙,和外来侵略没有关系,B正确;C、卢沟桥 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C正确;D、占领总统府体现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抗击外来侵略没有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抗战精神 是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抗战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 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 必胜信念。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4.【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 卢沟桥事变,又称 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 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的军事冲突;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的12月,因此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抗战时期重要事件的时间识记。抗战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抗战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段并进攻北大营,标志着日本对东北的武装侵略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的大规模屠杀,造成大量平民和被俘军人死亡。15.【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当中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指挥者是李宗仁,意义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正面作战,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相关知识。台儿庄战役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16.【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了建立新中国,当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此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7.【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A、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没有积极促进中国的国内和平,A错误;B、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早就制定了发动内战的方针,B正确;C、抗日战争之后经过多年的战争, 广大人民迫切期望国内和平,C正确;D、为了顺应民心,抗战胜利后,中共希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形势。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方针,试图维持其独裁政权,这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试图通过扶植蒋介石政府来控制中国,而苏联则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18.【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③正确;减租减息政策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①错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 的内容,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19.【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淮海战役胜利后。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在这场战役中,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联合行动,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得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后续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它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20.【答案】B【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①挺近大别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共同指挥的战役,①正确;②辽沈战役的指挥官包括林彪、罗荣桓和廖耀湘,②不符合题意;③淮海战役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共同指挥的战役,③正确;④平津战役总指挥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指挥官。辽沈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是林彪和罗荣桓,以及副手刘亚楼。淮海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有四个人,分别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平津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者包括林彪、罗荣桓以及聂荣臻三人。21.【答案】(1)事件: 西安事变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战役: 百团大战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图1的人物是张学良,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 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 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目的是“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这一事件最终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根据图2显示的场景可知,此时彭大将军-彭德怀将军正在指挥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在百团大战之前,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通过这场战役,中国军队成功地打击了日军的进攻势头,迫使他们撤退并重新调整战略。(3)图三描绘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张学良代表国民党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对战,彭德怀代表共产党,体现了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点评】正面战场通过大规模的作战吸引了大量日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 游击战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反之,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和局部反攻也支持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减轻了其军事压力。 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主战场,有效地牵制了日军,迫使日军分散兵力,从而为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提供了空间。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则从后方瓦解了敌人的意志,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22.【答案】(1)“三个胜仗”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值得”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战役 渡江战役 , 城市 南京 ,政权 国民党反动统治 。(3)“革命圣地”: 瑞金 、 延安【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1)三大战役发生在西柏坡时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因此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基本完结,南京的解放更是象征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这次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基础,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3)中国五大革命圣地分别是浙江省的嘉兴,江西省的井冈山、贵州省的遵义、陕西省的延安、河北省的西柏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调研试卷1.(2023八上·义乌月考)《这才是晚清》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甲午中日战争,B错误;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错误;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发动者是英国。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2023八上·义乌月考)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A.武汉 B.南京 C.沈阳 D.上海【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都城在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随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达30万人以上。所以题干中的“这里”指的是南京。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发生在南京的近代史事件。南京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842年 ,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2年 ,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华民国的开始。 1937年12月 ,日本攻占南京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这是近代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事件之一,导致大量平民和战俘被杀害。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军一举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2023八上·义乌月考)“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②义和团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丑条约》的签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这句诗描绘了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城,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侵华的脚步,最终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②③④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火烧圆明园,①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4.(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共产党【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制定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同盟会的地位。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由 孙中山领导和组织,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2023八上·义乌月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下列对其窃取过程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袁世凯威逼清帝退位 B.袁世凯在北京就职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答案】A【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分析】A、在袁世凯 “逼宫”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清帝的退位没有意味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A错误;B、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表明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B项正确;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是在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为实现独裁复辟解散国会,属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C正确;D、1912年4 月 1 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凯窃取,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 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袁世凯通过武力压迫和舆论造势,成功迫使 清帝退位,并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获得了 临时参议院的选举,成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 具体来说,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清帝退位。随后,在2月13日, 孙中山辞职,并在2月15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袁世凯加紧“逼宫”,最终在3月10日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2023八上·义乌月考)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反帝爱国运动C.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一次维新改革运动【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7.(2023八上·义乌月考)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民主 B.科学 C.爱国 D.进步【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五四运动口号中的“争国权”“除国贼”“还青岛”等都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精神,C正确,材料当中没有体现民主、科学和进步的精神,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表现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们以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怀,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态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8.(2023八上·义乌月考)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主要对象是清政府,故A不符合题意;B、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斗争的结果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故B不符合题意;C、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主要对象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两年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可知与北伐战争有关,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革命对象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意义。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目标直指北洋军阀的三大势力: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在北伐军的强大攻势下,北洋军阀的军队节节败退。经过两年的激战,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9.(2023八上·义乌月考)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汀泗桥战役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答案】A【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因此材料当中的事件是南昌起义,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相关知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0.(2023八上·义乌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C.城市武装起义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难题,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其基本内容是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1.(2023八上·义乌月考)“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鹰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的召开C.三大主力会师 D.飞夺泸定桥【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1934年10月 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题干中革命“新途”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 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之一,其主要意义包括: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12.(2023八上·义乌月考)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内部矛盾放下,只有了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 ,共14年抗战。13.(2023八上·义乌月考)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卢沟桥抗击日军D.占领“总统府”【答案】C【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A、武昌起义和抵御外来侵略没有关系,A错误;B、南昌起义是国共对峙,和外来侵略没有关系,B正确;C、卢沟桥 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C正确;D、占领总统府体现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抗击外来侵略没有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抗战精神 是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抗战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 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 必胜信念。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4.(2023八上·义乌月考)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答案】C【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解析】【分析】 卢沟桥事变,又称 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 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的军事冲突;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的12月,因此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抗战时期重要事件的时间识记。抗战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抗战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段并进攻北大营,标志着日本对东北的武装侵略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的大规模屠杀,造成大量平民和被俘军人死亡。15.(2023八上·义乌月考)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1938年春 李宗仁 一万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答案】A【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当中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指挥者是李宗仁,意义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正面作战,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相关知识。台儿庄战役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16.(2023八上·义乌月考)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D【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了建立新中国,当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此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7.(2023八上·义乌月考)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形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政府积极促进中国国内和平B.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早就制定了发动内战的方针C.广大人民迫切期望国内和平D.中共希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答案】A【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A、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没有积极促进中国的国内和平,A错误;B、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早就制定了发动内战的方针,B正确;C、抗日战争之后经过多年的战争, 广大人民迫切期望国内和平,C正确;D、为了顺应民心,抗战胜利后,中共希望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D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形势。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方针,试图维持其独裁政权,这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试图通过扶植蒋介石政府来控制中国,而苏联则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18.(2023八上·义乌月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内容属于大纲规定的有( )①减租减息政策②实行耕者有其田③没收地主的土地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③正确;减租减息政策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①错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 的内容,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19.(2023八上·义乌月考) 在解放战争中,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 )A.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C.淮海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答案】C【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获得解放是在淮海战役胜利后。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在这场战役中,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联合行动,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得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后续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它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20.(2023八上·义乌月考)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识点】三大战役【解析】【分析】①挺近大别山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共同指挥的战役,①正确;②辽沈战役的指挥官包括林彪、罗荣桓和廖耀湘,②不符合题意;③淮海战役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共同指挥的战役,③正确;④平津战役总指挥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指挥官。辽沈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是林彪和罗荣桓,以及副手刘亚楼。淮海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有四个人,分别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平津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者包括林彪、罗荣桓以及聂荣臻三人。21.(2023八上·义乌月考)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3)请说出图一和图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答案】(1)事件: 西安事变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战役: 百团大战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知识点】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图1的人物是张学良,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 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 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目的是“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这一事件最终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根据图2显示的场景可知,此时彭大将军-彭德怀将军正在指挥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进攻势头,在百团大战之前,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通过这场战役,中国军队成功地打击了日军的进攻势头,迫使他们撤退并重新调整战略。(3)图三描绘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张学良代表国民党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对战,彭德怀代表共产党,体现了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点评】正面战场通过大规模的作战吸引了大量日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 游击战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反之,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和局部反攻也支持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减轻了其军事压力。 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主战场,有效地牵制了日军,迫使日军分散兵力,从而为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提供了空间。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则从后方瓦解了敌人的意志,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22.(2023八上·义乌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三个胜仗”指的是什么?毛泽东所说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战役?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3)除了西柏坡之外,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的圣地还有?【答案】(1)“三个胜仗”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值得”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战役 渡江战役 , 城市 南京 ,政权 国民党反动统治 。(3)“革命圣地”: 瑞金 、 延安【知识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1)三大战役发生在西柏坡时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因此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基本完结,南京的解放更是象征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这次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基础,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3)中国五大革命圣地分别是浙江省的嘉兴,江西省的井冈山、贵州省的遵义、陕西省的延安、河北省的西柏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绣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2月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