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教案
一、核心素养
责任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 任感。
法治观念:学生应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行事,维护社会公正。使他 们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道德修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提升人文素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促进社 会和谐。
二、教材分析
《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展
开。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的运行规则以及个 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在 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和参与。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对社会事务的
认识和了解还相对有限,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治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感受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 知识,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此外,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以及如 何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中国24小时”“中国24小时”展现的内容是什么 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 是怎样的
学生: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自主预习】
1.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
2. 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社会关系的类别
【情景探究】中学生李华的暑假生活
情景一:暑假里,李华所在学校组织了“关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学旅行, 李华和同学们一道参观了新农村建设和乡镇企业。
情景二:暑假里,李华跟同学一起去社区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并帮助打扫卫生, 改善环境。
情景三:暑假里,李华和家人们一起在电视里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大会,并交流了感想。
情景四:暑假里,李华打开电脑浏览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特别是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
学生:参加夏令营,结交朋友、读书看报、参观博物馆、收看电视新闻、参加社会实践 思考: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学生: …
教师: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探究一】
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你都与哪些人打过交道
思考: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
教师: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探究二】新闻链接:访问量超250万次!这份“救援文档”为何刷屏
文档创建第1个小时录入、核实求助信息,第3个小时求助者越来越多,第6个小时首个 “成功救援”出现。
文档自7月21日21点创建,24小时之内,已经被大家更新至第270多版,访问量已达250 多万次。
文档创建者名叫李睿,是一名河南籍大学生,她说,当时看到河南汛情,想为家乡做点事,
就和30多名同学整理了这份文档。 思考:李睿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 为之分忧。
知识小结: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 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社区)
③ 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
【探究三】我们在世界中并非子然一身,而是与无数的人共享同一个世界
“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鲁 迅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 克思
思考: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 …
教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 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探究三】P5
思考:在社会关系中,一个人的身份是确定的吗 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 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 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教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相关链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建立的 基础不同,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因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地缘关系: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知识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怎样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关系。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六、课堂小结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
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我与社会
)
七、课堂检测
1.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下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 )
A、去农村体验劳动的艰辛 B 、关在家里凭空想象
C、上网看新闻
D、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 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 一条线
3.接种疫苗是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也是在 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由此可见()
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D.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