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打字机 (听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打字机 (听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打字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打字机》是人音版音乐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七课,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示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二、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在四个欣赏阶段中,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从而培养同学的体态律动、声音、乐器的综合表现力。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欣赏必需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再用理性引导到更高层次的感性。本节课将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倒机声作为同学学习的兴趣点,从生活入手,引导同学聆听欣赏,以各种方式参与表示音乐,层层递进,并加入乐器激发同学的兴趣,养成专注聆听的好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反应,在此基础上设计扮演动作,更加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
三、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划分音乐段落,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主题和乐曲基本曲式结
难点:感受与表现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能愉快而又准确地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串铃等。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开始一场穿越之旅,看看十九世纪的人们工作的场景,先来通过一段有意思的短片了解一下吧!请你们认真观察,是什么办公用品?它会发出哪些有趣的声音?
师: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 打字机
师:是的,这是一台非常古老的打字机。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
生:“嗒嗒嗒”“叮叮”“嚓”
师:在乐曲中,打字机发出了三种声音:打字敲打键盘时发出的‘嗒嗒嗒’的打字声。还有“叮”的铃声。因为,打字机是一种很古老的办公用品,它在打字的时候不能像现在的电脑一样打完一行自动换到下一行。所以,每当打完一行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满行预告铃声“叮”。换行时需将机头推回左边,这时会发出“嚓”的倒机声。
【设计意图】
本环节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不再将欣赏教学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听、说、想等方式在一系列音乐探究活动中“聆听音效”、“讨论对比”中发现打字机的三种声音,学生在玩玩、乐乐中进入欣赏。
师:“现在打字机已经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它们了。但在电脑诞生之前,打字机的作用可大了,19 世纪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我们一起来认识安德森,美国作曲家、指挥家,除了《打字机》之外,我们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也是他创作的。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手的节日》、《兰色探戈》、《调皮的小闹钟》等,安德森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深受广大听众所喜爱。
(二)聆听全曲,合作探究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聆听这首管弦乐曲,边听边思考,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作曲家要用这么快的速度来表现这首乐曲,想表达什么?
生:“速度很快。”“他想表达打字员打字的速度很快。打字技术高超、娴熟。”
师:你对乐曲的理解真准确!“从音乐中你感受到打字员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愉快!”
(三)分段欣赏,表现主题
1、听赏乐曲A段
师:作曲家将打字机的三种声音融入乐曲中,让我们感觉很特别!现在请大家伴随乐曲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思考问题。打字机共打了几行文字?哪一行的字最多?生:共打了四行文字,第四行最多。
师:你们的听辨能力可真强。四行字也就代表四个乐句。这段旋律反复多次出现,我们将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叫做主题旋律。第一行打出了六个字,加上铃声和倒机声各一拍,前面三行每行分别有八拍;最后一行很长,一共打了十个字,加上铃声和倒机声各一拍,一共12拍。A段的主题旋律是由三个八拍的乐句和一个12拍的乐句组成的。
2、听赏乐曲B段
师:接下来我们聆听乐曲的第二主题音乐,对比第一主题说说在节奏、速度等方面有什么变化?
生:第一主题旋律平稳、节奏紧密、速度快。第二主题旋律起伏大,速度变慢,节奏变得宽松、舒展。
师:你很会听音乐,也很会描述。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这段音乐音高有什么变化?旋律在上行、下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
生:“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像上楼梯,下楼梯。力度有强弱的变化”。
师: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啊!让我们模仿上楼梯的beng beng声,模唱旋律,并加入碰铃。
师:假如这一主题音乐表现打字员繁忙而愉快地工作,那你觉得这部分表示了什么?
生:打字员休息、打字员和打字机在对话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仿佛是打字员在一阵紧张之后稍事休息,伸个懒腰,往后翻翻工作薄看看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和身边的打字机聊天。同学们猜一猜,打字员和打字机都聊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将对话的内容加入到音乐中。(创编歌词演唱)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了五次的聆听,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熟悉本课的主题音乐,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歌曲的旋律、风格,并采用聆听、感受、表现的方法,把自己的感受到的声音用动作表现出来,乐器演奏强调的是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打击乐器一直是学生很喜爱的教学环节,如何使它真正的服务于教学,本课我把它放在难点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探索在敲敲打打中学会难点。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层层递进,有浅入深,使学生很轻松地攻克了难点。
听赏乐曲A’段
师:打字员休息了一会儿,欣赏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接着他又精神百倍地继续工作了,此时打字员工作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接着聆听A飘乐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A飘乐段的图谱去看看哪一句给了我们大功告成的感觉。
师:乐曲最后一句,旋律音高也越来越高,力度也越来越强,这样的变化推动了整首乐曲结束在了最热烈的地方,给我们一种大功告成的感觉。
师:这一部分就是这首乐曲的三个乐段,第一乐段用A,第二乐段用B表示,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基本相同我们用 A′表示,A+B+A′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它是三段体。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碰铃、串铃、沙锤,你们觉得它们的音色像乐曲中的什么声音?
生:碰铃像乐曲中的铃声,沙锤像乐曲的倒机声,串铃像乐曲中的打字声音。
“刚才我们对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音乐分别进行了欣赏和表现,老师想请同学,在铃声、倒机声、打字声处加入打击乐,我们请所有同学分组合作,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
(画外音: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走进办公室,马上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他们的打字速度可真快啊,一篇篇文件打好了,整个上午打字员们愉快的工作着,中午稍做休息,看着心爱的打字机,互相问候之后,又进入到紧张而又愉快的工作中。)
师: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把老师仿佛带到了19世纪美国的办公大楼。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生活中的音乐形象。至此,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一起跟音乐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延伸
师:《打字机》这首歌曲为我们描述了繁忙而又紧张的氛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体操名将莫慧兰就选择这首乐曲作为她亚运会体操比赛的曲目。让我们再来欣赏管弦乐《打字机》与体操的完美结合吧!
(五)课堂小结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不仅能表现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情感,还能缔造一种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件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的乐器,只要你善于捕捉其中的节奏特点,也许有一天你也能创作出这么有趣的音乐,同学们,让我们在《打字机》的乐曲中结束这堂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