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二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3七上·兰溪月考)“……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2.(2023七上·兰溪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3.(2023七上·兰溪月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4.(2023七上·兰溪月考)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A.远古传说等于历史史实 B.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C.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 D.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5.(2023七上·兰溪月考)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6.(2023七上·兰溪月考)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7.(2023七上·兰溪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8.(2023七上·兰溪月考)2023年是我国农历癸卯年(兔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兔”字是( )A. B. C. D.9.(2023七上·兰溪月考)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10.(2023七上·兰溪月考)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2023七上·兰溪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武王伐纣后)罢兵①西归……封诸侯……封②功臣谋士,而师尚父③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译:①罢兵:收兵;②封:分封;③尚父:即姜太公(1)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12.(2023七上·兰溪月考)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2)图二的文物出土于殷墟,这件文物上使用的是什么文字。这一文字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3.(2023七上·兰溪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①____》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____》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③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____》(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出自哪里,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2)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的形成【解析】【分析】 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说明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①正确;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在灰烬中发现大量的骨头,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两原始狩猎,④正确,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2.【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根据位置判断,图中M离北京较近,判断为北京人遗址,A正确B、河姆渡遗址主要位于浙江宁波,和图中位置不符合,B错误;C、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不符合,C错误;D、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与图中位置不符合,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3.【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原始居民的手工业发展,因此排除A和D,材料中提示出土文物的造型和图案设计,因此强调的是文物的图案而不是陶器本身,排除C,各个陶器上分别出现猪纹、鱼鸟纹和舞蹈纹体现了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排除A/C/D,B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河姆渡遗址主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前。4.【答案】B【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在传说中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而在后期的考古同样发现了 陶壶和丝织品 ,这说明,传说和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远古传说有夸张也缊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它。所以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远古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5.【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由“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可知,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 排除A/C/D,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6.【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在材料中这种做法强化了血缘关系,但是淡化了政治联系,A错误;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分封制下,对血缘关系的认同大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血缘亲疏关系比政治等级关系更重要,这容易造割据,不利于周王统治,B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众等级观念,D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7.【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郡县制确立时间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正式推广到全国,A错误;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是在夏朝,大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即位,代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错误C、该鼎约在商后期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铸鼎,符合图中 ① 对应时间,C正确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8.【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甲骨文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成,图中ABCD中C的形状最像兔子,因此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9.【答案】C【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青铜铲出现于西周时期;②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③打制石器出现于元谋人时期;④骨耜出现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时期。故③④①②的排序正确。C项③④①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改进,要求具备知识识记和分析能力。10.【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材料中时间为公元前350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知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ABC都符合商鞅变法内容,因此排除A/B/C,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11.【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2)世袭制。(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1)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关键字可以看出该时期主要施行的是禅让制,在传说中主要是尧舜禹三位古代首领通过这种方式担任首领。(2) 禹传子,家天下 禹将首领传给儿子启,代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因此材料中体现的政治制度为世袭制。(3)材料三中将土地分封给功臣,体现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实施是为了稳定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为了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点评】“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12.【答案】(1)半坡居民 彩陶制作水平较高;会通过捕鱼获取食物;能用原始符号表达事物;具有原始审美观念。(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司母戊鼎 说明商朝国力的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图一为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彩陶,而且彩陶制作绘画等工艺较好,体现出半坡居民彩陶制作水平较高。(2)图中文字出现在骨头上,因此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3)结合所学知识,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4)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第一先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点评】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13.【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① 为《道德经》, ② 克己复礼,出自《论语》 ③ 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观点出自《墨子》 ④ 强调严刑重罚,是法家的观点,出自《韩非子》。(2)从政治上来讲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从科技上讲,当时数学、天文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点评】 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涌现并互相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孔子、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以及其他学派相互争论,相互批评的局面,百家争鸣"不仅指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的争芳斗艳,而且也象征了学术上的自由和繁荣。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孔子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二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3七上·兰溪月考)“……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③会人工取火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④【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的形成【解析】【分析】 在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石器和骨器,说明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①正确;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在灰烬中发现大量的骨头,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两原始狩猎,④正确,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2.(2023七上·兰溪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答案】A【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根据位置判断,图中M离北京较近,判断为北京人遗址,A正确B、河姆渡遗址主要位于浙江宁波,和图中位置不符合,B错误;C、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不符合,C错误;D、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与图中位置不符合,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3.(2023七上·兰溪月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原始居民的手工业发展,因此排除A和D,材料中提示出土文物的造型和图案设计,因此强调的是文物的图案而不是陶器本身,排除C,各个陶器上分别出现猪纹、鱼鸟纹和舞蹈纹体现了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排除A/C/D,B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河姆渡遗址主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前。4.(2023七上·兰溪月考)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A.远古传说等于历史史实 B.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C.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 D.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答案】B【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在传说中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而在后期的考古同样发现了 陶壶和丝织品 ,这说明,传说和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排除A/C/D,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远古传说有夸张也缊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它。所以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远古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5.(2023七上·兰溪月考)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由“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可知,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 排除A/C/D,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6.(2023七上·兰溪月考)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在材料中这种做法强化了血缘关系,但是淡化了政治联系,A错误;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分封制下,对血缘关系的认同大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血缘亲疏关系比政治等级关系更重要,这容易造割据,不利于周王统治,B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众等级观念,D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7.(2023七上·兰溪月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郡县制度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A、郡县制确立时间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被正式推广到全国,A错误;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是在夏朝,大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即位,代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错误C、该鼎约在商后期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铸鼎,符合图中 ① 对应时间,C正确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8.(2023七上·兰溪月考)2023年是我国农历癸卯年(兔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兔”字是( )A. B. C. D.【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甲骨文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成,图中ABCD中C的形状最像兔子,因此排除A/B/D,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9.(2023七上·兰溪月考)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青铜铲出现于西周时期;②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③打制石器出现于元谋人时期;④骨耜出现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时期。故③④①②的排序正确。C项③④①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改进,要求具备知识识记和分析能力。10.(2023七上·兰溪月考)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材料中时间为公元前350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知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如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ABC都符合商鞅变法内容,因此排除A/B/C,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2023七上·兰溪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武王伐纣后)罢兵①西归……封诸侯……封②功臣谋士,而师尚父③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译:①罢兵:收兵;②封:分封;③尚父:即姜太公(1)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2)世袭制。(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1)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关键字可以看出该时期主要施行的是禅让制,在传说中主要是尧舜禹三位古代首领通过这种方式担任首领。(2) 禹传子,家天下 禹将首领传给儿子启,代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因此材料中体现的政治制度为世袭制。(3)材料三中将土地分封给功臣,体现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实施是为了稳定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为了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点评】“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12.(2023七上·兰溪月考)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2)图二的文物出土于殷墟,这件文物上使用的是什么文字。这一文字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答案】(1)半坡居民 彩陶制作水平较高;会通过捕鱼获取食物;能用原始符号表达事物;具有原始审美观念。(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司母戊鼎 说明商朝国力的强盛;商朝青铜冶炼技术的精湛。(4)自觉学习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图一为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彩陶,而且彩陶制作绘画等工艺较好,体现出半坡居民彩陶制作水平较高。(2)图中文字出现在骨头上,因此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3)结合所学知识,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4)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第一先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点评】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13.(2023七上·兰溪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①____》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____》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③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____》(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出自哪里,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2)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诸侯争霸;变法改革。【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① 为《道德经》, ② 克己复礼,出自《论语》 ③ 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观点出自《墨子》 ④ 强调严刑重罚,是法家的观点,出自《韩非子》。(2)从政治上来讲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从科技上讲,当时数学、天文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点评】 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涌现并互相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孔子、老子和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以及其他学派相互争论,相互批评的局面,百家争鸣"不仅指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的争芳斗艳,而且也象征了学术上的自由和繁荣。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孔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二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二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