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8单元《萤火虫》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8单元《萤火虫》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萤火虫》 班级 执教者
教学内容: 1、听:《虫儿飞》2、唱:《萤火虫》3、拓展:合唱《萤火虫》、伊能静《萤火虫》教学目标:在听赏《虫儿飞》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旋律优美恬静的意境,能用语言、歌声、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快乐。2、学唱歌曲《萤火虫》,学会歌词和歌谱。继续感受三拍子韵律,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的样子。3、学生专注聆听音乐,初步感受伴唱、音乐情绪以及艺术表现力,能积极地参与表演。4、通过分组讨论,将不同的表演的形式串联起来,既能回顾歌曲旋律,掌握了技能,又能增加趣味性。教材分析:《虫儿飞》童声齐唱是一首非常生动、抒情,充满童趣的歌曲。旋律起伏有致,极具舞蹈性。以此歌为基础的“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情境中通过身体动作体验节奏的特点,并对童声齐唱演唱形式做出准确的反应。《萤火虫》童声齐唱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全曲共三个乐句,当歌曲进行到第二乐句时,实际上已经构成终止,第三乐句具有补充性质。歌曲旋律素材简洁,第二乐句根据第一乐句以模进等方式发展。“5 6 5 4 3 2 | 1 — — |”的下行旋律较容易掌握,仿佛使人感到萤火虫一下子来到了眼前,伸手可及。《萤火虫》伊能静明亮的曲风加上伊能静那细腻而又饱含寓意的歌词,独特的童音和洪亮的高音首尾呼应,真实的情感和美好的期盼发自心底地流露,使整首歌曲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93年台湾“世界展望会”的主题曲。2005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伊能静在“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会演时又再次完整地演唱此曲,希望能就此唤起每一颗爱心,纷纷去温暖那些受伤人们的内心。学情分析:本单元围绕“萤火虫之歌”这一主题展开生动活泼的欣赏、唱歌等音乐活动,小朋友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夏天的自然气息和美妙意境,激发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初步学会从大自然和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音乐。一年级学生能感受旋律变化与形象变化。难点:在歌曲意境的感染下,通过游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2、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并用声势表现音乐。教学准备:课件 钢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积累 播放《虫儿飞》,和学生一起律动进教室 听音乐,律动,感受歌曲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开放式导入 一、组织交流1、了解“萤火虫” 交流并尝试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萤火虫的发光。 在音乐课的律动互动中,既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核心过程推进 一、欣赏歌曲1、播放《萤火虫》范唱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拍子 (童声齐唱、3/4)2、播放伴奏,出示歌谱,老师范唱二、学唱歌曲1、指导学生分乐句唱(1)歌谱:指导学生唱谱重点:关注学生音准、节奏、二分音符(2)歌词:指导学生唱词 难点:指导学生感受情绪变化并用歌声表现(3)师单手弹旋律,指导学生完整唱重、难点:关注学生声音的统一2、师弹伴奏,聆听学生的歌声预设: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演唱第二遍3、播放伴奏,师生接龙 用手势示意歌曲的演唱形式边听边思考看谱并用手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走向。学唱歌谱学唱歌词感受情绪变化完整跟钢琴唱师生接龙 引导学生关注关注音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放式延伸 一、分组讨论、练习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演《萤火虫》二、播放《萤火虫》1、师跟范唱加入伴唱2、师指导学生唱伴唱3、组织学生表演三、播放《萤火虫》——伊能静1、组织学生安静聆听2、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一起律动感受 分组讨论分组展示生生评价生生合作感受歌曲律动表演 拓展环节启发、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每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充分使他们感受和体验音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教育。
总结 师总结 感受音乐,离开教室 让学生愉悦的体验音乐。
重建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