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工作以及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辛苦。
学生掌握少给父母添麻烦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管好自己的言行、换位思考、主动分忧和照顾家人等。
学生学会制作感恩卡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为家庭和孩子的付出。
引导学生掌握少给父母添麻烦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如何帮助学生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做到少给父母添麻烦。
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少给父母添麻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场景。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父母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了吗?
引出课题:《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二)感受父母的辛苦(第一课时)
我的细心小发现
环节一:你了解父母吗?
教师展示一组父母和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父母和自己的变化。
提问学生:从这些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和对父母的了解,如父母的外貌变化、兴趣爱好等。
教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成长,父母也在变化。我们要更加关注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活。
环节二:我的小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说一说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变化。
提问学生:从你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变化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如父母的白发增多、脸上的皱纹加深等,体会到父母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教师小结:为了我们的健康快乐,父母付出了很多时间;为了我们的家的温暖,父母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
爸爸妈妈很辛苦
环节一: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苦
播放一段家长讲述自己平日一天生活的录音,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日常工作和付出。
提问学生:听了家长的录音,你有什么感受?父母平日的生活辛苦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到父母为家庭操劳的辛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周末的生活是否忙碌,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讨论。
播放一段对家长周末生活的采访视频,让学生了解父母周末的活动和任务。
组织学生列出父母周末的任务清单,如打扫卫生、购物、陪伴孩子等。
提问学生:看了父母周末的清单,你有什么感受?父母周末很辛苦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到父母为家庭操劳,不辞辛苦。
教师总结:父母为家庭忙碌,为我们付出,在生活中十分辛苦。
环节二: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苦
分享一篇学生的日记,如欣欣的日记,描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提问学生:看了欣欣的日记,你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也这样关心你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再分享一篇学生的日记,如琳琳的日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父母关心孩子的感受。
提问学生:从琳琳的日记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父母关心我们的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父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安全等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母还关心我们哪些方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的方方面面父母都非常关心,为了我们的成长,父母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付出着,不求回报。
环节三:父母在工作中的辛苦
播放一段家长讲述自己工作中辛苦的录音,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
提问学生:听了录音,你能找到父母工作中的辛苦吗?父母在工作中有哪些不容易的地方?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教师出示采访提纲,引导学生进行小记者访问活动,可以采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长,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辛苦之处。
展示学生的访问实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访感受。
教师小结:父母在工作中努力尽责,十分不易。我们要理解他们的辛苦,感恩他们的付出。
环节四:我的收获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一课时的收获和体会,如对父母辛苦的新认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等。
教师总结:父母为家庭忙碌,为我们付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辛苦。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体谅他们的不易。
制作感恩卡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提供一些制作感恩卡的材料和参考样式,如彩色卡纸、剪刀、彩笔等。
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可以在卡上写下对父母的感谢话语、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爱等。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感恩卡,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师总结:爸爸妈妈是撑起家的柱梁,爸爸妈妈辛苦付出、默默奉献,才撑起了整个家!我们要用感恩卡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三)少给父母添麻烦(第二课时)
爸爸妈妈的烦恼
环节一:听故事,知道家长有烦恼。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长烦恼的故事,如家长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感到烦恼。
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家长有哪些烦恼?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父母有哪些烦恼呢?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父母的烦恼,如工作压力、孩子的学习问题、家庭琐事等。
教师小结:父母有烦恼,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环节二:观看调查表,知道我们的一些做法会给父母添麻烦。
教师出示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对父母的影响。
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给父母带来了麻烦。
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展示调查结果。
提问学生:从汇总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哪些行为会给父母带来烦恼?
学生观察汇总表,分享自己的发现,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乱丢东西、挑食等行为会给父母带来麻烦。
教师总结:我们的一些做法会给父母添麻烦,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尽量少给父母带来烦恼。
找到方法,少给父母填麻烦
环节一:通过分析事例,知道管好自己的言行,就会少给父母添麻烦。
事例分析:
出示事例一,如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经常违反纪律,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多麻烦。
提问学生:这个学生的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哪些麻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麻烦?
学生讨论事例一,分析给家长添麻烦的原因,如影响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担心等。
出示事例二,如一个学生在家里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丢东西,让家长花费很多时间整理。
提问学生:这个学生的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哪些麻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麻烦?
学生讨论事例二,分析给家长添麻烦的原因,如增加家长的家务负担、影响家庭环境等。
交流讨论:事例一和事例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共同点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了麻烦。
小结: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就会给父母添麻烦。
寻找好方法,知道管好自己可以少给父母添麻烦。
在学校:
情景判断:展示几个在学校的情景,如学生认真听讲、遵守纪律与学生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的对比,让学生判断谁的做法好。
好方法推介会:组织学生分享在学校里管好自己言行的好方法,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
在家里:
事例分析:出示一个学生在家里与家长顶嘴的事例,让学生劝劝这个学生。
小妙招,大分享:组织学生分享在家里管好自己言行的小妙招,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忙做家务、尊重家长等。
玩耍时:
事例分析:出示一个学生在玩耍时不小心受伤的事例,让学生分析他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在玩耍时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避免受伤,不给父母添麻烦。
我的小发现:
组织学生总结在不同场景下管好自己言行的方法,如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在家里要尊重家长、在玩耍时要注意安全等。
小结:管理好自己,就是少给父母添麻烦。
环节二:通过情景讨论,知道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就会少给父母添麻烦。
情景讨论:琳琳的做法会给妈妈带来什么麻烦。
出示情景事例,如琳琳想要买一个昂贵的玩具,妈妈不同意,琳琳就哭闹不止。
提问学生:琳琳的做法会给妈妈带来什么麻烦?如果你是琳琳,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讨论,分析琳琳的做法给妈妈带来的麻烦,如让妈妈心烦、影响妈妈的心情等。
小结:当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换位思考时,有时无意中就会给父母增添麻烦。
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事例,如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发脾气,不想做了。
提问学生:这个学生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会怎么做?
学生交流回答,如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或者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学生提问:怎么做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换位思考呢?
一起来出主意: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如在做事情之前先想一想父母的感受、多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辛苦等。
小结:做事之前多换位思考,就会少给父母添麻烦。
环节三:通过情景判断及事例分析,知道主动替家长分忧,主动照顾家人可以少给家长添麻烦。
情景辨析:
出示辨析题,如两个学生在看到家长忙碌时的不同做法,一个学生主动帮忙,一个学生视而不见,让学生判断谁的做法好。
交流:你更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更喜欢主动帮忙的学生,因为他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
我会这样做:
出示故事一,如一个学生在看到家长生病时,主动照顾家长,让学生回答自己会怎样做。
出示故事二,如一个学生在看到家里有客人时,主动帮忙招待客人,让学生回答自己会怎样做。
通过故事一和故事二,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回答主动为父母分忧,主动照顾家人,就是少给父母添麻烦。
小结:主动为父母分忧,主动照顾家人,就是少给父母添麻烦。
环节四:通过询问学生收获,学生总结少给父母添麻烦的好方法。
教师询问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收获,如学到了哪些少给父母添麻烦的方法。
学生总结少给父母添麻烦的好方法,如管好自己的言行、换位思考、主动分忧和照顾家人等。
教师总结:我们如果管好自己的言行;做事之前要换位思考;替父母分忧,主动照顾家人,就会少给父母添麻烦。
制定行动记录表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行动记录表,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少给父母添麻烦的行为和进步。
提供行动记录表的模板,如日期、行为描述、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栏目。
学生根据模板制作行动记录表,可以在表上写下自己的具体行动计划,如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主动帮忙做家务、尊重家长的意见等。
教师总结:给爸爸妈妈少添一点麻烦,让他们多一些放心、多省一点心,是我们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