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正确认识广告》教学设计了解广告的特点,包括无所不包、无孔不入、无奇不有等。知晓广告的功能,能够利用功能判断一条信息是否属于广告。了解制作虚假广告对消费者及生产者带来的危害。了解广告的特点和功能,学会判断广告信息。认识虚假广告的危害,学会辨别虚假广告。掌握抵御广告诱惑的方法,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广告,理解广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广告、抵御广告诱惑的能力。(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广告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广告吗?为什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广告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广告,初步感受广告的存在。教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正确认识广告。(二)了解广告的特点1. 广告的无所不包(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四年级的小明同学,开启一天的生活,看看在他的生活中都能遇到哪些广告。”(2)教师展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场景图片,如早上起床看的电视广告、吃早餐时看到的食品包装广告、上学路上看到的公交车身广告、学校里的宣传栏广告等。(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场景中都发现了哪些广告?广告宣传的产品有哪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广告的存在,并了解广告宣传的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4)教师小结:“广告从衣食住行等角度涵盖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2. 广告的无孔不入(1)教师展示一组不同媒介和场所的广告图片,如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牌、商场广告等。(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地方都见过广告吗?广告是通过什么媒介传播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广告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场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3)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地方,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广告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广告场所,如电梯广告、地铁广告、医院广告等。(4)教师小结:“广告通过不同媒介、在不同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孔不入呀。”3. 广告的无奇不有(1)教师播放一段创意广告视频,展示广告的新奇和独特之处。(2)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广告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见过这样的广告吗?” 引导学生观察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感受广告的多样性和创新性。(3)教师展示一些特殊形式的广告案例,如冠名广告、赞助广告、植入广告等。(4)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辨别出这些是广告吗?它们与一般广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利用广告的功能,辨别特殊形式的广告,了解广告的无奇不有。(5)教师小结:“区别于一般广告,这些特殊形式的广告通过冠名、赞助、植入等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不仔细辨别,甚至不能发现它们就是广告,看来,广告真是无奇不有啊。”(三)知晓广告功能,学会识别广告1. 讨论辨识,知晓广告功能(1)教师展示一组广告图片,包括食品广告、服装广告、电子产品广告等。(2)教师提问:“下面这些是否属于广告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这些图片是否属于广告,并说明理由。(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广告先生,通过动画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广告先生介绍广告的功能,如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等。(4)教师提问:“广告先生介绍了广告的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在广告图片中是如何体现的?” 引导学生理解广告的功能,并通过具体的广告图片进行分析和说明。2. 利用广告功能,辨别特殊广告(1)教师展示一些特殊形式的广告案例,如公益广告、软广告、隐性广告等。(2)教师提问:“这些广告与一般广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广告的功能,辨别特殊形式的广告,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3)教师进一步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广告吗?它们是如何影响你的?”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特殊广告,思考广告对自己的影响。(4)教师小结:“通过广告先生的介绍,我们辨别出了一些特殊的广告,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广告的功能,仔细辨别广告信息,不被虚假广告所误导。”(四)了解制作虚假广告对消费者及生产者带来的危害1. 小调查,识广告问题(1)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广告的特点和功能。那么,同学们在广告的宣传下买过东西吗?你对广告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小调查来了解一下吧。”(2)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在广告宣传下的购物经历和对广告的感受。(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4)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广告才是你心中合格的广告呢?” 引导学生思考合格广告的标准,为后续学习虚假广告的危害做铺垫。2. 编广告,知虚假危害(1)教师创设情境:“余强在参加跳蚤市场的时候,想把自己 3 元钱一支购买的某品牌七彩无毒环保型签字笔拿到跳蚤市场上售卖,为了提高销量,他想制作一条广告,不过却在广告词上犯了难……”(2)教师让学生仿照自己喜欢的或心中合格的广告,帮余强写一段广告词。(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编写的广告词。(4)教师提问:“这位同学的广告好吗?你会因此购买这款产品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思考虚假广告可能带来的后果。(5)教师出示案例一,讲述一个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和商家信誉危机的故事。(6)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案例,你发现虚假广告有哪些危害呢?”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虚假广告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危害。(7)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还了解哪些像这样的虚假广告案例呢?试着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虚假广告案例,加深对虚假广告危害的认识。(8)教师出示案例二,讲述一个虚假广告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商家触犯法律的故事。(9)教师提问:“你对虚假广告的危害又有了什么新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进一步认识虚假广告的严重后果。(10)教师拓展相关法律条文,介绍国家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和处罚措施。(11)教师提问:“看完这些保护我们的法律条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保护作用,增强法律意识。(12)教师小结:“虚假广告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还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不仅破坏了商家的形象,还会使其触犯法律,带来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商家来讲,虚假广告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五)懂得商业广告不都可信的道理,学会辩证地看待广告1. 创设情境,辨证看待广告(1)教师讲述余强在感受到虚假广告危害后,认为广告都不可信,决定不做广告的故事。(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同意余强的想法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商业广告的可信度问题,辩证地看待广告。(3)教师小结:“我们不能因为虚假广告的存在就否定所有的广告。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产品信息,方便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广告,既要认识到广告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虚假广告的危害。”2. 分享方法,辨别虚假广告(1)教师提问:“那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辨别虚假广告吗?” 引导学生思考辨别虚假广告的方法。(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辨别虚假广告的方法。(3)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方法,如查看广告的来源和可信度、比较不同广告的信息、咨询专业人士等。(4)教师小结:“同学们辨别的方法都很不错,运用这些妙招我们便能在生活中辨别出虚假广告。”3. 修改广告,提升信息素养(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一条合格的广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合格广告的标准。(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合格广告的认识。(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合格广告的特点,如传递真实的产品信息、不夸大功能、具有吸引力等。(4)教师让学生修改余强的广告,使其成为一条合格的广告。(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修改后的广告。(6)教师提问:“你修改后的广告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修改?”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修改广告的思路和理由,提升信息素养。(7)教师小结:“能够传递真实的信息,又通过合理的买赠活动和新奇的广告词吸引眼球,就是一则不错的广告。”(六)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告的特点、功能、虚假广告的危害、辩证看待广告的方法、抵御广告诱惑的妙招等。教师强调正确认识广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理性,不被广告误导,学会合理消费。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