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基础训练试题一、选择题1.如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些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科学研究发现,早在20世纪的时候,墨西哥湾暖流就基本失去稳定性,目前它的情况更加糟糕,已有足够证据表明,这支暖流正处于这一千多年来最弱的时期,且正处于发生完全崩溃的边缘。如图为墨西哥湾暖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甲、乙两处相比( )A.甲处水温高 B.甲处盐度高 C.甲处密度低 D.甲处深度大3.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引起( )A.欧洲西部风力减弱 B.大西洋海平面升高C.欧洲能源消耗增加 D.欧洲农业条件改善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发生的变化是( )①表层海水温度上升②表层海水温度下降③暴雨④干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中、东部海表水温连续3个月低于(或高于)常年均温0.5℃以上即进入拉尼娜(或厄尔尼诺)状态。目前拉尼娜现象未有消退迹象。下图为2019年~2022年3月此海区海表水温距平值;下表为我国1954年以来拉尼娜年冬季距平气温值。完成下面小题。年份 1954 1964 1970 1973 1975 1984 1988 1995距平℃ -2.80 -0.73 -1.09 -1.17 -0.82 -1.54 0.10 -0.59年份 1998 2000 2007 2010 2011 2017 2020 2021距平℃ 1.49 -0.28 -0.70 -0.76 -1.02 0.12 0.83 0.805.据图、表判断( )A.2019~2020年4月为持续厄尔尼诺B.2021~2022年3月均为拉尼娜状态C.2022年我国出现暖冬的概率相对小D.拉尼娜年份总体比厄尔尼诺年份多6.南太平洋中( )A.2020年太平洋东南信风总体由弱变强B.近3年澳大利亚东部多森林大火C.图示时间段南赤道暖流在间歇性变弱D.近3年来秘鲁沿岸海鸟数量减少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除南北极外最干燥的沙漠,年均降雨量仅为15mm。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①离岸风 ②海拔 ③下沉气流 ④寒流 ⑤植被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8.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 )A.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B.智利沙漠降水较常年偏少C.太平洋中东部下沉气流增强 D.太平洋中东部低纬信风增强9.读"厄尔尼诺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澳大利亚东部暴雨不断 B.南极大陆冰川融化C.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火灾 D.秘鲁沿岸更加干旱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海水表层温度往往反映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等温线分布”。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甲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A.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海洋从大气吸收热量C.离岸风将热量送往陆地 D.迎岸风将热量送往海洋13.经乙处的盛行风饱含水汽是由于该海域( )A.白昼时间最长 B.有寒流流经C.海水蒸发旺盛 D.海洋面积大14.图示月份甲海域附近陆地( )A.低温干燥 B.凉爽多雨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原地不动17.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拉海纳(下图)年降水量仅380毫米,每年5~9月山火频发。2022年底至2023年8月,毛伊岛所在海区依次受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拉海纳的降水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则相反。2023年8月8日,拉海纳发生一次大规模山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由图可知,该岛东、西部山地的西南侧( )A.湿度低 B.降水多 C.蒸发弱 D.坡度大19.拉海纳每年5~9月山火频发,主要是由于( )A.地处板块边界,火山喷发多 B.表层水温高,陆风强劲C.盛行东南季风,大风日数多 D.下沉气流强,空气干燥20.2022~2023年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为此次大规模山火形成提供的条件是( )A.植物凋落物增多 B.高温频次增加C.空气水汽量减少 D.飓风影响减弱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示意图,其中负值代表比多年平均温度低, 正值反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据图判断,此时的热带太平洋海区( )A.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显著 B.位于东半球的海域升温最明显C.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日界线附近的海水降温幅度大22.以下说法,与图中水温分布情形一致的是( )A.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B.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C.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D.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23.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 )A.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减少C.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D.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增加大气环流、水汽输送、海—气温差等条件有利于黄海局部区域形成海雾。下图为山东青岛小麦岛监测站的多年统计月均温图。完成下列小题。24.小麦岛周边海域逆温开始增强的季节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5.冬半年,该海域海雾频次减弱的原因是A.海-气温差变小 B.偏南风变频繁C.大气更不稳定 D.水汽输送增多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挪威海-巴伦支海是北极地区海水温度最高的区域,常年几乎无海冰覆盖,是北极地区的层积云(云层底部距地面约200米)云量最大分布区。该海区冬季的总云量最大,甚至维持到春季;夏季海冰融化吸收潜热,受偏北风影响,北冰洋冷水加速南下,海气温差小,甚至出现逆温现象,导致相对湿度大但总云量逐渐减少到全年最低值。下图示意挪威海-巴伦支海的地理位置。(1)说明挪威海-巴伦支海夏季相对湿度大但云量少的原因。(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解释夏季该海区云量减少与海气温差小的相关性。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层水温是影响茎柔鱼渔场分布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海水表层水温在18℃以下最适宜茎柔鱼栖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海水温度,对茎柔鱼渔场分布产生重大影响。观察发现,在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的年份,图示沿海地区的沙漠常可看到“沙漠花海”(沙漠大片鲜花罕见盛开)奇景。下图为2007年与2015年9月、11月茎柔鱼渔场附近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对比图。(1)指出与2007年相比,2015年茎柔鱼渔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据图分析原因。(2)判断2007年与2015年该区域对应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并说明理由。(3)分析该区域“渔业资源减少”时,能观察到“沙漠花海”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答案】2.B3.C4.【答案】D【答案】5.C6.A【答案】7.C8.A9.【答案】C【答案】10.C11.B【答案】12.B13.C14.C【答案】15.D16.B17.D【答案】18.A19.D20.A【答案】21.A22.C23.B【答案】24.A25.C26.【答案】(1)夏季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夏季受偏北风影响洋面上的大气层较稳定(海气温差较小),对流作用不强,无法将水汽抬升至高空,进而将水汽大量积压于低层,造成低层相对湿度较大。(2)夏季,随着太阳高度角升高,太阳辐射增强,引起海温、气温上升;云量减少,入射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加,海水升温幅度加大/海水温度较高,大量的地面长波辐射被云所吸收,云温度升高;但海面比热容较大,海面增温率小于大气,气温逐渐接近甚至略高于海温,海气温差减小,抑制海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夏季海冰和陆缘冰消融,吸收潜热,热量从大气传递到海洋,用于融化冰层和加热上层海水,使得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不明显,形成海气温差较小。27.【答案】(1)渔场向东南方向移动,面积变小。2015年表层海水等温线相较于2007年离岸距离近,水温低于18℃的水域偏东南且面积减少。(2)2007年:拉尼娜;2015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拉尼娜则相反;2015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高,而2007年该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偏低。(3)厄尔尼诺会导致该海域海水水温升高,沿岸上升流减弱,渔业资源减少;海水水温升高,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雨水的下渗为沙漠中休眠的种子提供了发芽、生长、开花的水分条件,因此可出现“沙漠花海”奇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