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主题为《我们生活的地方》,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道德教育”中“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等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我爱家乡”。
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从对家乡山水到家乡变化的层层过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生活的地方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3.我爱家乡山和水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家乡的故事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风景、物产、人物等,从而树立热爱家乡的观念。14.家乡物产养育我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我家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我的家乡会更好本单元链接道德与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小学、初中各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
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从学生所了解到的家乡的风景开始,层层递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家乡的物产、人物及变化。本单元以“我的家乡”为主线串联,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所在的家乡,增强爱家乡的意识,基于此,设置“我是家乡代言人”为本单元的主情境。按照“赏风景——知特产——敬人物——晓变化”的逻辑设置“风景我来赏”、“物产我来爱”、“人物我来敬”、“变化我来传”四个分情境,形成整个单元设计的情境链。“风景我来赏”情境的具体内容是从学生所了解到的家乡的风景及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物产我来爱”情境的具体内容是让知道自己家乡的特色物产,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和家乡的富饶,认识本地人与自然的相互滋养关系,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激发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人物我来敬”情境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知道身边的人物,旨在增进学习者与身边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与身边人守望互助、共同生活的相依关系并初步树立愿意为家乡建设出力的主人翁意识。“变化我来传”情境的具体内容是引导学生向父母和身边人了解家乡历史性的变化和特色传统文化,形成积极健康的发展观,并通过观察,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辩证看待家乡变化,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表1《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学习目标课前探究任务课中实践任务课后拓展任务风景我来赏热爱家乡风景风景图片大猜测小组探究为家乡风景写宣传词物产我来爱能了解家乡物产小调查小组合作多种方式宣传家乡物产人物我来敬尊敬身边的家乡人物你会怎么做情景表演拟写颁奖词变化我来传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比照片合作探究倡议书
四、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家乡”概念解读比较混乱,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对“它”缺少关心,尚未形成亲近感。虽然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生活初步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学生对家乡是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学生需要从亲近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感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与可爱,对家乡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政治认同、健全人格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生活中爱护家乡环境。通过情景表演等理解家乡的人物所做的贡献及背后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和优良品质;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感激与热爱之情,学会与他们友好交往。通过自主实践等能热爱家乡,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能力。
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1.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初步了解家乡各方面的特色。2.通过情景表演等理解家乡人物所做的贡献及背后的故事。3.通过自主实践等能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
小学
八上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二课时)家乡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责任意识1知道关于家乡的故事、传说;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了解家乡背后的故事,热爱家乡。2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增进家乡的亲近之情。3初步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家乡,感知家乡文化,为家乡而自豪。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家乡的故事。难点:感知家乡的文化。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评价任务 评价量表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够用看图说出家乡田野的故事,具备讲故事的思维。积极参与1星全班分享2星( )☆能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分享家乡的故事。积极参与1星全班展示2星( )☆能够了解家乡的传说故事,增添文化底蕴。积极参与1星有所感悟2星(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读一读上节课结束后,悠悠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上节课,我跟着大家领略了各自家乡的风景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讲讲家乡的故事吧~ 通过读一读,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积极参与1星大声朗读2星。
讲授新课 环节一 田野的故事看图片说说田野里有哪些故事呢?田野里,大人们在干活,我在田边吹着蒲公英,我一吹,它便四处散开,有趣极了!其他小朋友们到处奔跑玩耍,在田里摸鱼,在草丛里捡野鸭蛋,闲着没事还会做稻草人呢~拓展1 家乡的故事会要求:1.以组为单位调查家乡故事,完成调查表;2.小组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展示故事。【讲述、表演、唱歌等】3.时间6分钟;1我听爸爸说,这条路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我找了个视频一起看看吧。播放视频《赵登禹路》2爷爷说,他小时候最喜欢在这棵大树下面玩耍,这棵树陪伴了爷爷的童年,村里的人都会聚在这里聊家常,而我会跟大树说悄悄话,说完后心情就会变好...3我的家乡在贵州,我们那里的苗族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听新闻报道才知道,2008年6月7日,剪纸(苗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16。环节二 家乡的传说你知道傣家竹楼怎么来的吗?你知道你家乡有哪些传说故事吗?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湖北恩施大峡谷中,有一根“擎天一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当地人都称这根石柱叫“一炷香”,相传这是天神送给当地百姓的,如有困难点燃这根香,天神就会下凡救苦救难。我把家乡的传说编成了一首歌,我唱给大家听听~播放视频《化容桥》 环节一:通过看图说故事,让学生初步进入故事的状态,为拓展环节做铺垫拓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讲述家乡的故事环节二 通过讲述家乡故事,拓展知识面,增添文化底蕴。 环节一:积极参与1星分享故事2星拓展1:积极参与1星全班分享2星环节二 积极参与1星有所感悟2星
课堂练习 我知道1.我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哪一首?2.家乡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3.家乡的故事我知道,比如.... 通过开放性的方式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落实本课所学 积极回答1星答案多元2星
课堂总结 在家乡,四季轮回,岁月更迭,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石头,都沉淀着无数的故事和回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作业布置 回家调查家乡的故事或传说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
板书设计 13.我爱家乡山和水
第二课时家乡的故事家乡的传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