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 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 并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 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 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健全人格 : 理解个人与社会、 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学会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 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责任意识 : 树立主人翁意识, 对自己负责, 关心集体, 关心社会,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 。二、教材分析《 我与社会》 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材以“我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社会规则、 社会责任、 社会参与等, 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体验社会实践,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 对社会的认知也逐渐深入。 然而, 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 他们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部分学生可能过于关注个人利益, 忽视社会责任; 或者对社会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社会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个人主义倾向,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你的暑假是不是这样的?又或者是这样的......暑假已经结束了,假期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授新课】 今年的暑假,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第33届夏季奥运动会)是由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本届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开幕,8月11日闭幕,共设有32个大项,329个小项。本届奥运会共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点30分开幕式在巴黎塞纳河上举行。开幕式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巴黎奥运会正式开幕。此次奥运开幕式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不在体育场内举办的开幕庆典。开幕式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由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花样游泳运动员冯雨担任。【情景探究】思考:李铭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参与社会生活获得了哪些感受?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参与社会生活?学生: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探究与分享】思考: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你都与哪些人打过交道?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学生:......教师: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案例分享】近日,册亨县巧马镇组织20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鼓励本土大学生参与新市民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通过4天的调研,大学生们通过PPT、短视频、小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小组调研成果,针对社区发展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为巧马镇打造“四共”最美社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书什么信息?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学生:.....教师: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社会)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探究一】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理解名言并且思考问题: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之间关系?展示图片:、思考:通过上图,你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教师: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叫做六度空间理论。观看视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教师: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探究二】在社会关系中,我们只有一种身份吗?思考一: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学生:......教师: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思考二:你知道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吗?拓展:①血缘关系——因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六、课堂小结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①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补充)2.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① 血缘关系 ② 地缘关系 ③ 业缘关系七、课堂检测1.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可题,对这一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社会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D.社会的存在可以不依赖于个人2.人们在_______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A.社会交往B.投身社会的过程C.社会D.社会关系3.我们每个人周国都有一个“小,正是由于个个小网无限延伸, 才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个结点,这说明( )A.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无关B.要形成自己的小团体C.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