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4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基本营养物质 练习与应用
教科书 书 名: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和教材内容,复习巩固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检验方法和主要化学性质。 从化学的视角分析解释酱油独特风味背后的原理,认识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化学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意识,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3.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获得实验现象以验证假设,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糖类、蛋白质、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检验糖类、蛋白质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有没有蒸过鸡蛋羹?你选择加盐还是加酱油呢?盐水鸡和白斩鸡蘸酱油你更喜欢哪种吃法? [图片]展示海水晒盐过程和酱油酿造工艺。 [教师]食盐由海水蒸发结晶获得,主要成分是NaCl,仅有咸味,味道单一;酱油可由小麦、黄豆经蒸煮、制曲、酿晒制得,发酵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甜、鲜、酸、香、咸的独特风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酱油独特风味背后的化学原理。 任务一: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之“甜” [问题1]甜味来自于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回忆所学知识,完成表格1。 [资料信息] 1.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维生素A等。 2. 酱油中甜味主要来自于葡萄糖和麦芽糖,其次是呈甜味的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等,发酵过程中水解生成的甘油微甜。 [问题2]如何检验上述糖类物质?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或麦芽糖,完成表格2。 实验1:取少量去麸研磨后的小麦,滴加碘水,观察到小麦变蓝,说明小麦中含有淀粉。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滴加5滴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Cu(OH)2悬浊液。再加入5 mL稀释100倍后的酱油稀释液,水浴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酱油中含有葡萄糖或麦芽糖。 实验3: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5 mL稀释100倍后的酱油稀释液,水浴加热,仅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原因分析:由于酱油中葡萄糖和麦芽糖浓度较低,且含有较多氯离子可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论是未稀释的还是稀释过的酱油都无法得到光亮的银镜,本实验不具参考意义。) [教师]以上两种方法理论上均可用于检验还原性糖类物质。 [问题3]淀粉没有甜味,葡萄糖和麦芽糖有甜味,不甜的小麦是如何酿得甜的酱油呢? [学生]因为在酿制过程中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除了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和蔗糖均能发生水解生成单糖。(方程式呈现) [问题4]有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糯米、红豆、桂圆等)不含糖,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你怎么看? [学生]不含糖不等于没有糖类物质,糯米中有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会水解生成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慎重考虑。 任务二: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之“鲜” [问题5]除了甜味,酱油还有鲜味,鲜味又来自于什么物质呢? [视频播放]鲜味是蛋白质的信号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检验黄豆中的蛋白质,完成表格3。 实验1:取少量研磨后的黄豆,滴加几滴浓硝酸,加热,观察到黄色加深,说明黄豆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2: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黄豆,闻到烧焦羽毛气味,说明黄豆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3:取少量酱油稀释液,滴加几滴浓硝酸,加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酱油中不含蛋白质。 [教师]酱油中不含蛋白质,为什么说鲜味是蛋白质的信号呢? [图片]某款酱油的配料表 [教师]在酱油配料表中我们看到了谷氨酸钠,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提鲜功效。从结构上看,谷氨酸是α-氨基酸中的一种,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酱油的鲜味来自于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 [PPT]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问题6]请解释“酿酱要选夏日三伏天,昼晴则晒,夜晴则露”? [学生]因为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需要酶催化,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水解速度。 [问题7]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学生]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催化效率下降。 [PPT]变性:蛋白质在加热、紫外线、重金属盐、强酸、强碱、乙醇、甲醛等作用下失去生理活性,溶解度下降;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某些浓的轻金属无机盐溶液[如NaCl、(NH4)2SO4等],溶解度减小析出,加水重新溶解。 任务三:探究酱油的独特风味之“传统的味道” [图片]两款酱油的配料表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逛超市时有没有发现,有的酱油采用的是非转基因黄豆,而有的却采用了非转基因脱脂黄豆,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资料信息] 1. 国内早期酿造酱油时,大豆中的油分会漂浮在发酵体系的上层,给酱油的提取带来很大困扰,同时容易氧化变质,产生一些风味物质,被现代人称为“传统的味道”。 2. 现今高品质的酱油大都用脱脂大豆来酿造,可以将大豆蛋白的酶解活性大幅度提高,提高氨基态氮含量。 [问题8]“传统的味道”由何而来? [PPT]豆油属于植物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氧气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和醛类等。因此现今高品质的酱油大都用脱脂大豆来酿造。 [问题9]脱下来的豆油可以如何利用? [学生活动]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回忆油脂的用途,并完成表格4。 知识迁移,练习应用 [问题10]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未成熟苹果的果肉遇碘酒呈现蓝色,成熟苹果的汁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试解释原因。 (2)在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水解过程中,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水解是否完全? (3)为什么可以用热的碱性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 (4)如何鉴别蚕丝和人造丝(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织物? [学生] 未成熟苹果的果肉中含有淀粉,遇碘酒呈现蓝色,成熟过程中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成熟苹果的汁液含有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取少量淀粉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若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油脂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会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取少量织物纤维,在火焰上灼烧,若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是蚕丝,若有烧纸的气味则是人造丝。 总结归纳,素养提升 [教师]本堂课,我们从酱油独特风味之甜、鲜、传统的味道三个角度切入,分别复习了糖类、蛋白质、油脂三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求真务实、验证假设,用得到的结论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疑问,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这堂课后能够更仔细地观察生活,寻找身边的化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学生熟悉的酱油作为教学情境,将酱油的独特风味作为探究目标,实现了对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性质的应用,选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从教学情况看,教学设计中的导入、提问、练习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是视频课程,学生无法亲身进行实验操作,难以发现在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同时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反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