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 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 验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花钟》《蜜蜂》《小虾》都是作者经过仔 细观察后写下来的,表达清晰有序,感受真实,语言凝练严谨,能够引导学生留 心感受生活,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记录下来。特别是《蜜蜂》一文按照“实 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的顺序记录了作者实验的经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 借助图表梳理实验过程,有效链接习作内容。学生可从整体上学习课文的表达顺 序和梳理方法,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具有启发性。同时,语文园地“词句 段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修改习作。单元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都为习作提供了帮助。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曾经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教材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引言,明确了本次习作内容,向大家介绍一项小实验。引导学生回忆 做过什么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习作提供素材。二是图表,借助图表回 忆实验情景,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图表内容包括了实验的关键要素:“实验 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提示了本次习作需写的内容。 图表的“实验过程 ”中的“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提示学生要写清楚实 验过程,注意清晰有条理。三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句式 “先……接着……然后……最后…… ”,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写自己做 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互评和修改时需关注:实验过程是否介绍清楚了,词语运用是否合适、严谨。【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习作前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掌握了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仔细观察的方法。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习作学习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有目的地观察,尝试写清楚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更进一步地提升了观察和表达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在课余生活和科学课中都接触过实验,但通常只能关注到实 验的结果。教师可借助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并记录思考和感受。 本次习作有较强的科学性,要引导学生先借助图表记录和复述实验过程,为习作 时能有序表达做好铺垫,在互评修改时注意词语运用恰当,初步培养学生习作语言科学性。【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初步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能借助图表记录、整理实验的主要信息,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写作时注意用词恰当,互评和修改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开场白:大家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板块一 大脑运动操师:(示 PPT)请同学们根据温馨提示,像这位同学一样,做好上课准备。1. 上课准备。上课前,书桌净。书展开,笔在手。坐端正,心安静。2. 大脑运动操师:做好课前准备了。(示 PPT)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与实验有关的小游戏。(示 PPT)游戏 1 :听音识曲师:p 这位同学在自己的实验中演奏了一首曲子,请大家仔细听,你能听出来是哪首曲子吗?(播放视频)p(播放音频,出示曲名)师:这首曲子大家应该不陌生,猜对了吗?接下来,还要看看大家的眼力是不是也一样棒。请看第二个游戏:排顺序。(分批出示 PPT)师:这位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请同学们帮帮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每一个步骤时出现小卡片,卡片上注明步骤,然后卡片被吹乱了)做完了实验,不巧,来了一阵风,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呢?哦,实验步骤被吹乱了,序号也不见了。师:请大家帮帮忙,按刚才的实验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略停顿)你们都排好了吗?一起看一看。谢谢同学们的帮忙!相信大家在这个环节有不错的表(现。)(PPT 出示内容页)接下来,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56 页,开始我们本次习作(的学习。)板块二 目标导学一、出示学习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初步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师:请看,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 出示)板块三 知识点讲解一:学习完成实验记录表一、阅读课本第 56 页,明确习作任务、要求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 56 页的内容,读一读,有什么发现?(略停顿)读完了吗?你发现了什么?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播放音频:老师,我有发现。这和第一单元的习作一样,都有一个记录表。)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停顿)的确,第一单元习作中有关于植物朋友的记 录卡,把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朋友的特点简单记录下来。(PPT 出示第一单元的习 作内容页,圈出记录卡)而我们本次习作需要做一个实验记录表。(PPT 出示第一圈出记录表,标注“实验记录表 ”)将实验的主要信息进行整理。师:表扬这位同学,不仅善于发现,而且还能和前面的学习联系起来,会学习。这种方法你学到了吗?师:再听听下面这位同学的分享。(出示音频:我还发现了它和第一单元的 习作很像,都可以写一写心情发现,自己的感受。)请看,第一单元的习作让我 们试着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划出“试着把你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划出“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也可以写写心情和发现,的确很相似。这位同学也很会思考。还有同学(想说。)(出示音频:老师,我发现了这次习作的任务是:向大家介绍一项做过的小 实验,我还知道怎么写,写之前要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写的时候要 用上句式把记录表中的实验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心情和发现,写完后可以 交换读一读,评一评。我还用到了前面学习的方法,用表格把习作的要求整理出来。)(PPT 出示课本页和表格,同步圈画。)习作要求写什么 介绍一项做过的小实验怎 么 写 写之前 借助实验记录表整理实验信息。写的时候 1. 用上句式把记录表中的实验过程写清楚。 2. 还可以写一写心情和发现。写完后 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师:这位同学学会了举一反三,将前面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真是一个好习惯,这样学,多有意思呀!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本次习作的的任务,还知道了怎么写。而实验记录表是我们本次习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PPT 出示实验记录表)二、回顾《蜜蜂》,尝试完成实验记录卡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实验记录表,如何来做实验记录表呢?(PPT出示:蜜蜂课后练习题)同学们仔细观察,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这是我们本单元《蜜蜂》的课后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蜜蜂》这一课的时候都已经做过了。一起来分享这位同学做的,这是他在学习《蜜蜂》的时候,做的课后练习(题。)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蜜蜂》这篇课文,借助课后练习题,尝试填写关于蜜蜂辨认方向的实验记录表。(同步出现课后练习题和实验记录表)有没有信心?请你自己做一做。(稍微停顿)师:做好了吗?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停顿)这份实验记录表做得怎(么样呢?)师:(ppt)下面,请你再次阅读《蜜蜂》,借助课后练习题,当小老师一(起来评一评。)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准备:二十只左右的蜜蜂、纸袋、做白色记号的工具、让女儿等在蜂窝旁实验过程: 第一步,捉二十只左右的蜜蜂放进纸袋。 第二步,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放蜜蜂。 第三步,记录飞回的蜜蜂的数量和时间。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师:一起来看看,实验的名称: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你认同吗?实验的准备写清楚了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出示音频 1:第一 自然段说了法 布尔是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才做实验的,这是他的实验目 的,我觉得实验名称写得很清楚。)(音频 2:他写了实验前要准备的东西,还写了让女儿等在蜂窝旁,也写得很清楚。)师:没错,表扬这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写好了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结合课后练习题看看,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都写清楚了吗?(略停顿)都写清楚了。这样,大家都明白做实验记录表的方法了吗?三、方法迁移, 自己做实验记录卡师:现在我们初步知道了实验记录表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试一试吧。你做过什么实验呢?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请同学们将这个实验的主要信息整理在记录表上。(PPT 出示:将实验的主要信息整理在实验记录表上)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看看这位同学的实验和实验记录表。(播放学生实验视频后,出示记录表)实验名称:牛奶动画实验准备:一个空盘子、一杯纯牛奶、一些食用色素、几根棉签、一杯洗洁精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纯牛奶倒进盘子,淹过盘底。 第二步,往牛奶盘里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各三到五滴。 第三步,用棉签吸取洗洁精。 第四步,把棉签上的洗洁精缓慢地滴入色素中央。实验结果:可以用牛奶来画漂亮的画。师:看完了视频,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做得怎么样?(播放 音频:我觉得这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记录得很清楚。)(PPT 出示:实验过程写清 楚)的确,实验过程写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我们一看就清楚了。 (播放音频:我觉得过程少了一步:还应该加上第五步:观察牛奶动画是否能做成功,这样可以更清楚)(同步出示:第五步,观察牛奶动画是否能做成功。)实验名称:牛奶动画实验准备:一个空盘子、一杯纯牛奶、一些食用色素、几根棉签、一杯洗洁精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纯牛奶倒进盘子,淹过盘底。 第二步,往牛奶盘里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各三到五滴。 第三步,用棉签吸取洗洁精。 第四步,把棉签上的洗洁精缓慢地滴入色素中央。 第五步,观察牛奶动画是否能做成功。实验结果:可以用牛奶来画漂亮的画。师:加上第五步的确更清楚些!她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了,让我们再看看,实验的准备,也写清楚了吗?(出示音频:她把实验要准备的工具写得很清楚,我也可以像她一样准备。)谢谢同学们,所以我们写好实验记录表后,要多和同学进行交流。实验记录表能帮助我们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实验。大家可以根据刚才的交流,再完善一下自己的实验记录表。(略停顿)板块四 知识点讲解二:借助句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一、发现小妙招师:做好了实验记录表,我们就要借助实验记录表完成习作。书本提供了小妙招,你们发现了吗?(PPT 出示:小妙招:“先……接着……然后……最后…… ”)用上这样的句式把过程写清楚。这个方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大家自己试一试。(略停顿)听听刚才做实验的这位同学的分享:(学生音频,出示文字:我先把纯牛奶倒进盘子,淹过盘底。接着,往牛奶 盘里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各三到五滴。然后,我用棉签吸取洗洁精,把棉签上的 洗洁精缓慢地滴入色素中央。最后,我再仔细观察,漂亮的牛奶动画是否能做成功。)二、用上小妙招,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表,试着说一说过程。师:同学们,像这样用上小妙招,自己说一说实验过程。(略作停顿)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实验记录表,听听他的分享:实验名称:水中烟花实验准备:食用色素、食用油、一杯温水、一个杯子、一个勺子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杯子里倒入少量油。 第二步,把食用色素滴到杯子里,搅拌搅拌。 第三步,把食用油和食用色素的混合物倒入温水杯里。 第四步,观察水中烟花是否形成。实验结果:油和色素不会融合,而是变成了小颗粒,就像水中的烟花。(播放学生音频:我先在杯子里倒入少量油。接着,把食用色素滴到杯子里, 搅拌搅拌。然后,我把食用油和食用色素的混合物倒入温水杯里。最后,再仔细观察,“水中烟花 ”是否形成。)三、运用方法,尝试完成习作师:现在请同学们像这样借助实验记录表,完成自己的习作。(略停顿一下)这位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请看:(PPT 出示例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今天,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认识了一种特殊的“烟花 ”。它是在水中绽放的,叫“水中烟花 ”。我拿出了食用色素、食用油、一杯温水、一个杯子、一个勺子。我先在杯子 里倒入少量油。接着,把食用色素滴到杯子里,搅拌搅拌。然后,我把食用油和 色素的混合物倒入装温水的杯子里,色素开始动起来。最后,再仔细观察“水中 烟花 ”是否形成,色素开始动起来,向四周扩散开,变得越来越小。“水中烟花 ”就形成了。实验成功了!四、一起来评评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评评这位同学的习作,实验过程写清楚了吗?有没有不恰当的词,给他提提建议。(学生音频:我觉得这位同学用上“先……接着…… 然后……最后…… ”这样的句式把实验过程写得更清楚了。但是文中有两个“开 始动起来 ”,读起来觉得重复,有点不顺。)(学生音频:我们可以用上修改符号来改一改。把第二个“开始动起来 ”改成“又动起来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这样一改,的确读起来就顺了。为同学们点赞。接着听。(学生音频:他虽然写得很清楚,但是好像把记录表上的信息直接搬过来了。如果加上自己的心情呀、发现呀就更好一些。)(同步出现记录表)师:看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没错,很多同学都存在这种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别急,书本也给我们提供了小妙招。(出示课本截图,标注“小妙招 ”)五、范文引路,完善习作师:如何在习作中加上自己实验的心情、有趣的发现呢?其实,在我们本单元的课文《蜜蜂》当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请找出写了作者心情和发现的句子,感受一下。(PPT 出示《蜜蜂》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都找出来了吗?(画出句子)法布尔不仅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写下来,还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心情、想法。这样就更加有意思了。你学会了吗?师:如果你的习作已经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发现,可以跟你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如果没有加上,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师:接下来,刚才的那位同学根据建议修改了习作,一起来读一读。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今天,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认识了一种特殊的“烟花 ”,它是在水中绽放的,叫“水中烟花 ”。我拿出了食用色素、食用油、一杯温水、一个杯子、一个勺子。我先在杯子 里倒入少量油,接着把食用色素滴到杯子里,搅拌搅拌。然后,我把食用油和色 素的混合物倒入装温水的杯子里,色素开始动起来,就像小蝌蚪在游泳一样。哇, 这太有趣了。最后,我再仔细观察“水中烟花 ”是否形成。色素又动起来了,向 四周扩散开,变得越来越小。就像潜水员在水里游泳,还像蝴蝶在水里跳舞。“水中烟花 ”形成了。我的心也跟着一起舞动起来,太好玩了!实验成功了!我太兴奋了!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分享她的体会。(出示学生音频:我加上了自己在 实验时的发现:色素开始动起来时就像小蝌蚪一样游动;后来又动起来的时候像 潜水员潜水,还像蝴蝶跳舞。最后,我还加上了自己的心情,这样就有趣多了。)(同步圈画)板块五 拓展练习与评价一、分享交流,评一评师:大家可以学着这位同学一样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如果可以加上心情和发现,文章就更有趣了。(停顿)师:同学们,都修改好了吗?把你习作读给同学听一听,请同学们给你评一评,看看有没有做到:用上句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没有错别字和不恰当的词语,加上心情和发现。如果都做到了,给自己打个勾。1.用上句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2.没有错别字和不恰当的词语。3.加上心情和发现等。师: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呢?请大家读一读。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今天下午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名字叫“彩虹摩天轮 ”。我先准备了十几颗彩虹糖、一个小盘子、一杯水。接着,我把彩虹糖在盘子 里摆成一个圈。然后,把水慢慢倒在盘子里。我全神贯注地注意着水的变化,好 像变化不大呀!我有点担心了,能成功吗?我盯着盘子等了好一会儿,都有些不 耐烦了。最后,我居然发现彩色的糖水开始朝盘子中间流动,慢慢变成了一个彩 色的圆盘,看起来好像摩天轮。哇!成功了!这摩天轮颜色真多呀,有红、黄、 绿、紫……特别漂亮!我突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觉得有无数的奥秘等我们去探索。“太棒了,我成功了! ”我高兴地请家人都来欣赏我的彩虹摩天轮。师:大家都读完了吗?一起来评一评这位同学写得怎么呢?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出示音频:她用上了句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我也要像她一样用上小妙招。) (出示音频:她还加上了自己的发现,观察实验发生的变化。还写了自己的心情,刚开始特别紧张,实验成功以后特别兴奋。)是的,同学们。这样写,能让我们跟着一起置身于实验中,就能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清楚而有趣了。同时,她也做到了:写完后没有错别字,或用的不恰当的词语。二、作业布置师:想不想,把你的实验也写得清楚而有趣呢?最后请大家关注本节课的作(业。)布置作业:修改《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读给自己的同学听听,请他们评一评。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板块六 课堂答疑师:大家好!现在是课堂答疑时间。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问题:老师,我们在第一、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学习中,用上了“第一…… 第二……第三…… ”这样的句式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可以把这个方法用在本次习作里吗?师:这位同学非常爱思考。不论是用上“第一……第二……第三…… ”还是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这样的句式,都能帮助我们把实验过程表达清楚。但是我们完成习作的时候,到底哪一个更合适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文字)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我把水杯装满水,把小纸片轻轻地放到杯口。第二,我右手紧握着水 杯,左手用力地盖着纸片。第三,我两手一翻转,用最快的速度把杯子倒置过来。 第四,我小心翼翼地把左手拿开,发现水杯里的水竟然没有流出来,而纸片紧紧地贴着杯口,把水托住了!我先把水杯装满水,把小纸片轻轻地放到杯口。接着,我右手紧握着水杯, 左手用力地盖着纸片,然后两手一翻转,用最快的速度把杯子倒置过来。最后, 我小心翼翼地把左手拿开,发现水杯里的水竟然没有流出来,而纸片紧紧地贴着杯口,把水托住了!师:看看哪种读起来更顺呢?如果是用第一……第二……第三……虽然写清楚了实验过程,但是有点像在罗列步骤。而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就更自然些。所以当我们的同学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可以像这样自己比较一下,也可以读给别人听。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了吗?师:还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记录心情和(发现呢?)师:其实,我们在写作时,不一定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加上心情和发现。但是我们在习作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记录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心情和发现。请看这位同学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习作。(出示文字)我先把雪碧慢慢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接着,把葡萄干撒到雪碧里,然后我观察到葡萄干的表面竟然附着了一层小气泡。最后,我发现有些葡萄干表面的小气泡在液面上破裂,葡萄干又沉下去了。我先把雪碧慢慢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接着,把葡萄干撒到雪碧里。然后我开 始观察,葡萄干的表面竟然附着了一层小气泡,葡萄干像穿了救生衣一样往上浮。 这时我不禁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发现有些葡萄干表面的小气泡在液面上破裂,像潜水艇一样又沉下去了,真是太神奇了!师:这个实验一共有 4 个步骤,这位同学,只在实验的第三步、第四步中加入了自己的发现:葡萄干像穿了救生衣一样往上浮,像潜水艇一样沉下去。还加上了自己的心情:感到很疑惑,很神奇。师:同样,实验过程中也会发生小插曲,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请看这位同学的实验过程,前面三个步骤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第四步时准备“通过漏斗往气球里加一勺小苏打 ”时,怎么也不成功。像这样的发现和心情,也值得记录,请同学们读一读。我先拿出一张白纸,接着把白纸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我再拿出气球,把 白纸漏斗塞到气球口上。最后,通过漏斗往气球里加了一勺小苏打。本以为这些 小苏打会顺着漏斗的孔落入气球中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们居然粘在了这个 漏斗的壁上。我用力地向小苏打聚集的地方吹了吹,可惜效果不佳。我用充满怒 火的眼睛瞪着小苏打,可是还是没用!于是我紧紧地捏住气球口,使出了绝招—— 用指甲弹。我不断地向小苏打发起“进攻 ”。终于,我弹掉了一部分小苏打。师:这样我们的作文读起来就更有趣,大家更爱看了。师:希望以上建议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课堂答疑到此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