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1.邓稼先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口 专题复习课口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 学科实践活动课口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邓稼先》—文,要注意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来写作本文,因此能从近一百多年来的 中国历史背景上落笔,能把主人公与美国原子武器之父对比着写,能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高度来 写。这是大手笔,一般人难以企及。值得学生为之探究。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配酿情感。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依据课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到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思维能力:字斟句酌,揣摩品稀奇含义,理解作者独特复杂的情感,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4.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5.教法、学法
6 .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
7.学习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采取个人积分制和小组积分制
8.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环 节 一 :情 境 导 入 教 师 活 动 1 学 生 活 动 1 问:谁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 文章标题——邓稼先及照片 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教 师 活 动 2 学 生 活 动 2 1.作者简介 1、学生阅读作者介绍, 辅备人修改意见: 注重情景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个人二次备课: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o1957 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 人之一。 2.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并了解当时的 背景,以更加便于了解凸 显邓稼先的人物品格。 2、了解传记这一文体, 积累阅读知识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 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 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
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 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 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 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 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 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 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 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 根据教师提示做笔记。 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 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 了这篇传记。 3.文体知识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做铺垫。 环节三 : 初读感知 教 师 活 动 3 学 生 活 动 3 速读训练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 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 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 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 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 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 “‘两弹’元勋”的地位, 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 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 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 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 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 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 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 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 时热泪满眶。第五部分:写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 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 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引 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 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 邓稼先,总结全文。) 活动意图说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环节四:品读写作手法,感知人物形象 教 师 活 动 4 学 生 活 动 4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高度评价邓家先的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组 重要词语,体会其在议论、抒情中的作 织全班讨论交流。 用。 (1)元勋:立大功的人。 1.品读词语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克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 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 自己的一切。(3)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 有愧色。(4)鲜为人知:很 少有人知道。鲜,少。 (
2.品读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三部分,完成下
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
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 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 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 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此种手法, 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 了出场人物的命感。) (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 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 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 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 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 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 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 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 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 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 产党的理想党员。 ”)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设计,了解凸显邓稼先人物品质,学习人
物身上的优秀精神。 环节五:品读精典语句 教 师 活 动 5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学 生 活 动 5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4-5分 钟,然后交流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朴实。(“邓稼先是中国几 试阐释这两句话。 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 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
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 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 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 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邓稼先汲 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 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 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 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 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 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 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 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 他是理想党 员。 活动意图说明:品读精典语句,感知语言的表现力和品质。
9 .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提宁 责献之大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丈夫患厚朴实 艰苦奋斗 生死关头才德兼备 舍我其谁 奋不顾身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 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 基础性作业:总结并能从邓稼先身上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精神启迪。(10分钟) 拓展性作业:能结合事例根括邓稼先功绩。(10分钟) 综合性作业: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彰显邓稼先的可贵品质。(15分钟)
l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我们的教学设施有希沃白板可以把板书保留并回放,有希沃助手可以快速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到多媒体上,这样节约课 堂板书时间,也可以大量展示学生作品。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