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邓稼先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口 专题复习课口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 学科实践活动课口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邓稼先》—文,要注意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来写作本文,因此能从近一百多年来的 中国历史背景上落笔,能把主人公与美国原子武器之父对比着写,能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高度来 写。这是大手笔,一般人难以企及。值得学生为之探究。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配酿情感。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依据课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到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 思维能力:字斟句酌,揣摩品稀奇含义,理解作者独特复杂的情感,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4.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5.教法、学法6 .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7.学习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采取个人积分制和小组积分制8.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环 节 一 :情 境 导 入 教 师 活 动 1 学 生 活 动 1 问:谁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 文章标题——邓稼先及照片 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教 师 活 动 2 学 生 活 动 2 1.作者简介 1、学生阅读作者介绍, 辅备人修改意见: 注重情景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个人二次备课: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o1957 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 人之一。 2.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并了解当时的 背景,以更加便于了解凸 显邓稼先的人物品格。 2、了解传记这一文体, 积累阅读知识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 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 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 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 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 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 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 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 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 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 根据教师提示做笔记。 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 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 了这篇传记。 3.文体知识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做铺垫。 环节三 : 初读感知 教 师 活 动 3 学 生 活 动 3 速读训练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 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 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 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 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 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 “‘两弹’元勋”的地位, 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 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 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 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 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 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 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 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 时热泪满眶。第五部分:写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 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 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引 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 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 邓稼先,总结全文。) 活动意图说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环节四:品读写作手法,感知人物形象 教 师 活 动 4 学 生 活 动 4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高度评价邓家先的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组 重要词语,体会其在议论、抒情中的作 织全班讨论交流。 用。 (1)元勋:立大功的人。 1.品读词语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克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 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 自己的一切。(3)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 有愧色。(4)鲜为人知:很 少有人知道。鲜,少。 (2.品读写作手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三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 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 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 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 响的历史人物。此种手法, 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 了出场人物的命感。)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 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 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 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 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 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 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 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 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 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 产党的理想党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设计,了解凸显邓稼先人物品质,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精神。 环节五:品读精典语句 教 师 活 动 5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学 生 活 动 5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4-5分 钟,然后交流“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朴实。(“邓稼先是中国几 试阐释这两句话。 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 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 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 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 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邓稼先汲 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 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 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 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 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 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 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 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 他是理想党 员。 活动意图说明:品读精典语句,感知语言的表现力和品质。9 .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提宁 责献之大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丈夫患厚朴实 艰苦奋斗 生死关头才德兼备 舍我其谁 奋不顾身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 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 基础性作业:总结并能从邓稼先身上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精神启迪。(10分钟) 拓展性作业:能结合事例根括邓稼先功绩。(10分钟) 综合性作业: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彰显邓稼先的可贵品质。(15分钟)l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我们的教学设施有希沃白板可以把板书保留并回放,有希沃助手可以快速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到多媒体上,这样节约课 堂板书时间,也可以大量展示学生作品。12.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